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社会上流传中央银行职员利用美金公债停售的机会,朋分剩余美金公债的消息,舆论哗然。
这个美金公债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央银 行又是怎样私分的呢?
1942年,抗战进人第五个年头,日本继珍珠港事件和美国宣战后,为了孤立澳大利亚,扼制美英对日的反攻,占领南太平洋的战略资源,在东南亚发动了滇缅战役,并且在中国开始了残酷的扫荡,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
这时蒋介石抗战“抗”得国土日蹙,民生疾苦,军政两费更加困难。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主动, 使中国军队在陆地上 拖住日军以减轻美国的压力,由国会通过了一项决定,决定向国民党政府贷款5亿美元,以支持中国抗战。5亿美元的贷款,这对蒋介石和孔祥熙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蒋介石马上要孔祥熙计划如何运用。孔祥熙马上找了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四联总处的负责人共同拟订出了一个“运用”方案,决定以3亿元向美国购买黄金存在美国,1亿元作为发行美金储蓄券的准备,1亿元作为发行美金公债的准备。其中,准备发行的公债叫做“同盟胜利美金公债”,孔祥熙允诺抗战胜利时向储户兑还美元。
很快,美金公债由财政部准备就绪,交给中央银行国库局转业务局组织推销,规定照官价汇率法币20元买美金1元,到期由中央银行兑付美金。
可是,这一大笔公债开始发行时,社会上不知这笔公债确有准备,以为又是政府玩弄的一次花招,买者寥寥;蒋介石得知后大怒,亲自打电话给各省主席,让他们一定要想办法完成任务。
在蒋介石、孔祥熙的压力下,公债购买有了缓慢的进展。但是,卖了一年,到1943年1月,美金公债才卖出五分之一,即2000万美金。 而且很多买公债的人是迫于压力,并不相信到时能真的兑现美金;另外,即使到时能兑现美金,也无处可用,没地方去花“美元”。 因此,很多人在买了公债后立即又把公债抛出。因此,公债发行初期,在黑市上公债多低于面值出售,最低时仅十几元法币。
但时隔不久,公债市场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由于孔祥熙滥发纸币,大后方通货膨胀呈直线上升,结果,法币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不值钱,于是有人又想起了美元公债,因为“美元”这玩意儿比法币“硬”多了,不易暴跌。 于是美元公债的价格又开始攀升,结果,由十几元上涨到三十几元,而且仍在看涨。 很快,孔祥熙原来正为这公债发行一事发愁,看这公债价格上扬,心里暗自欢喜。他叫人把风透出去,说美元公债是以美元为基础的,是以美国贷款为担保的。而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购买公债绝对有利可图云云。 于是,在孔祥熙一伙人的操纵下,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美金公债开始受到青睐,并逐渐成为抢手货,面值迅速上升到法币100元,比发行时高出五倍。
当孔夫人宋蔼龄知道这种情况后,觉得这是个大捞一把的好机会,便找到老公问道:“现在还有多少公债没卖出去?”
孔祥熙前几天为卖不动公债发愁,这几天又被公债突然火爆弄得晕头转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就说“还剩了大约一半吧。”
宋蔼龄说:“剩下的别卖了,我全包了.”
孔祥熙一下明白了,他怕这样一来要惹麻烦。这笔贷款的分配是蒋介石亲自定的盘子。发行美金公债也是又登报又宣传,要是突然停止销售,一旦内幕披露出去,上上下下他都没法交待。
还是宋蔼龄点子多,她说“ 你这呆 子, 不会想点办法?还说你会 当家理财,我看你还不 如我屺。 你把则余的公债 扣 下,对老蒋就说分给政府的各级官员和将军们,他们日夜为国为民操心受累,没时间到市面上买公债,我们派人送去,他们怕谢还来不及呢?其实呢,你送给他们一半,大部分我们自己留着,明白了吧?”
第二天,孔祥熙把中央银行业务局长郭景琨找去,对他说:“从明天起,美金公债停止出售,并通知各地中央银行照办。”
郭景琨问道:“如果有人询问,怎么办?”
