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商会兴起的比较
从商会的早期起源可以看出,尽管都经历了行会这一早期的商会萌芽形态,但是西欧国家和中国的商会在最终的形成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
(一)背景与路径不同
商会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商品的交换、买卖和贸易,那么只要是在实行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商会的产生就是不可避免的。 西欧国家商会的产生就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大的背景之下,是在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内生发展出来的。,工业革命的爆发,西欧国家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商品经济在社会生产中开始取得主导地位,商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而生。 我国商会也是基于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但与西欧国家不同的是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在外来力量的冲击下所产生的。
由于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经济结构,因此, 传统经济就表现出自我封闭性。 只有在外力的冲击下,这种结构才能被打破,而打破这种稳定结构的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给自足型的经济结构被打破,商会的建立就成为满足商业贸易快速发展的关键。
商会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カ与生产关系相互合作的必然产物。
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行会在中世纪结束之后逐渐瓦解。 直到18世纪中后期, 行会被近代商会完全取代,其发展的路径是行会的自然瓦解。 前文提到,由于满足市场需要的手工业不断发展,商人阶层的出现就成为必然。 随着商业发展以及商人阶层的壮大,为了满足商业进一步规范发展的需要,商业行业实施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一一商会应运而生。 近代中国的商会发展路径则与西欧不同,尽管一些商会也是以传统行会、商帮为基础建立的,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在发展过程中商会与传统的行会、商帮并存。
(二)缘起与动机不同
西欧商会的产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 在领主制的制度条件下,城市经济作为体制外的力量,能够摆脱封建领主对经济的控制,形成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随着城市力量的不断扩大,商品经济范围的不断扩张, 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商会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近代中国商会的产生则是对外来资本主义冲击的响应,并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 中国传统市镇的功能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者行政管理的需要, 难以产生类似西欧城市这样的体制外产物。
我国近代商会产生的前提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传播,以及在西方列强在华商会的示范作用下出现的。
在西欧国家, 商会既不是政府机关,也不是营利性的生产经营组织,而是工商业者发起,融生产和流通于一体,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为宗旨,具有民间性质和自律职能等特征的全新的市场中介组织。 尽管在早期商会具有商业贸易垄断权的权利,但是商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 随着商会组织自身不断的发展,逐渐成为除了政府和市场之外参与经济的第三股力量。
相比西欧国家商会,近代中国商会成立的动机则是“振兴商务,以利商战。
无论从统治者还是商人阶层都将商会作为与外商进行“商战” 的重要组织,在这样的动机下,商会与政府的关系相较于西欧早期就表现得更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