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麦克法登:离散抉择理论分析之父

2019-12-2518:05:10丹尼尔·麦克法登:离散抉择理论分析之父已关闭评论

丹尼尔·利特尔·麦克法登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麦克法登在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后改为经济专业,1962年于同校获得博士学位。所以,他是少数几个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都在同一所大学完成的获奖者,同时也是少数几个从未在常春藤大学取得过学位的诺贝尔获奖者之一。

本科毕业后,麦克法登曾于1957—1958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过物理学。改为经济学后,又于1961—1962在该校教过经济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于1962—1963年任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在1963年进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经济学助教,并于1966年升为副教授,从此开始了其在美国名校的生涯。在此期间,于1966—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做客座副教授;于1968年回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升为教授;1977—1978年任耶鲁大学研究教授;1978—1991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1984—1991同时拥有麻省理工学院以詹姆斯·基里安的名字命名的教授职位麦克法登还于1986—1988年兼任麻省理工学院统计中心主任。1990年至今回到加州并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于1991—1995,1995至今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计量试验室主任;1995—1996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系系主任。

在大学校园之外,麦克法登还担任过多项其他职务。1968—1970年任《统计物理学期刊》编辑;1971—1974年任《美国经济评论》编委会成员;1973~1977年任《数理经济学期刊》编委会成员;1976—1977及1980—1983两度当选为全国经济研究局董事会成员;1977—1978年任《经济学计量期刊》副编辑;1981—1984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奖励委员会主席;1983—1984年任经济计量学学会副会长,1985年又升为会长;1994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2004年任会长。

麦克法登也和其他许多获奖者一样,曾经多次获得过各种荣誉。其中包括:1969年被选为经济计量学学会会员;1975年获得由美国经济协会颁发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1977年被选为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81年被麻省理工学院授予杰出教师奖,同年被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获得经济计量学学会的弗里希奖章;1994年获美国农业经济学协会最佳论文奖;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

麦克法登曾于2002年5月到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金融与发展项目2002年度论坛”,并于清华大学作了题为《离散选择模型及其应用》的报告。麦克法登还参与起草、修订了于2003年11月在中国珠海召开的世界经济宣言大会上的纲领性文件《世界经济发展宣言》。

丹尼尔·利特尔·麦克法登是与前文介绍的赫克曼一同获得2000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位科学家都是因为在微观经济计量学理论与方法上的贡献而获奖。但不同的是,赫克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分析选择性样本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而麦克法登的贡献则主要在于他对分析离散抉择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什么是离散抉择及麦克法登的贡献。

数据可以分为两种,连续数据及离散数据。连续数据是指该数据的值有无数个;而所谓离散数据是指该数据所能取的值只有有限个。例如,人的高度是连续数据,在1.7米与1.8米之间还有1.75米;在1.7米与1.75米之间还有1.72米,在1.7米与1.71米之间还有1.705米,等等,可以无限继续下去,因而有无限个值。而人们上班所能选择的交通工具类型的数目则是有限的,要么选择公共汽车,要么选择地铁,要么选择自行车,要么选择自备私家车,要么选择火车,等等。因此这是一个离散数据。个人对住地的选择,对职业的选择,因其候选对象数目也是有限的,因此这也是一个离散数据。从这些离散型数据中做出选择,即是所谓的离散抉择;而这种分析则是离散抉择分析。

在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里有大量的离散抉择问题。例如上面提到的在研究城市交通系统时,人们对交通类型的选择;在研究就业问题时,人们对就业机会的选择;住房问题上的人们对住地的选择,等等。所以,这类问题是广泛存在着的,因而也是避不开的。

在麦克法登以前,标准的需求理论和经济计量学的方法都是针对连续变量的。离散变量的问题虽然是无所不在,传统上却没有一个严谨的分析架构,对这类问题的分析缺乏经济理论基础。麦克法登则填补了这个空白。

麦克法登的理论从经典的微观经济学出发,即每个人都有一个效用函数,如果这个人是理性的,则他的行为应该是使得他的个人效用最大化。当某一类特定的消费者选择了某一个离散型的消费抉择后,其效用值在选择同样消费的同类人群中在理论上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却不然。麦克法登将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于选择同样消费的具有同样特征的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样的;第二部分效用构成却因人而异并且是一,个随机变量。也就是说,同样的消费行为,就能够观察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消费者而言,其所产生的效用值是不同的。这一不同产生于无法观察到的随机变量。正是因为效用函数里包含了这么一个随机变量,所以效用值也就变成了随机的。因此,同样是使效用最大化,但不同的消费者,虽然其具有相同的可观测到的特征,却因为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的存在而选择不同的消费行为。所以,我们就无法说使效用最大化的离散抉择是什么,只能说给定消费者的某一方面特征后,他选择某一消费抉择以使他的效用最大化的概率是多少,由此而得出了一个概率函数。

如果上面所说的随机变量呈现出指数分布,则经过数学推导,上面所提到的概率函数呈现出对分数(logit)形式,所以叫做对分数模型。为了使这一模型便于处理,又做了一些条件假设,因此这一模型又叫做条件对分数模型。至此,麦克法登已得出了他的模型。

当上述模型里的一个参数值趋于无穷大时,这一模型就演变为传统的微观经济学里的确定型效用最大化模型。因此说,传统的微观经济学里的确定型效用最大化模型是麦克法登的条件对分数模型的一个特殊形式。或者说,条件对分数模型既包容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里的确定型效用最大化模型,又包容了不确定型的(即随机的)效用最大化模型。因此,麦克法登的模型是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里的确定型效用最大化模型之上的一个发展。

麦克法登用他的模型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例如城市交通工具的选择、家庭用电需求、老年人住宅需求等等,并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于这种模型的理论坚实而计算简单,现在几乎没有一本经济计量学的教科书不介绍这种模型的。

除上述研究成果外,麦克法登还在20世纪60年代以及70年代早期,对经济学中的生产理论做过相当深入的研究。麦克法登的研究成果具有深远的影响,并建立起了成本函数(或利润函数)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对偶性”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作为生产函数实证研究里的一个主要工具。

在20世纪最后的10年里,麦克法登对环境经济学也有贡献。他研究了人们为使用自然资源所愿意支付的程度,用以计算各种自然资源的存在价值。与豪斯曼及伦纳德合作,麦克法登发展了一个离散抉择模型用以评估自然资源受损时所造成的福利损失。麦克法登将这套方法应用到对美国阿拉斯加州休闲需求的研究上,特别是估算1989年“艾克森瓦尔迪兹号”超级油轮漏油对阿拉斯加州所造成的损害。麦克法登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再次证明了他整合经济理论、经济计量方法以及实证应用的娴熟技巧。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