孔祥熙具体交代说:“可以业已售完为理由应付。”
郭景琨当然遵照办理,立即下令各地停止出售美金公债。 这时,财政部次长俞鸿钧、顾翊群及国库局长吕咸等都事前毫无所知,纷纷向郭景琨质问,当他们得知是孔祥熙的面谕后,也无话可说。
第三天,重庆各大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称:由于民众抗战热情高涨,购买爱国公债空前踊跃,全部美金公债可望周内告罄。 又过了一天,刚好是星期五,由于报纸登出消息,黑市公债价格翻番,各代销点更是人山人海,有的人半夜便起来排队.结果人越挤,卖得越慢。到下午5点各代销点同时挂出牌子:
公债全部售完。
其实这时,孔祥熙手里还有整整一半一5000万美元的公债。
10 月 15 日,孔祥熙指令财政部正式下文,通知国库局“将美券停售,所有尚未出售的5000万美元,悉数由中央银行业务局购进”。
国库局长吕咸在孔祥熙、宋蔼龄授意下,下令各省把剩余的美金公债迅速押解向中央银行,并转存国库局。 然后,他还冠冕堂皇地写了一个报告,报告中说关于战争对经济的破坏,美元公债发行遇到一些困难,为保证这次任务的完成,拟决定将剩余公债全部按官价购进,这符合政府吸引游资之宗旨,并能用以平抑物价,调剂人民生活。
报告送到孔祥熙办公室后,孔祥熙不知为什么没签自己的名字,只是批了一个“可”字,并叫手下在“可”字下盖上了“中央银行总裁”的章。吕咸拿着孔总裁的批示,就等于有了尚方宝剑,立刻明目张胆地干起了贪赃枉法的勾当。他把购进的第一批美元公债350万美元,照最初的官价折合7000万法币,全部送给了孔祥熙。
几天后,孔祥熙,宋蔼龄又伙同吕咸购进了第二批800万美元的公债,又按最初的官价折合法币1.6亿元。
就这样,5000美元的公债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分别被孔祥熙等人按官价被吃进了。
吕咸、郭景琨按孔祥熙和 宋蔼龄的旨意,把侵吞公债的一部分按身份等级,分送给了一些权贵和金融以及财政系统的要员,其余的则全部进人了宋蔼龄所办公司的账户。
孔祥熙在这次公债活动中赚了多少钱呢? 在孔祥熙签批吕咸的那份报告时,美金公债在市场的最低价已涨到250元法币,高出面值12近5倍,最高价达到273元,而孔祥熙全是以20元的官价吃进的,仅以孔祥熙第一,二次购买的1150万美元公债计算,一倒手就可非法获利26亿元法币。相当于四川省一省全年的储蓄总额。后来美元公债的利润披露出去以后,有人估计,在这次丑闻中孔祥熙、宋蔼龄至少赚了30个亿。
中央银行私分美元公债的丑闻传出后, 正好碰上重庆国民参政会开会,参政员黄炎培、傅斯年等人联名提出质问案。这时孔祥熙本人正代表中国到美国布雷顿森林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不在重庆。
参政会的质问反映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马上找傅斯年等前去谈话。在谈话时,老蒋向傅斯年表示说,他本人一定尊重参政会的意见,将案子弄个水落石出,不过需要一定时间,要参政会方面多加调査研究,不要操之过急。但是,他在找傅斯年谈话的同时,又密令财政部代理部长俞鸿钧,密查本案内情。俞鸿钧奉命后,立即找来公债司司长陈炳章进行研究,最后两人决定派一得力可靠的稽核前往中央银行查账。
很快,稽核有了核查结果。美金公债自停止出售以后,所剩约5000万左右美金金额也几乎售完;买主用的都是一些堂名、别名,地址含糊不清,有的甚至是南京、上海等沦陷区的地址;孔祥熙的山西铭贤中学也是一个买主,但为数不大,只两三万元美金,所传中央银行职员朋分一点,确有其事,但到手的都是副局长、副处长级以上的人员;另有专分给国库局职员一笔,据业务局长郭景琨和国库局长吕咸说,是为了犒赏行里推销有功人员,一切都是经过孔本人同意办理的。但这些停售、朋分、犒赏等等都是孔的面谕,档案中遍查并无孔祥熙的片纸只字。陈炳章将这情况一一报告俞鸿钧,俞鸿钧听了后说:“你关照那个稽核写份书面报告,直接送给我。”
在陈炳章答应后,俞鸿钧又说:“这件事以后由我直接处理。”之后,陈炳章就不再过问了。
在俞鸿钧向蒋介石复命后,忽然,监察院又根据参政会的质问案,派人来到中央银行检查.
随后,监察院公布了检查结果,说是中央银行职员朋分公债,并且冠冕堂皇地对郭景琨提出弹劾,将郭景琨移送法院扣押法办。至于对利用堂名套购数千万巨额美金的问题,则根本没有触及。
这时,孔祥熙本人已经大摇大摆地从美国回到重庆了。
在这样的情势下,有人很为孔祥熙担心,可是他本人却若无其事。 郭景琨被法院逮捕时,请了端本恺律师辩护。 孔祥熙竟以爱护部下的姿态,I经常与端木恺一起“研究”怎样为郭景琨开脱。 国库局长吕咸看到郭景琨被捕,坐立不安,因为发给国库局职员这笔美金公债,孔祥熙只是口头同意,没有证据。现在孔总裁回国了,他立即写了个倒填年月的签呈,恳求孔补批,孔祥熙居然也照批。
在押的郭景琨,经过端木恺的奔走,名义上是郭的辩护律师,实际上是孔委托的代理人,过了几个月也被宣判无罪释放。
后来,孔祥熙在范庄设宴,为郭压惊。
郭景琨一到场,孔祥熙拉着他坐在上席,频频说:
“K·K·(郭景琨英文名字的缩写)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