深圳本土券商中,与南方证券同遭不幸命运的,还有徐卫国一手缔造的大鹏证券。
徐卫国,1964年出生于湖南岳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徐卫国高中毕业后,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此后在武汉大学获得会计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24岁的徐卫国南下到深圳打拼,在深圳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1990年参与筹备深圳国际证券投资基金部,到1993年3月离职时已升任副总经理。
1993年6月,大鹏证券获准筹建,注册资金1亿元,发起人包括三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系统的公司。同时成为大鹏股东的还有两家新成立的民营企业——深圳市兆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兆富)和深圳市金策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金策)。兆富成立时的办公地址是电子科技大厦,即大鹏证券最早的中电营业部地址,法定代表人一直都是徐卫国本人。外界一直认为,徐卫国是金策的实际控制人。兆富加金策实际为大鹏的第一大股东。
是年,徐卫国年仅29岁。
1995年大鹏增资扩股至5亿元。
1998年,徐卫国突然离开深圳去了美国,有知情人称,当时徐卫国是因涉讼而避祸出走。以后徐卫国每每提到这段经历,都称自己西学之行,获得了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课程毕业文凭。徐卫国赴美后大鹏内部风波迭起,而留守在大鹏的总经理陈玉萍坚决捍卫了徐卫国的利益。之后,徐卫国回到大鹏证券重掌大权,任命陈玉萍为大鹏的副董事长。
1999年股市由熊转牛,大鹏证券一跃成为全国排名前十位的知名券商,并成为首批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券商之一。当年大鹏证券还发起组建了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大鹏证券副总裁龙小波出任大成基金首任总经理。
2000年前后,大鹏证券再度增资扩股至15亿元。
随着大鹏的迅速膨胀,如何保持对大鹏的控制权始终是徐卫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大鹏未来如何留住人心,也是徐卫国的思虑所在。这一切使管理层及员工持股成为徐卫国打算解决的核心问题。2000年完成增资扩股后,大鹏随即推出了控股公司计划。
2001年8月9日,大鹏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6.3亿元,徐卫国是法定代表人。大鹏证券工会委员会出资2亿元,占31.7%的股份,大鹏证券的原始股东深圳市兆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策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占15%和12%的股份,其他股东均为原大鹏证券的股东。
2001年8月25日,大鹏证券股东大会通过了股权转让决议,原大鹏证券股东兆富投资和湖南湘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控制的大鹏证券股权全部转让给大鹏控股,加上其他股东的部分股权转让,大鹏控股获得大鹏证券20%股份,成为大鹏证券最大的单一股东。
此番安排之后,徐卫国通过大鹏控股间接控制了大鹏证券,使高管和员工的持股计划得以曲线实现。
据《财经》杂志报道,从1999年开始,大鹏证券一度动用11亿元自营资金和11亿元委托理财资金,共22亿元资金重仓持有五矿发展,最高持股比例达到流通盘的90%。1999年“5·19”行情中,该股从7元启动,2000年年底涨到32元的最高价。当年,这只股票为大鹏证券带来8亿多元的浮动盈利。大鹏证券最高峰时投资规模超过近60亿元。然而,伴随着股市的下跌,大鹏证券的自营开始产生亏损。
坐庄亏损是大鹏证券巨亏中最大的一部分。
2005年1月初,大鹏证券因为对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2亿元欠账而彻底暴仓。1月14日长江证券接管了大鹏的证券营业部,1月19日,证监会宣布对大鹏证券实行清算。在被接管时,公司股票市值损失超过20亿元。此外,还有累计近10亿元的融资成本和经营性亏损。
2005年8月12日,徐卫国在家中被突然而至的警方刑事拘留。同时被拘的共12人,除徐卫国外,还包括大鹏证券总裁张永衡、财务总监张志文、主管自营的副总裁曾军、副总裁谢柳青、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吴军和大鹏自营业务部门的几名普通员工。
其实,南方和大鹏只是当时证券行业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3和2004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度,122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85亿元,利润总额为-9.3893亿元;2004年度,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4亿元,同比下降27.54%,利润总额为-103.64亿元,同比下降1003.81%,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为-149.93亿元,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阚治东在《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中回忆,他刚到狱中时,见到了被关押半年多的徐卫国。两人握手交谈间,贺云之前的倒数第二任南方证券董事长刘波也挤过来打招呼。阚治东尴尬地笑道:“如果把管金生、张国庆、陈浩武等人也关在这里,我们几乎可以开一次中国证券业开创者大会了。”
置身这样的场景,阚治东曾百感交集的发出了令人欷歔不已的“阚治东之问”——“证券业,这个为国家改革开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行业到底怎么了?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结果都差不多,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阚治东是知道答案的,但他不愿意说。他不说,不知道谁还有资格回答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