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危机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放松金融管制、推动经济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的浪潮。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手段的推动下,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国际资本流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流动规模日益扩大,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其中孕育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大量游资凭借各种新式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以寻求获利机会。这种游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频繁活动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频频发生,造成的金融危机接连不断。我们把这种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给一国或多国带来的以货币大幅度贬值为症状的经济现象称为“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is)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货币危机,是指一国或地区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的幅度——按照IMF的定义,如果一年内一国或地区货币贬值25%或更多,同时贬值幅度比前一年增加至少10%,那么该国或地区就发生了货币危机。狭义的货币危机,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一国或地区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一般所说的货币危机即指狭义的货币危机。
狭义的货币危机通常表现为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或被迫调整(如法定贬值、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等)、国际储备的急剧减少(国际收支危机)以及本币利率的大幅上升等。
(二)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区别
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货币危机在广义上是指一国或地区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的幅度,在狭义上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和外汇市场的持续动荡。
金融危机则不仅表现为汇率变动,还包括股票市场、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大面积破产等。
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由国内因素引起的金融危机也会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