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距离才有安全感:刺猬理论

2019-12-2121:05:17有距离才有安全感:刺猬理论已关闭评论

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一直是公司领导的一个难题。而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管理达到最优化是很多的管理者一直追求的目标。其实,这就是经济学上的刺猬理论。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而在公司管理中很多的管理者则倾向于距离产生效率的理论。

“刺猬理论”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又由于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它们又冷得受不了。于是这两只刺猬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它们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度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理论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人际交往时要保持适当的心理安全距离,只有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才不至于起冲突,同时这样有助于保证工作效率。刺猬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到人际关系和职场的生活中。一般来讲,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何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不过,这种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在现实的公司的管理中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奉承、恭维、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等不良的影响。

在现实的公司管理中,我们不提倡领导高高在上,但是也不提倡领导完全忘掉自己的身份,和下属称兄道弟。当然,坚持交往的原则,并不是说领导和下属交往时处处提心吊胆,躲躲闪闪。相反,有原则地交往能赢得下属的尊重,使人人感受到平等。对领导而言,在一定原则指导下的相互往来有助于加深上下级之间的理解,有助于确定上下级之间的正常而平等的关系。企业领导如果过分注重没有原则的交往,往往导致庸俗的交往泛滥,这样就会形成亲疏远近,给领导工作带来许多矛盾和困难。值得一提的是,刺猬理论的管理方式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理论的人。戴高乐生活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与智囊、顾问和参谋们的关系。在戴高乐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戴高乐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

在戴高乐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也许是戴高乐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同时,他也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因此他通过人员的调动来和下属保持一定距离,而唯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资历老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可见,管理上距离管理法的重要性。没有距离感,领导决策过分依赖秘书或某几个人,容易使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这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利,最后拉领导干部下水,后果是很严重的。而两相比较,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好,这样是保证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美国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体力行刺猬理论,特别是在公司高层人才的管理上更是如此。在待遇及工作场合问题上,斯通从不吝啬对管理者们的关爱,不过,在工余时间,斯通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也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公司管理中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使你高高在上,更不会使你与员工互相混淆身份。距离的保持靠―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同时也可以约束员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在现实的公司管理中,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如果想避免失败,你就必须始终和下属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不能太长,太长会产生隔膜;但也不能太短,太短则如同纵容下属胡作非为。保持距离有时是很痛苦的,因为需要忍受孤独。维持距离,产生效率,可以说是刺猬理论的最高艺术。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其实说距离产生美,不如说距离产生效率。作为一名公司的管理者在与员工接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距离,过近则会降低自己的影响力,给公司的执行带来负面的影响。而过远则会失去和员工的沟通,不利于交流。刺猬理论是管理的一种艺术,应该值得当代管理者学习和探索。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