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并非永远是上帝唯一不变的宠儿。在1973年石油危机的时候,索罗斯就遭遇到了他投资生涯中的“滑铁卢”。
那一年,国际股市异常繁荣。但是根据自己的金融市场“盛衰”理论,索罗斯大胆地判断,这样的繁荣时期的背后肯定隐藏着大萧条的前奏。
索罗斯通过相关信息来源得知,在英国国内的证券市场上,很多英国本土的石油公司尤其是石油加工和石油勘探公司,正在大量收购其他一些公司的股票。有很多石油公司为了筹集资金入市炒作股票,甚至不惜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在这个时候,英国股票的市盈率已经高达48.5倍了,但是股民们对石油股的狂热情绪依然在继续升温。因此,索罗斯觉得,英国的证券市场马上就会面临一次大崩盘。
所以,他对英国股市产生了强烈的悲观情绪。
相比于毫无希望的英国股市,索罗斯认为美国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和英国相比要好得多,而且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还处于一个理性的范围之内。因此,索罗斯当时十分看好美国的证券市场。但是石油危机爆发后,中东的石油大国把矛头指向了美国,而且一致决定停止向美国输送石油,从而导致美国石油股的全线下跌。
当时索罗斯的损失高达2.5亿美元之多。但是这才刚刚开始,索罗斯的亏损还在继续,直到最后索罗斯总共损失了6.5亿到8亿美元的资产。当时,美国的报纸都争相报道这一新闻。人们都意想不到,索罗斯在这场石油危机中会损失得如此惨重。可以说索罗斯是这场大崩溃中最大的受害者。
在市场的变幻莫测面前,纵观索罗斯在这场石油危机前前后后的表现,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这种失控的情绪让他草率地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索罗斯从这次失败中清楚地认识到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投资的重要性。在这之后,索罗斯曾经对媒体说:“在你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情绪对你的影响往往要大于理智。所以说,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将更有利于你理智地思考问题。”
那次失败以后,索罗斯更加善于控制自己的投资心态,在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轻易地让自己的情绪产生盲点,从而给自己造成损失。这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心理基础。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讲,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自己。因为,他们在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往往会很焦虑、急躁和不理性。索罗斯常常对投资者说:“识别一个投资者是否理性应当以心态的成熟与否加以区分,单单从技巧方面是难以了解一个投资者的真实水平的。”相比起来,这些投资者可能在数学、财务或金融理论上超出常人,但如果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态,一样不可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