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香港现代商战中,第一宗广为人知、且影响深远的收购兼并案例,是1972年发生的置地兼并牛奶公司事件,俗称“置牛大战”。
此役,身兼置地主席的怡和大班亨利·凯瑟克,利用当时英资国洋行如日中天的气势,以及置地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地产公司的声誉,以换股方式向牛奶公司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他首先展开先声夺人的舆论攻势,掀起了香港经济史上一场精彩绝伦的广告战。
结果,在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下,牛奶公司董事局败走麦城,主席周锡年黯然挂冠,置地终于如愿以偿,不费一文现金便成功鲸吞了牛奶公司这家规模宏大的机构。
然而,古语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谁又能料到,置地的辉煌胜利,可能已为日后的被狙击埋下伏笔!
这场置牛大战的主角,是老牌英资洋行怡和集团旗下的置地公司。怡和创办于1832年,借着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和鸦片走私而发迹,其历史比香港开埠的时间还要久远。 1841年香港开埠后,怡和即将其总部迁到香港。 因此,它自称“一直代表殖民地时代的香港”。
怡和的势力,曾一度膨胀到整个中国内地,它曾在广告中骄傲地宣称:“在中国任何地方,哪里有贸易活动,哪里就有怡和洋行。”当时,怡和经营的业务,已从鸦片贸易扩展到贸易、航运、仓库码头、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房地产、工业以至公用事业等各个领域,成为旧中国著名的多元化、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号称“洋行之王”、“洋行中的王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怡和损失了在中国内地的全部资产,将业务撤回香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英资四大行中,位居榜首。 美国著名《财富》杂志曾在一篇文章中声称,统治香港的权力,“依序而列”是马会、怡和、汇丰和香港总督。 怡和的排名尚在汇丰和香港政府之上,其权力之显赫可见一斑。当时,香港商界每每提到怡和,无不肃然起敬。
置地是怡和集团旗下的主力,创办于1889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地产公司。创办人是著名英商保罗·遮打爵士及怡和执行董事詹姆士·凯瑟克。当时,他们都认为香港地理环境优越,迟早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商埠,经营地产将大有可为,遂联手创办置地公司,由詹姆士·凯瑟克出任公司董事局主席。自此,怡和大班兼任置地主席便成了传统。
置地创办后即在香港最繁华的商业核心区中环广购物业。19世纪末,香港政府在港岛北岸展开庞大填海工程,置地即在新填海区购买土地,大兴土木,兴建多幢具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商厦。到20世纪30年代,置地已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大型地产公司。
置地在中区的扩展活动,因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而中断了三年零八个月。不过,自20世纪50年代起,置地的扩张步伐再度启动,它先后建成公爵行、怡和大厦、太子大厦,又组成城市酒店公司,建成著名的文华酒店。70年代初,又在中区海旁建成楼高50层的康乐大厦,这是香港及亚洲当时最高的建筑物。这时期,置地在中区的“物业王国”已趋建成,被誉为香港地产“皇冠上的明珠”。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繁盛商业区向湾仔、铜锣湾、尖沙咀等地区延伸,置地开始向中区以外地区发展。1970年,置地在铜锣湾东角地段相继建成怡东酒店、世界贸易中心,就是这一发展的先声。
1972年,亨利·凯瑟克出任怡和大班兼置地主席,成为大股东凯瑟克家族出任该职位的第五位成员。亨利·凯瑟克早年毕业于英国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1967年已出任怡和董事,出任怡和大班时年仅34岁,尽管他年少气盛,但颇富谋略。
当时,香港海底隧道通车在即,铜锣湾已成为中区以外最繁华的商业区,地价急升,已成商家必争之地。 亨利·凯瑟克看到牛奶公司在铜锣湾有大片牛房、冰厂,潜质优厚,遂打起牛奶公司的主意。
牛奶公司亦是一家老牌的英资公司,创办于1886年,创办人是苏格兰裔医生文逊。文逊早年在英国一所大学修读医科,1883年移居香港,行医济世,他发觉有需要刨办一个生产牛奶的牧场,提供新鲜、卫生的牛奶给社会各阶层有需要的人饮用,遂于1886年发起创办牛奶公司。牛奶公司在薄扶林、铜锣湾等地区买下大片土地,兴建牧场,饲养乳牛,榨取鲜奶出售。
1918年,牛奶公司收购了怡和洋行的制冰公司,改组为“牛奶冰厂有限公司”,业务进一步扩大。到70年代初,牛奶冰厂已发展成一家大规模的上市公司,拥有员工超过2000名,售卖牛奶制品的门市部遍布全港各区。·当时,牛奶公司并无控股大股东,董事局主席是曾在香港政坛红极一时的华商周锡年。周锡年出身香港世家,早年留学英国,回港后执业做耳鼻喉科医生,声名鹊起。 他在二次大战时曾接济过不少知名人士,为他在战后从政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1946年起,周锡年历任立法局议员、行政局议员以及两局首席议员,直至1962年任期届满,深得战后两任港督葛量洪和柏立基的赏识,备受重用。1960年,他获英女皇颁发爵士衔,成为香港历来获此衔位的第四位华人。利随名来,不少商家拉拢他合伙,他因此成为牛奶公司、华人银行等多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不过,在1967年香港政治骚动中,周锡年未能旗帜鲜明地站在港督一边,反而靠拢台湾寻找太平门。 这种政治取向的转变遂使他失宠于港督。这亦是亨利·凯瑟克敢于向牛奶公司开刀的原因,再加上当时牛奶公司经营保守,徒拥大片潜质优厚的土地而不思发展,终于成为置地觊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