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般认为货币来自印钞厂,由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发行1元钞票流通中就有 1 元的货币。 其实这又是一种误解。 流通中的货币一定大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这个多余的量来自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 但你千万别把银行创造货币理解为它们在密室中印假币。银行是通过正常的存贷款业务创造货币的。 这里我们就为你揭开银行创造货币的秘密。
要知道银行如何创造货币,首先要记住这样三个事实:第一,货币不仅包括现金(纸币与辅币),而且包括银行(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存款。 印钞厂创造的是货币中的现金,银行创造的是存款。这两者都是货币。 第二,银行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 得到贷款的客户一般并不是取走现金,而是把贷款作为存款存入银行,以开支票或转账形式进 行各 种支付。 存款变为贷款贷款又变为存款。 正是在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中,银行创造出了货币。第三,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不是无限的,要受准备率的限制。 准备率是 银 行吸收的存款中作为准备金留下的比率。 准备金可以是库存现金,也可以存在中央 银行。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银 行如何创造货币。 假设中央银 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了 100 万元的政府债券。 向中央银 行出卖这笔债券的李先生得到了这100万元的货币(得到了中央银行开出的一笔100万元的支票),李先生把这笔钱存入自己的开户银行A 银行。A银行的存款增加了100万元,即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了100万元。
假设准备率是10%。A银行得到这100万元之后,把其中的10%,即10万元作为准备金,并把剩下的90万元贷给王先生。 王先生得到这张90 万元的支票(贷款),把它存入自己的开户银行B 银行。B银行的存款增加了90万元,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到190万元(A银行100万元加B银行90万元).
B银行得到这90万元之后,把其中的10%,即9万元作为准备金,并把剩下的 81万元贷给刘女士。 刘女士 得到这张81万元的支票(贷款),把它存入自己的开户银行C 银行。 C银行的存款增加了81万元,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到271万元(A银行100万元加B银行90万元再加C银行81万元)。
这个存贷款的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只不过每一轮所创造出的贷款会越来越少。 那么,最后整个 银 行体系的存款即经济中的货币会增加多少呢?如果你耐心算下去,你会发现最后的存款总和是1000万元。 这就是说,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增加了100万元货币时,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了1000万元。流通中货币 增加量是中央 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增加的货币量的 10倍。 或者说银行创造出了900万元的额外货币。银行并没有印假币,它只是在自己正常的存贷款活动中创造出了货币。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银行所能创造出的货币量与准备率有关。 准备率越高,银行所能创造出的货币量越少;准备率越低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量越多。如果准备率为100%,银行就创造不出额外的货币;如果准备率为零,银行就可以创造出无 限的货币。 在现实中,准备率不可能是100%(这样银行就无法存在了),准备金也不可能没有(这样会引起挤兑与 银 行破产)。 所以,银 行体系可以创造货币,但其创造货币的能力是有限的,取决于准备率高低。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所增加的货币量(这个例子中的100万元)与银行体系所创造出的流通中货币量(这个例子中的1000万元)之间的比率称为货币乘数。 在这个例子中,货币乘数为 10,即准备率的倒数。 货币乘数的简单公式是准备率的倒数。 例如,准备率为 10%,货币乘数为10;准备率为20%,货币乘数为5,等等。
当然,我们这里研究的是最简单的情况。 如果考虑到现实中的许多因素,货币乘数并不是简单的准备率的倒数而比这个数值要 小。 例如假设得到贷款的人把一部分贷款作为现金提出,剩下的再作为存款存入银行,那么,货币乘数就小了,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也就少了。 如果在我们的例子中,每个得到贷款的人都把10%作为现金留下,那么,李先生出卖债券得到100万元,留下10万元现金,其余90万元存入银行,流通中的货币量仍是100万元(10万元现金加90万元存款),但10万元现金从创造货币的过程中退出(称为货币漏出),不再参与创造货币。A银行只得到90万元存款,扣除9万元准备金后再把其中的81万元贷给王先生。
王先生又留下8.1 万元B银行只得到72.9万元存款,扣除7.29万元准备金后再把其中的65.61万元贷给刘女士····如此下去,银行体系所创造出的货币量当然少了。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己把这个例子再算一次,最后会发现,在考虑到货币漏出时,货币乘数的公式不是准备率的倒数,而是-加 现金-存款比(得到的贷款中留作现金的比率)与现金-存款比及准备率之和的比率。 在这个例子中,现金-存款比为0.1,准备率为0.1,货币乘数应该是:(1+0.1)=(0.1+0.1)=5.5.银行创造货币 和货币乘数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量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点。 例如,假设要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550万元,在货币乘数为5.5时,中央银行只要在公开市场上购买100万元的债券(增加100万元货币)就可以了。 如果真的在公开市场上购买了 550万元的政府债券,那麻烦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