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想拯危反而走上了黄泉路

2019-12-1612:28:08中国银行:想拯危反而走上了黄泉路已关闭评论

1914年2月,一心想当皇帝的袁世凯一面积极准备复辟登基,一面下令北洋政府统一货币。不久,《国币条例乡颁布,同时设立币制局,铸发新银币,新币上镌袁世凯头像,称“袁头币”, 袁头币发行之后,逐渐成为名地流通的主币。8月1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钱业公会协议,将以前所有货币一律取消,只流通袁头币。

1916年3月22日,强行登基做皇帝的袁世凯在举国上下的声讨下被迫取消帝制。在众叛亲离和四面楚歌之中,他只好请出段祺瑞来共掌危局,任命他为国务总理。

袁世凯为了称帝,大肆动用银库。 他曾一边出卖铁路、矿山“利权"以获得外国贷款,一边榨取国人的血汗。尽管如此还是入不敷出。现在危急存亡关头,国库早已空虚,开支又浩繁,段祺瑞受袁倚重后,很想大有作为。 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当前的财政困难。

段祺瑞改任国务总理后,任孙宝琦为财政总长,但孙宝琦并没有就职,一切财政上 的调度,都由原财政总长梁士诒在幕后主持。段、梁两人本来就极相投,段祺瑞上台后,为了收拾袁世凯的残局必先整顿财政,因此找梁请教。一见面,梁士诒就把此时的财政内幕全盘托出,并将中国、交通两行实际情形也告之于他。

段祺瑞一听两行财政窘况,吓了一跳,只好虚心向梁士诒请教。

梁士诒认为只有仿照各国先例,由政府通令叫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对两行已发行的货币一律停止兑换银元,才能挽救危局。

梁士诒做过财政总长,是袁世凯称帝的干将之一。他在自己控制的交通银行里滥发钞票, 发行的钞票总数大大超过库房里的准备金, 致使交通、中国两行在市面上流通的纸币总额超过7000万元,而库存银子不到12000万;也就是说,如果1/3的人拿了两个银行发行的钞票去兑换银子,银行就破产了。梁士诒的办法就是要把濒于破产的交通银行和信誉稍好的中国银行合并,渡过这场“金融危机"。

这时段祺瑞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是, 通令停兑是一件冒险的事,肯定会引起恐慌。段祺瑞又找来他的亲信国务院帮办秘书徐树铮等一起商议。徐树铮提出用收来的盐税等小额款子,暂时渡过难关。一天,徐树铮与北京交通银行经理胡笔江偕同他们的好友王郅隆来到财政部, 找代理部务的次长兼盐务署长张弧,要求发放盐税款500万元。盐务署的厅长李思浩也正好在座,说:“盐款向由汇丰银行经管,除扣付债款本息外,这个月余款至多不过100多万元,不可能拨付如此巨数。"

张弧派人去査看盐务稽核所的账,还不到100万,只有七十挤万,而北京军警的饷项和各部院的薪俸,都靠这个款支付,不能随意挪用,徐材铮对胡、王两人说:“只有停止兑现的一法了,"他嘱附大家必守秘密,不得外传。

5月初,这一消息从内部泄漏。济南、天津立刻出现挤兑,早得知内幕的军阀、财阀、政客、姨太太、老太监、小巡警,都知道两家银行破产在即,抢先把纸币给兑,再到商店抢购货物,徐树铮等在急迫之间,等不及新财长到任,就请段祺瑞以国务院命令通告中,交两行停止兑付银元。

1916年5月12日,北洋政府正式宣布:

查各国当金融紧迫之时,国家银行纸币,有暂行停止兑现及禁止提取银行现款之法,以资维持,俾现款可以保存,各业咸资周转。法良利溥,自宜仿照办理,应由财政、交通两部,转饬中国、交通两银行,自奉令之日起,所有该两行巳发行之纸币,及应付款项,暂时一律不准兑现付现。一俟大局定后,即行颁布院令,定期兑付。 所存之准备现款,应责成该两行一律封存。

