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德辅道:先施斗永安

2019-12-1607:21:31香港德辅道:先施斗永安已关闭评论

俗语说“同 行是冤家” 。先施与永安,中国最早的两家百货公司,在发轫之初, 保持着一种奇怪的均衡: 看 似和平相处, 井水不 犯 河水, 其实暗流汹涌,个中利害, 几件小事便可管窥而知。

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马应彪在1909年2月27日到香港当局立案注册, 将先施从商号改组为有限公司,设立董事局, 使之初具现代公司的形态。与此同时, 马应彪为扩大经营添招新股, 由于先施盈利前景得到广泛认可,认股者众多, 不仅有马应彪兄弟马焕彪、 马永灿, 还有澳洲华侨陈少霞、 夏从周、 许敬枢等人, 扩股之后, 先施股本扩大到20万港元。

马应彪随即展开大手笔扩张,一并租下德辅道中215号至221号相连5个商铺, 新建四层百货商场, 规模上为香港当日第一大百货公司,一楼出售百货、 烟酒、 五金、 糖果等小商品; 二楼出售服装布匹; 三楼出售珠宝、 钟表、乐器等贵重物品; 四楼出售地毯、 家具等大件商品陸。

这种布局方式模仿欧美百货公司,充分考虑客流、 购物与商品陈列的关系, 对商品销售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马应彪的探索而成为先施一大经营特色, 并被其他百货公司效仿。

当日香港商业中心集中在皇后大道一带, 德辅道周边是新开发地区, 交通不便、 人流稀少、 店铺疏落、消费冷清, 因此, 马应彪的这次扩张起初并不被看好, 选址时好友、股东多有劝阻。马应彪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此地目前虽荒凉萧条,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张, 日后必可成为繁华街区,此时正应趁地价便宜抢占先机,于是カ排众议,将先施迁往德辅道中。

事实果如马应彪所料。一年之后,电车开 通, 德辅道人流如织, 店铺林立, 迅速热闹起来。 先施占尽地利之便, 再加上马应彪经营得法, 推广有术, 比如率先从美国引入霓虹灯招牌装点 门面, 吸引客流, 生意自然十分兴隆, 不仅日进斗金, 还 将人气不足的德辅道带动为新兴的商业街, 反之也促进了自身营业额的提升。 几年间, 先施在德辅道盈利剧增数倍。

先施百货的兴盛引起永安的注意。1909年, 郭乐把澳洲生意交予几个兄弟打理, 亲赴香港主持大局。1912年, 永安由私人合伙制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但并未对外招股,郭乐任第二年,马应彪即在德辅道中173号至179号大肆购置地皮, 仿照美国纽约百货大厦的样式建造6层高的总部大厦。

总监督、 郭泉任司理,并提出"统办环球货品” 的口号,主营洋货, 只有绸缎、 火腿、 皮蛋三种国货。

与此同时, 永安迁到德辅道中紧邻先施, 租赁4间铺面, 建造5层高总部大楼, 装潢、 设施、 面积、 气势均压先施一筹, 先施股东看不过去, 指责永安跟风, 郭泉还击道: “凭什么你来得,我就来不 得?” 马应彪则大度地说:“店多旺市, 永安不来别家也会来” 。

正当先施大楼紧 张施工之际, 郭泉将目光投向仓储建设. 1916年, 永安公司在德辅道西修建5层钢筋混凝仓库, 即香港有名的“永安货仓” . 永安公司的一位主管曾夸口称: “永安货仓"存储的罐头, 足够全香港人口数月食用 。

这一年,永安改组为"公共有有限公司", 公开向外招股,将股本扩大到200万港元,使以上扩张成为可能。马应彪也不落其后。1917年,先施突破重重障碍, 在香港股票交易所公开上市,成为香港首家进入资本市场的百货公司, 为其日后的迅猛扩张打开了资本通道。

这一步, 又走在永安前面。1917年1月8日,先施成立17周年之际, 开工3年的总部大楼如期竣工。 这座建筑共有三座大门,分别面向三条街道, 结构恢弘, 气派非凡,率先使用升降机载客, 两部升降机直通 6楼, 楼顶开辟游乐场, 附设咖 啡厅、酒吧、 餐馆, 夜间还有歌舞杂耍表演,将风头又抢了过去。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