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进港,虎气生生逐浪高

2019-12-1609:01:39中资进港,虎气生生逐浪高已关闭评论

进港集资

香港股市之活跃, 远非内地深圳上海股市所能比肩。 1992 年, 香港股市日平均交投量为28亿港元, 全年资本市值为13320亿港元。利用香港股市集资, 是促进驻港中资和内地国企发展的有效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2年12月,中资公司在港上市共17间,其中借壳上市的占12间,剩下5间是分拆上市.分拆上市的公司有:中创国际所控的中国置业, 招商局所控的 海虹, 中建集团所控的中国海外发展, 中旅集团所控的中旅国际, 广州市政府所控的越秀投资.

1992年中,国务院批准9家大型国有企业作为首批来港上市的企业。它们分别是: 北京人民机械厂、 上海石化总厂、 东方电机厂、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 青岛 啤酒厂、 昆明机床厂、 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 马鞍山钢铁公司和广州造船厂。

国务院给这9家国有企业 “松绑",得助于邓 小平的南巡讲话, 是内地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结果。 这标志着内地国有企业及中资公司进军香港股市,进入全方位阶段。

“放” 的障碍跨越了, 下面就是“收” 的问题。 根据香港证券条例, 在香港地区以外注册成立的公司,欲申请其股票在香港上市时, 必须符合香港公司的证券上市的一般规则。同时,申请上市股票的公开发售市值不得少于2000万港元, 并须按上市委员会所厘定的ー个百分比在香港出售其已发行的股份。

由于内地会计制度与香港公司不同,香港联交所在1993年7月21日前, 只批了青岛啤酒、 上海石化、 广船国际三家。

青岛啤酒公司创建于1903年,创始人之一是世界啤酒王国德国的酿酒商。 目前是亚洲 销量第二大 啤 酒 ( 第一为麒麟牌), 商标估价为8亿人民币,产权为青岛市国企管理局。 香港有传媒道, 与其说青岛啤酒的会 计制度比其他国企八强健全(指按香港上市公司标准), 不如说是青岛 啤酒的名气更胜一筹。

6 月 28 日, 青岛啤 酒捷足先登,率先获得联交所审批, 成为国企“九龙之龙头"。 青岛 啤酒己在上海上市, 在香港分拆上市的是该集团的1-4厂,四家厂均在青岛市区, 水源是崂山天然泉水, 故称正宗青啤。

青岛啤酒是第一家在香港发行H股的上市公司(A股在内地发行), 于7月15 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买卖。 共发 行了 3.176 亿港元, 用于偿债和扩建厂房。

据中文版《福布斯》1994年5月号资料, 1993 年底, 青岛 啤酒市值11.41 亿美元。

上海石化、广船国际先后于1993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币值分别为24亿美元与 2, 66 亿美元。 稍后, 昆明机床等国有企业在港取得上市地位。上海石化、 青岛 啤酒、马鞍山钢铁、 广船国际、 昆明机床等, 被 《资本家》 杂志列入东亚 (日本除外、 含东南亚地区)1000家大型上市公司榜。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