段祺瑞的国务院令一下,京城以外蒙在鼓里的普通老百姓恍然大悟:政府要把自己的钞票变成废纸!几乎所有的人都呼啸着涌向银行,要求兑换袁大头。

在上海,商店学徒替老板来排队,还有从江浙,甚至安徽,江西、湖北掮着钱柜赶来排队的。汉口路中国银行所在的三条马路,挤满了手持钞票和存单的人群。平时秩序井然的江西路金融街,此时拥挤嘈杂,如同一大早的八仙桥、三角地小菜场。全国性的挤兑风潮爆发了。

但是,在挤兑风潮中,上海的中国银行却照常营业,有票即兑。

原来,中国银行沪行经理宋汉章事先听到风声,立即找中国银行商股的大股东叶景葵、蒋抑卮商量对策。

叶景葵曾做过大清银行的末代监督,深知银行如果停止兑现,在社会上就无信用可言,就无法立足,就等于自我毁灭。因此,他坚决支持宋汉章抗命,说道:“我们必须马上暗中积极集中资产,向各钱庄紧急抵押借款,秘密支持上海中行备足现款,这样才能应付挤兑。”

蒋抑卮说:““抗命'一事关系重大,法律上要有依据,不能被袁世凯抓住把柄反咬一口,我们必须想出办法。”

几个人经过秘密谋划,成立了一个中国银行商股股东联合会,由清末状元和实业家张謇任会长,叶景葵任副会长。他们又利用北洋政府惧怕洋人的心理,以上海中国银行位于租界为由,由股东联合会聘请租界里的外国律师来接管上海中国银行,再由律师委托宋汉章、张嘉琐继续营业,不得停兑。

但是,违抗北京总行命令,不可避免会被撤职查办。 宋汉章和张嘉瑞两人又先出一棋,他们约请上海各中资银行经理以债务纠纷的名义,把自己告上“会审公廨”法庭。按照上海租界法律,诉讼期间,被告公司不得撤换经理人。这样,两人得以坐镇指挥,调用资金,平息挤兑风潮。

停兑令下发后,上海的交通银行立即遵命停兑,而中国银行则贴出告示,照兑不误,并且在星期天也破例开门兑现。 持票到中国银行兑现的人拥挤不堪。

捕房为了维持秩序, 加派巡捕多人到各个分行照料,兑现者统由前门进后门出,秩序很好。 银行柜台人少,应付不了,宋汉章和张嘉璈又派出116人专门兑换钞票,并同时委托外商银行及南北市钱庄挂牌帮忙代兑。第一天是星期六,下午原不对外营业,中国银行特别延长到下午3点。第二天为星期日,又破例从上午8点半起,开门半天,照常收兑钞票。头两天,到中行兑现的人每日达到1000多人,第一天兑付40多万元,第二天半天时间就兑付20多万元。

在这几天中,宋汉章、张嘉玻两人亲自站在营业大厅。兑付的人流一批批涌来, 他们从外滩汇丰银行急调来的银子也故意从正门一箱箱地抬i进来。汉口路分行艰难应付一天、二天,银行和市民双方在角力。到第三天,市民见到中国银行的银子确实源源不断,开始怀疑自己,相信银行了。第四天开始,人流渐渐缓了下来。

很快,一种说法在市民中流传,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里的银子深不可测,取之不竭,不如把取出的银子再存进去。于是,人群开始倒过来往里存银子,一场“金融风暴”顷刻瓦解。仅一周时间,上海的中国银行就平息了挤兑风潮。

上海中国银行的这一行动,使得上海经济秩序稳定,各省中国银行分行也纷纷效法。

中、交两行停兑,段祺瑞破解财政困境的方法并没有成功,他不仅没有为袁世凯解围,相反,经这一事件,袁世凯个人和段祺瑞政府的信用完全破产。6月6日,气急败坏的袁世凯终于在万人唾骂中一命呜呼。战胜这次挤兑风潮后,为庆祝这一胜利,中国银行特邀叶景葵、蒋抑卮、李铭等有功人员设宴庆祝。 在宴会上,大家决定合资购买海格路上一块空地建造一座花园住宅,作为纪念。这就是上海华山路上范园12幢花园洋房的由来。 洋房建成之后,蒋抑卮、李铭、张嘉玻等都搬了进去。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