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论
附加值理论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土地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 同 时又是世界上资源最短缺的国家, 石油、 煤炭等涉及国计民生的资源都依赖进口。 而且还有大量的剩余人口。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 为了生存,日本国民全力投入一种创造附加价值的工作。 于是日本迅速崛起, 不仅摆脱了贫困, 而且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强国.
邱永汉指出: 日本人今日所创造的财富是劳动力的产物,其成功的真正关键是将劳动力集中于创造"附加价值”,其结果就是工业化的成功, 因此产生了“能因工业化获致成功就能成为富翁”的新法则。 这就是他的附加价值理论的提出。 即把多于的力量集中起来, 用于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也会取得成功。在股市之中, 人们也可以营运这种价值理论,在股票交易中取得很好的效果。邱永汉有一次率领投资访问团前拄台湾。
因为,“日本正面临着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因此像日本国内任何地方生产都不划算的零件制造业, 应转移到韩国或中国的台湾去比较好"。“买台湾的股票, 现在购买, 然后忘记立约存在而放置起来, 放久了必定能赚钱。 不过以备万一, 请购买1000万日元以下。"后来的事实证明,当 时台 湾股票的平均指数只有600点到700点之间, 但是1993年已上升到12000点(指台湾股价最高点)。其实知道内情的人都了解,台湾的股票不仅分红额高, 而且配股也多,经济发展又处于成长期, 即使股数增加、股价上涨10倍都不足为奇。 但是他力主培养出对思考的事情立即付诸实践的习惯。 譬如, 当他开始投资地产时, 发现了ー个规律: 土地涨价时, 金钱并不是升值, 反而是贬值, 买同样的地产往往需要花更多的钱。
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对土地的需求又不断增加, 这样依靠存钱去买地恐怕来不及。 不过一般来说,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使土地的涨价比支付利息的部分更快。 因此, 只要能设法周转资金, 负债买地, 利用财务杠杆必定能取得利益, 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这是生活中的财务管理学。 于是邱永汉集中大量的资金进行地产生意,但是仍有不少人对他的想法提出异议,以至错过了投资地产的时机, 减少了上亿日元的财产。
并不是说一些还没有起兴的领域投资价值就不大, 在股市里,应该运用附加价值的理论, 挖掘最大的潜力股。
"吃甘蔗"理论
邱永汉把投资股票的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吃甘蔗”的理论。初入股市,出钱而不进钱, 就像食之无味的甘蔗头,叫甘蔗头阶段; 接下来可能赚钱, 尝到股票的甜头, 叫蔗棒阶段; 若留恋甜头一直吃到最后, 就会进入蔗尾阶段, 甜头不多仍还有, 弃之可惜,啃之难进;若还不甘心脱身, 就会堕入甘尽苦至阶段, 股票变废纸, 钱财尽失。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而不少传统产业迅速没落,被称为夕阳产业。 于是这些夕阳产业的股票为夕阳股。 夕阳股一跌再跌,简直贱如废纸,那么还用保留这些股票吗?邱永汉告诉我们:要!因为对夕阳股要就股论股,不可一竿子打沉一船人。既然夕阳股市价很低,即使抛出也收不回几个钱,对有希望的夕阳股,还是保留下来为好。股市多变。 邱永汉说,夕阳产业,有的会寿终正寝,有的要缩小生产规模;有的虽不能鼎盛辉煌,却能长久地延续下去;有的奄奄一息,还有回光返照之时;有的甚至可以枯木逢春,重振雄风。这些都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也许今日的废纸,就会变为明日巨大的财富。
邱永汉就尝过这“甘蔗”的滋味。他说,他买股票而赚钱的时代,正逢日本经济快速成长期,所以可以极端地说,那是笨蛋和傻瓜买股票也会赚钱的时代。除了煤炭以外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营业额和利润都大幅度增加,只要持有股票,财富就增加。而在50年代末期,邱永汉手持200万日元杀入股市,一年之后,持股的时价已经达到5000万日元, 整整增加了25倍,令人瞠目结舌。因为在60年代的日本,一年内能够赚5000万日元,简直可以创造神话了!
邱永汉的一位同行买下一种摩托股后,放在箱底睡大觉,一睡几年不醒。他看到街头摩托车愈来愈多,就知道那摩托股买对了路,放着肯定能赚钱。很显然,那位同行有几分傻,买股票的行为十分盲目、拙劣,但他痴人痴福,瞎猫逮着死老鼠。 他的直觉十分准确,驱使他长期持股,最终在5年后赚了849万日元。 也就是说,他所获赢利是他所投本钱的90倍。
这就是邱永汉为我们总结的"吃甘蔗”理论, 它提醒我们: 要时刻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另一面。最糟糕的阶段并不一定是失败,最理想阶段,也不意味着没有危险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