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全是仿效日本的格局

2019-12-1612:30:34中国银行:全是仿效日本的格局已关闭评论

在满清王朝即将覆灭之时, 筹建新的国家银行-中国银行提上了革命军的议事日程。

但是,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实施,大清王朝就灭亡了,革命胜利了。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政府总统。 临时政府决定在大清银行的基础上筹建一家新的银行。 于是,中国银行开始筹备了。

开始时,民国临时政府任命吴鼎昌为监督,具体进行接管和筹办。但他却与临时总财长周学熙相处不甚融洽, 两人在历史上就是老冤家,结果,银行没办起来,两人已是扯皮吵架,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吴鼎昌辞职挂冠而去。 周学熙只好改派财政部参事项骧继任筹备处主任,后来,他对项骧也不满意,又改派孙多森出任筹备主任,罗鸿年、卞寿孙、钱方轼等人任筹备员。

孙多森,字荫庭,是清朝大学士孙家鼐的侄子,曾在北洋总督府做过劝业道,原是袁世凯的旧属,和财政总长周学熙既是同乡同寅,又是亲戚。周学熙选用亲属,自然应该少了那些扯不清的麻烦事了。

孙多森到职上任后,财政部增派范季美为筹备员。 不久,孙多森派范季美和朱筱康两人到日本去,专门考察日本银行的组织和制度。

范季美和朱筱康在日本住了好几个月,回国时写有详细报告,并带来日本银行几十本规程,供各筹备员共同研究。

于是,这些筹备员在孙多森的领导下,关起门来,参照范、朱带回来的几十本规程,草拟出中国银行的章则、制度。接着,几个人又以三个月的工夫,参酌各国先例和本国商情,编成中国银行章程一百二十条。

其实,这些筹备员对办银行知之不多,他们所谓的草拟,全是照搬,结果这中国银行章程,全是对这几十本日本银行章程制度的生搬硬套,折腾近半年,只是搜集和誉抄了一遍日本银行的规章制度。因此,即将组建的中国银行总行采用营业、出纳、国库、发行、证券、检查、计算、文书八局的制度,全是仿效日本银行的格局。

1912 年 2 月 5 日 ,清政府在上海的金融机构-大清银行上海支行,经全体股东一致呈请,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新任财政总长陈锦涛批准,改为民国政府的金融机构,称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由此宣告成立,并开始营业。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