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对美国的巨大威胁。美国的政治家、战略家,多届美国政府的幕僚布热津斯基多次说过:美元是美国全球战略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欧元想抢班夺权,盘踞于美国的大财团们绝不会轻易放弃美元这个抽血的机器。于是,欧元还没有诞生,美国就开始操纵“金融部队”——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了对欧元的打击。对于美国来说,一个势力均衡的欧洲、不统一的欧洲,才能让美国在欧洲获得最大的利益。欧元一旦建立起来,势必对美元体系的霸权产生严重的动摇作用。伦敦—华尔街轴心与德法同盟之间的货币冲突日趋激烈。
无论做多与做空,美国资本的力量牢牢地控制着世界。国际银行家们的梦想就是如何打垮马克和尚未成型的欧元构想,决不能让新德国重建成功。1990年,英国政府居然不顾伦敦金融城的反对,悍然加入欧洲货币兑换体系(ERM),眼看欧元体系逐渐成型,日后必然会成为伦敦—华尔街轴心的重大隐患,国际银行家于是策划各个击破的打法,欲将欧元体系绞杀在摇篮之中。
欧洲从1992年决定欧元启动,到1995年欧元启动进入关键阶段,当时为了顺利推出欧元,就要把每个国家的公共赤字都降下来,以达到启动欧元的标准,整个欧盟国家的货币都在紧缩当中。
在1995〜1997年间,欧洲货币对美元却是大幅度贬值,如德国马克贬值了25%,法国法郎贬值了30%。这背后就是以美国财团为主的做空力量在搞鬼。那些美国大财团很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欧元取代了美元,那么整个世界经济食物链就要被改写,他们的统治地位就会消失,这是美国资本所无法容忍的。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资本就开始了对欧元有计划地做空。
第一步是英美经济学界对欧元的唱空。虽然英国是欧盟国家,但是英国没有加入欧元,这恐怕跟英国依附于美国有关。这帮英美经济学家就是美国财团控制的舆论武器,你想想,如果大家都看好欧元,那么美国财团为了自身利益做空欧元是那么容易的事吗?所以,通常大庄家——美国财团在操作前,都会事先通过舆论宣传武器进行所谓符合逻辑的宣传攻势,由那些学术权威出面,才能起到引导游资做空欧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不会完美无缺,他们首先攻击的就是欧元区的软肋——固定汇率制度。对于欧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欧洲人颇为自豪,他们认为欧元的成功还有一层深远的重大意义,就是在浮动汇率似乎逐渐成为世界潮流的时代,欧元反其道而行之,成为支持固定汇率之中流砥柱,亦可能成为未来真正世界货币之先驱。
什么是固定汇率制度呢?比如:1欧元等于40.3399比利时法郎,1欧元等于1.95583德国马克等。这个兑换标准是固定的,这就叫固定汇率。欧盟的固定汇率被英美经济学界视为非常愚蠢的做法,因为英美经济学界认为浮动汇率才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先生就有著名的“三悖论”:货币政策独立、固定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三者不能同时成立。比如:欧元区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那么就没有办法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而这也正是导致现在欧元区债务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英美经济学界认定:欧元区如果无法控制各国的独立货币政策,那么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展开舆论宣传攻势的同时,美国财团就开始发动对欧元的做空行动了。1995〜1999年间,美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经济有了新的动力支撑,很多资金看好美国的经济。但欧洲经济被英美经济学家唱空之后,很多资金都对欧元的前景持怀疑的态度,究竟未来欧元是强势还是弱势,大家都不确定,再加上欧洲财政紧缩,机会比较少,在美国财团的带领下资本纷纷撤出欧洲,投向美国的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这就顺理成章地造成欧元的持续贬值。而做空并不意味着一定赔钱,虽然美国股市泡沫四起,但美国财团早就布局,也就成为最大的赢家。资本撤离,欧元持续贬值,缺乏流动性,真的是雪上加霜。
美国财团使出了最厉害的第三招:战争。1999年1月欧元启动,1999年3月24日北约就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战争一打起来,欧洲人还当了美国的帮凶,欧元就跟着一直往下掉。
如果欧元长期处于低位,而美元还处于高位,这对美国的经济复苏很不利,因为欧元、美元不正常的比价,使得美国的出口没法复苏,同时进口大量增加,美国逆差增加,美国国内工商业持续低迷。于是美国财团们在互联网热潮大赚了一笔之后,选择了美元的贬值之路,以发行美元来刺激美国的经济复苏。其实对于美国财团来说,世界仍控制在他们的手中,无论做多与做空,他们用资本的力量牢牢地控制着世界。
华尔街一直在慢慢地卖空欧元,建立空头仓位。三个月的时间,索罗斯们已经吸纳了足够的空头持仓。这其中还利用欧盟可能要救援的消息来做反弹,洗掉了看空的散户。
到了2009年12月,美联储的货币基数增速忽然从11月的4.29%降到了0.19%。于是2009年12月3日,华尔街开始发力往下砸盘,轰轰烈烈的第一次狙击欧元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次建仓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美联储提前几个月就放出风来,说本·伯南克又要撒钱了,二次量化宽松的规模至少有5000亿美元,经济学家、财政金融官员都在激烈地讨论。
欧元闻讯大涨。到了10月份,欧元又涨不动了,于是华尔街又在建空仓。到11月3日,二次量化宽松的方案公布了,6000亿美元的规模,超过了市场预期。于是欧元突破盘整上冲,很多人跟着就追买进去了。2010年11月5日,对冲基金发威,将欧元砸出一根大阴线来。
最近两次狙击欧元的时机很有特点,都是在年底11、12月发动攻击。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年底投资者套现的欲望比较强,发现形势不好,容易跟风抛售;二是银行年底的回笼资金也会让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抛售。另外,年底开始狙击,可以让这些国家的年终财政数据比较难看,有利于以后几个月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