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由来与发展历史

2020-04-0118:36:54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由来与发展历史已关闭评论

使“居者有其房”,这往往都是各国政府力图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早在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就曾提出这样的口号:“一个人人都有房居住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事实上,美国政府鼓励居民购置房屋,除了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以此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必然能够带动建筑、装修等一系列领域的发展,抬高土地价格,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于是,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刺激房地产行业的振兴。

当住房的需要超过供给时,政府往往通过提供廉价土地的方式来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时甚至以垄断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当市场上存在大量闲置住房的时候,政府又通过提高低息贷款等优惠方式来提高居民购买住宅的能力,进而扩大房地产市场的利润。

20世纪初,受经济增长及政策扶持力度增强的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

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严重打击了国内房地产市场,致使住房流动性严重不足。糟糕的经济情况也吓破了银行家们的胆子,没有人再愿意为私人提供风险巨大的住房贷款。此时,美国数百万家庭处于无房可住的境地,这可急坏了时任总统的罗斯福,为此,国会通过决议,宣布建立一个统一的住房按揭基金来解决公民的租房问题,房利美由此应运而生了。

房利美(Fannie Mae,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成立初时,虽然是由私人投资者控股,却受到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属于美国政府的赞助企业。其主要业务是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或其他放贷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再将这些贷款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投资者。房利美并不直接向购房者提供贷款,但是通过它的业务使得银行的房屋贷款风险被转移出来,由此增加了公民获得住房贷款的机会,从而刺激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1961年5月,为了帮助越南共和国政府,美国总统肯尼迪派遣一支美国国防军特种部队进驻越南共和国,由此越南战争正式打响。此后,美国尽管在军事并未言败,却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中,被外界称为“美国人的滑铁卢”。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自二战后20多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1965年至1966年两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还保持在6%以上,但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军费负担不断加重,美国经济调头向下,1967年经济增长率降到2%。

美国经济状况的直线下降也反映到了房地产市场上,迫于财政压力,政府不得不准备放弃房利美,这是房利美自成立以来遇到的一次重大危机。1968年,脱离了政府的房利美不得不实行私有化改革,并逐步转制为上市公司。此时,房利美的股份结构中已经没有政府的身影,也不再享受财政补贴,只不过在继续履行其帮助国民购买自用住房的业务同时,不再向政府纳税。可以说,此时的房利美已成了一家私有的金融公司。

说起房利美,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兄弟”——成立于1970年的房地美(Freddie Mac)。它的出现,既可看成是美国政府防止房利美一家独大所做的努力,也可以看作是华尔街其他金融寡头瓜分房利美优惠政策的手段。房地美主要在美国房屋抵押贷款(按揭贷款)二级市场中收购贷款,并通过出售证券化的按揭抵押债券来筹集低成本的资金,以赚取利差。事实上,房地美与房利美的经营业务差别不大,“两房”的名字也因此得来。

房利美与房地美的启动资金都很少,两家公司之所以能够做大,靠的就是国家优惠的扶持政策,这些都是其他金融机构做梦也不敢奢望的东西。此后,两家公司逐渐成为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他们与华尔街每家机构都有着生意上的往来。“两房”债券受欢迎程度是人们无法想象的,投资者甚至可以拿着这些债券到美联储的贴现窗口去贴现,与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相比,在名义上似乎更有安全感。由于房利美与房地美两家公司特殊的融资地位,它们肩负着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提供流动性以及调节、监管市场的重担,而处于巨大竞争优势中的“两房”常被视为“第二美联储”。

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前,房利美和房地美已成为地地道道的私人机构,两家公司的资本总额曾一度超过了800亿美元,与此同时,它们拥有和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竟达到了5万亿美元左右,这几乎占了美国房贷市场的一半。

如此惊人的资产负债率,使得两家公司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只要房贷的违约情况稍微糟糕一点,它们都可能受到巨额损失。可以说,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两根“支柱”,如果它们倒下了,后果将不堪设想。事实上,“两房”并不怕危机,因为它们都有后台,那就是美国政府。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