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的起源

2019-12-1813:18:26商会的起源已关闭评论

早期商会的形成

早期商会的形成起因于行会的瓦解,这主要是由于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制度在西欧范围内的普遍确立。

行会的瓦解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行会内的手工业主开始分化,“在行会内有若干手艺人上升到商人和家庭工人的资本家雇主, 也就是“发货人 的地位” 曲。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手工业品市场需求增加。

因此,在进行手工业生产时,原料的购进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一些手工业业主凭借自身资本优势,在整个手工业生产中负责原料的购买与商品的销售,而将行会要求的具体生产环节交由行会内部的其他同行进行。 尽管行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反对这类生产分工,但是这一分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入。因此,行会也逐渐演变成“同业公会”,即商人的行会。

商人的行会与之前的手工业行会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只有为市场生产的人才是行会的正式成员。 这就意味着之前处于行会之中的帮工、学徒等为别人劳动的工人丧失了在行会中的权利。 这一现象在英国最具代表性, 尤其以伦敦为典型。

其次, “在个别行会内,有一些工匠师傅上升到商人的地位,而同时也有许多行会一变而成为商人的组织,这两个过程是齐头并进的。" 法不同行会之间也由于一些行会内部手工业主的分化开始出现行会之间的纵向联系。 随着一些行会完全转变为商人公会,迫使其他行会成员成为这些商人行会的“供货商”。这就使之前行业之间的水平分工联系逐渐转变为行业之间由供货商一生产商一销售商的垂直分工,行会也从之前单一的手工业生产者行会转变为商人公会和生产者行会两大类型。

最后,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张,海外贸易的发展,行会对进出口商的依附性增强。 当原料非常昂贵时,在进口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手工业行会就不得不依附于进口商进行原料进口。 而在产品出口方面,当一种手工业生产依赖于出口的需要时,出口代理商就成为关键。 这时手工业生产者没有办法满足产品出口的需要,因为除了出口所需的必要的资金要求之外,他们还缺乏商人所具备的市场活动的必需的知识。

西欧行会在13世纪达到发展的最高峰之后,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内部也开始不断地改革。 可以看出,不论是在行会内部还是在行会之间,商人阶层的出现是行会瓦解的重要原因。

随着商人阶级的壮大,商人公会这一商会的早期组织出现。 商人公会是商人的组织,商人公会的章程与手工业行会一样,既有公益性、互助性的规定,也有限制性的条款。

这时候的商会组织已经具有现代商会组织的一些性质,不但是与政府沟通和联络的中间性组织,同时也是管理和监督商会内部会员的自律性组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特权的取得。

在中世纪结束之后,西欧各国政府仍然控制一些重要的经济权利。 商人作为新兴阶层,其与政府在权利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单个的商人其实力很难与政府进行谈判。 因此,商人阶层为了获得商业贸易的特权,必须依靠商人公会与政府进行协商和谈判。 商人公会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与政府沟通与联络以及为商人阶层争取权益的职能,这一职能一直继承和延续到现代商会的出现。

(2)会员权利的确定。

商人公会在会员权利确定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原则是“只有商人公会的市民有权分享商人公会所取得的商业特权。” 注通过这一原则将商业特权赋予加入商人公会的会员,并将其他商人排除在外,凸显出商人公会的特殊地位。 这样的权利分配实际上加强了商人公会对内部会员的管理,并吸引外部商人的加入,有利于该商业的良性发展。

(3)商业经营的标准化。

早期的商人公会对蜂蜡、盐、五金、纤维等商品贸易进行了规范,是商人阶层自我管理的最初表现。 商人公会初次规范化了商业经营行为标准,为之后商会对会员的监督和管理奠定了前提条件。

与之前的行会相似,商业公会同样对公会内部的会员的经营进行限制。 首先限定会员经营业务的范围。 商人行会规定会员只能从事经营商品贸易,不得参加诸如运送货委托业务、货币汇兑等银行业务。 另外,一切业务活动都要受到商人公会的管制。 包括度量衡的规定以及信用贸易等,甚至禁止与非会员通婚。 可以看出,尽管商人公会已经具备了现代商会的基本职能,但是仍然无法摆脱行会对于会员施加的诸多限制。商人公会与行会一样,只是特定历史经济条件下的自治组织,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融流通与生产、 内贸与外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会。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