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走贸
海外投资是一种商业行为, 而走资却含有政治因素, 特指富有阶层为减政治风险将资产移至海外。 走资是个极敏感而又极含糊的概念, 走资的形式与投资无任何差异,只有当事人自己更清楚是出于何种目的。
香港的移民有个确切的数字。究竟有多少资金流向海外呢?
人们透过超级富豪公开的商业活动, 来追踪部分港资的海外流向。 这些超级富豪一举一动, 都会影 响中小投资家及专业人士, 李嘉诚长期位居香港首宫, 李嘉诚举手投足, 都会成为香港及有关国家传媒的新闻。
加国记者John Demont 与 ThomasFennell撰文指出: "李氏每星期在办公室接待加拿大商人、贸易官和省总理,这些客人都希望李氏继续投资加拿大。
“一位加拿大商务官对李嘉诚简直是着了迷。 他有一幅李氏的肖像, 挂在办事处内, 此人提到李嘉诚便赞不绝口: '他是我的英雄人物!'
"这位商务宫很想李嘉诚投资魁北克省, 哪怕是买下皇家山一座房子、 一间纸厂还是一间餐厅连锁店, 也一概欢迎。 只要李氏肯投资, 魁北克省便也可以列入他(李嘉诚)的商业帝国的版图, 而且可 以吸引其他香港富商的仿效。 这样在理论上就可以为魁北克带来滚滚财源了。
"算计” 李嘉诚的加国各省官员数不 胜数, 李氏不是慈善家, 而是投资家。 李氏在加国的投资重点放在太平洋彼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与相邻的阿尔伯 达省, 而未去毗邻大西 洋的魁北克省。
1987 年, 李嘉诚私人与和黄、 嘉宏两公司购入加国赫斯基石油公司43%股权。1991年,将股权增至95%,这样,李嘉诚拥有赫斯基46%股权, 和黄与嘉宏共拥有49%,收购总投资为80亿港元。
1988年, 李嘉诚、 李兆基、 郑裕彤及加国协平世博发展公司组成新财团, 李嘉诚约占50%股权, 另三家台占50%。 新财团以 32 亿港元, 投得 1986年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一幅204英亩的市区黄金地段,将在上面兴建加国最宏伟的商业中心及高级住宅群, 整个计划需10-15年完成,耗资100亿港元以上。
加国传媒称李嘉诚是最大的海外投资家,“阿尔伯达和温哥华在这场角逐中,无疑中了头彩。”阿尔伯达商界政界, 还为李嘉诚父于及他的洋助手举行了盛大的酒会, 李喜诚成为加国商界的风云人物。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都加入加国国籍。 李嘉诚未走这步棋, 但他在1987年应邀加入了香港的加拿大会所, 成为会员, 在 1967 年, 他投资新加坡而获居留权。
香港某些传媒称李嘉诚是最大的走资派, 李嘉诚否认他走资, 他说: “因投资关系我在1967年时已获得新加坡居留权, 别人怎么说, 我并不介意。”在近年来的迁册风中, 李氏表示, 他不会把总部迁往加拿大。 有记者问他为 什么把大量的资金投向海外, 李嘉诚说:" 根据投资学原理, 不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跨国投资, 是世界商界潮流。 美资、 英资、 法资等, 曾大规模跨国投资。70年代起,日资、阿资(阿拉伯石 油输出国资本 ) 大肆向各国渗透。 80年代后, 亚洲四 小龙海外投资风头雄劲。 哪里的投资环境好, 自然容易吸纳更多的海外资金。
李嘉诚等香港巨富的海外投资不足为怪。 即使有人是 "走资”, 亦不必忧心忡忡,1949年前后,大批的资本家“走资” 逃离内地。 尽管他们与新政权持对立态度, 他们在 海外发达后, 从80年代起,大批举资返回内地,内地吸纳的海外私人投资, 大半是华人。 缘由不言而喻-一血浓于水。
李嘉诚加入香港加拿大会所, 是出于商务需要。 正如包玉刚加入英籍, 并不妨碍他爱国爱家乡。 须知, 在八九十年代, 李嘉诚在内 地的投资, 并不少于在加国的投资.
据1996年3期《资本》杂志,近些年来 “李嘉诚投资家乡不遗余力, 透过和黄及长江投资珠海电厂、汕头电厂、汕头高速公路、 汕头海湾大桥、福州市三坊七巷改造工程及汕头安居工程, 其他中国投资包括南海三山港货柜码头、 上海集货箱码头、 深圳盐田港、重庆康民工程和广州地铁黄沙上盖等项目,参与投资超过250亿人民币·...李嘉诚亦与郭鹤年投资了1.31亿美元发展北京王府井购物中心(注:东方广场), 与光大集团、 郭鹤年等人组成港沪发展公司,投资4亿多美元发展上海闸北区地产。”
加国传媒称李嘉诚、 郑裕彤、 李兆基力典型的东方商人, 称何鸿燊为世界商人。 何鸿燊有西方血统, 风度翩翩,很容易与西方生活融成一片。
何鸿燊在加国的投资也颇受瞩目。他购人善美电脑部分股权, 在温哥华,1988年11月间,他一气买下两间酒店,LeMeridien Hotel花费 4770万加元, Le Grande Residence 为 2200 万加元。 何蓝琼缨则在多伦多投资4.5 亿元, 发展高级时装制售业。
何鸿燊在温哥华布丽杜径置有豪宅,物业花费540万加元,另花费数百万元装修, 蓝琼缨数次去欧洲, 搜集十五六世纪的古典摆设。 蓝琼缨移民加拿大,主要原因是她父亲及亲戚都在加拿大,何鸿燊要在港澳打理业务,一年至少6次飞往加国与妻团聚。 女儿何超琼对记者说: “我 们不担心九七问题,父亲有葡萄牙护照, 所以我们可以随时逃离香港。
有传媒针对"逃离香港” 做文章。但人们发现, 何鸿燊却跑到内地大撒银纸(赞助慈善事业),并在港澳大举投资。
看来,何鸿宋对九七后香港澳门的前途, 比某些预言家要乐观。
无论是投资或走资,港资流向海外已形成一股规模颇大的潮流。 查阅香港超级富豪公开的资产表,会发现绝大部分在走跨国化的道路。 如新任香港首富郭得胜家族,在美国三藩市拥有价值10 亿的物业; 张玉良家族基本将资产迁往澳州;酒店大王陈泽富, 大半酒店在海外;何东后代, 基本 将资产移到海外;报业女皇胡仙, 近年迁册并大举投资澳州, 等等.
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投资或走资, 海外是否全都是理想中的天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