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周扒皮与王善人

2019-12-1707:46:00经济学:周扒皮与王善人已关闭评论

读过战士作家高玉宝《半夜鸡叫》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对长工刻薄的地主周扒皮。 经历过60年代阶级斗争教育的人也知道还有另一种给长工以小恩小惠的地主,我们姑且称之为王善人。

贫下中农告诉我们,其实王善人比周扒皮还坏,因为他们用小恩小惠诱使长工干活儿更多,剥削也更深。 今天阶级斗争的火红年代已经过去了,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周扒皮与王善人的所作所为说明了效率工资的作用。

假设周扒皮与王善人各有100亩小麦,每亩产量200斤,共计2万斤,每斤小麦2毛钱,总计为4000元。 在收割小麦时,每人雇用5名短工。 再假设当时短工的市场均衡工资是每天1元,同时负责吃住。 周扒皮支付每天1元的市场均衡工资,同时吃住很差,每人每天仅2毛钱。 王善人支付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比如说,每天1.5元,同时吃住较好,每天3毛钱。 这样,周扒皮雇用的短工的实际工资为1.2元,王善人则为1.8元。 从表面看,当然是王善人的劳动成本高。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王善人支付的实际工资高,短工当然想给王善人干活儿,王善人则可以选到最好的短工。而且,在高工资的激励下,短工工作勤奋、认真。 这样,12天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收割工作,且没有损失。 共支付实际劳动成本108元(1.8元x5x12)。周扒皮支付的实际工资低,只能从王善人招剩的短工中再选,当然素质低。

尽管每晚靠学鸡叫让短工早上工,但短工出工不出力,收割不认真,结果15天才干完,且产量损失2%。周扒皮的实际劳动成本包括短工实际工资90元(1.2元x5x15),产量损失2%,即 4000元x2%=80 元,总计为170元。

谁的劳动成本高一目了然。为什么王善人支付的工资高,反而劳动成本低呢?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说,因为王善人支付了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是企业为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效率工资能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第一,能招收到高素质的工人。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并不了解工人的素质,但在支付高工资时,高素质的工人会来应聘,从应聘者中选出高素质工人的概率就高。相反,支付低工资时,高素质工人不会来应聘,所选的工人素质当然低。 这就是身强力壮的短工都给王善人干活儿,找不到活的老弱病残才给周扒皮干活儿的原因。 “一分钱一分货",劳动市场也是这样。

第二,工人工作努力,效率高。给王善人打工的人无论出于感恩也好,是怕失去这份活儿也好(偷懒就要被解雇),不用半夜鸡叫也干得勤快而认真。 给周扒皮干活儿的人,只要监督不到就要偷懒。

第三,工人流动性小。 在现代企业中,培训过的工人效率高,培训是有成本的。 稳定工人队伍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培训成本。 尽管割麦子所需培训很少,但给王善人干活儿的人不会见异思迁,而给周扒皮干活儿的人,一有机会就会另谋高就。 这会影响效率。

第四,工人会更健康。给王善人干活儿,吃住都好,干活儿当然有劲,周扒皮的工人晩上睡不好,白天吃不饱,哪有力气干活儿?效率工资是企业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种认为支付低工资可以压低劳动成本的想法(如周扒皮者),实际上适得其反。

周扒皮、王善人的故事是一个虚构,但在美国20世纪初就出现了王善人这样的企业家。 这就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 1914年,福特决定给工人支付每天5美元的工资,这是当时市场均衡工资的2倍多。 当时有人说福特仁慈,有人断言福特要破产。 但福特在装配线上使用了当时最好的工人,不仅没有破产,反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价格一直下降的T型汽车,利润也滚滚而来。

福特称5美元工资是“我们所做的最成功的降低成本的努力之一”。这是效率工资最成功的运用。效率工资现在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可惜我国一些民营企业(以及某些亚洲人办的外资、合资企业)仍以压低工资、克扣工人为能事,体现了一股不合时宜的“回到周扒皮”的逆流。 我想告诉这些老板,学学王善人,学学老福特。 效率工资创造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兴旺之路。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