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15世纪中叶,秘鲁利马附近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印加帝国有着大量的黄金。印加帝国内的所有神庙和宫殿,都镶有大量的黄金,很多的普通家庭都收藏着黄金,女人也大都佩戴有黄金饰品。
好景不长,印加帝国璀璨的黄金终于引来了侵略者。公元1525年,为了把印加帝国的巨量黄金占为己有,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殖民军入侵印加帝国。用了七年的时间,皮萨罗的军队终于攻占了印加帝国,并且挟持了印加帝国的国王阿塔瓦尔帕。皮萨罗要求国王交出40万公斤黄金,否则就杀了他。阿塔瓦尔帕被迫答应了皮萨罗的要求,下令国民缴纳黄金。谁知心狠手毒的皮萨罗在收到巨量的黄金后还是把国王阿塔瓦尔帕杀害了。
之后,皮萨罗就攻进了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他以为这下可以把印加人历来聚敛的黄金全部弄到手了。但这次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皮萨罗率军占领库斯科之后,到处搜寻黄金。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在库斯科城近郊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一些黄金器皿和一些金子做成的螃蟹、蛇、鸟等珍贵的物品,但是就是没有找到传说中巨量的黄金。后来据说,印加人把黄金藏起来了,于是皮萨罗派了大量的人去搜寻,还是没找到。直到1911年,还有一些考古学家前去寻宝,却都一无所获。
对黄金的寻找一直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之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初也是为了寻找黄金。
黄金,只不过是一种金属,除了装饰之外,没有什么其他重要的用途,可它为什么具有这样强大的魔力呢?这都是因为它代表着货币,于是变成了财富的代表。
由于黄金长期扮演着货币的角色,后来产生了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即金本位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英国最早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规定纸币与黄金的固定比价,纸币可以自由兑换黄金。1821年英国首先以法律的形式在本国确立了金本位制。英国此时的繁荣和强大鼓励了其他国家效仿,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各主要工业国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于是黄金成了统一的世界货币。国际货币体系也走入了它的第一个阶段——国际金本位时代。
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这种制度下,假如英镑贬值低于5美元的平价,那么将会刺激黄金从英国流到美国,这样的转移将会增加美国的货币供给,而减少英国的货币供给,那么英镑会升值,回到5美元的平价水平。因此,金本位制下,汇率有自动调节的力量,而不能体现出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差别。只要各国遵循金本位制度的规则,维持货币发行的黄金准备以及货币可自由兑换成黄金,汇率就会保持固定不变。因此,金本位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不能控制它的货币政策,因为它的货币供给是由国家之间的黄金流动决定的。虽然正如格林斯潘指出的那样,金本位牢牢地遏制了通货膨胀的泛滥势头。但金本位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它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淘汰。
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各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稳定;二是黄金自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各国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输出;三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简言之,促进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缺点是:一是货币供应受到黄金数量的限制,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二是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时,往往可能由于黄金输出,货币紧缩,而引起生产停滞和工人失业。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本位制下,汇率固定,消除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世界贸易的进行;各国央行有固定的黄金价格,从而货币实际价值稳定;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特权地位。但是同时,金本位制限制了货币政策应付国内均衡目标的能力,只有货币与黄金挂钩才能保证价格稳定;黄金生产不能持续满足需求,央行无法增加其国际储备;给黄金出口国很大的经济压力。不久,随着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而后,美元渐渐崛起,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开始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