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银行多过米铺

2020-01-3117:44:10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银行多过米铺已关闭评论

银行多过米铺

在这个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方,人们说:“银行多过米铺。”

四十年代之末,五十年代之初,人们是说,“教堂多过米铺”的。

米铺就是粮店。“民以食为天”,人要吃饭,就要买米,这是往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名列第二的。在香港人来说,四十年代中期以后有一种特别重视米铺的感情,却另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一九四一到四五的三年零八个月中,日本侵略军队占领着香港,粮食奇缺,食米实行配给,正式的配额是每日六两四米,那六两四是十六两一斤的两,比十两一斤的两要少得多。六两四一日怎么能维持一个人生存所必需呢?不从别的途径寻得米源,那就只有离开这个被占领的城市到广东其他有米的地方去就食,要不然,就只有让饥饿折磨至死了。那几年,在这个地方是活活地饿死了许多人的。至今谈起那三年零八个月,老一辈的人就都有余悸。因此,在战后初期,米铺在人们的心目中,很自然地就保持着一种不那么寻常的地位。就这样,“教堂多过米铺”的说法就在后来流行起来。

大陆解放,许多传教的洋人从四面八方流到香港来。他们背后都有外国宗教团体的经济支持,手头有的是钱,就把这些钱撒在这个特殊的中国人社会中,你也开教堂,我也开教堂,继续他们的“神圣事业”。以前他们是在中国人社会活动,现在还是在中国人社会活动,这也就可以向背后的经济来源交代了。

教堂本来是自有它特殊的面貌的。但要建造一座巍峨有气派的教堂,不仅要许多钱,而且要许多时间,这不是那些流亡的传教士所能负担得起的,于是因陋就简,随便买一层几百平方英尺的楼宇,挂上一个招牌,就马马虎虎算它是教堂了。霎时,街头巷尾陆陆续续就出现了此亦一教堂,彼亦一教堂的局面。就这样,“教堂多过米铺”了。流亡的教士,流亡的教堂,由于救济物资,那些流亡而来的寒士就被吸引着成为信徒,宗教也就有了它新的市场。

物竞天择似乎存在于宗教事业上。渐渐的,教堂似乎没有初时那么多了,大约是其中一些受到了自然的或不自然的淘汰。

时光一下子流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本来就不关心教堂的人且不说,就是本来就关心的,却也以较多的注意投向了银行。由于经济发展迅速,银行在这当中也迅速发展,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不可缺少的角色,以前只有富商巨贾才在银行存款开户口的,这时却几乎是凡成年之人,差不多都有了自己的银行户口。

一是许多人手头比过去较为有钱,多少可以存下一些钱;二是一些支出用银行支票更方便,一些生活上必需的支出如电费、水费、电话费等更可以通过银行自动转账,免了亲自去缴费的麻烦。这样,以往对于一般人似乎高不可攀的银行户口,渐渐就普及起来,成为“年晚煎堆,人有我有”了(煎堆是广东人过春节的一种油炸的甜食,像球,比拳头还大一些,要敲碎了分来吃。春节未到,先要准备好它。“年晚煎堆,人有我有”,意思是要过年就少不了它)。

大银行为了方便客户,就到处设分行或办事处,深入到市区各个角落和一些乡镇。在这个五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银行已经够多,一百三十六间;分行就更多,一千五百三十一间。加起来,总行分行就有一千六百多间了,还有外国银行开设的一百一十五间办事处,总数就成了一七八二这样一个数字。平均起来,差不多是每三千人就有一间银行。

银行多了,竞争也就激烈。那些大的方面不怎么熟悉,只看容易看得到的,是尽力在服务上给顾客便利,争取顾客的好感。少数几间大银行发行“信用咭”(这是用广东音创造出来的“卡”字),在比较大的商店、酒楼,凭“咭”签字付账,不必付现钱。较多的银行门口有自动取款设备,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钟钟都可以凭“咭”取钱(把银行发的“咭”放进一个入口,很快就可以从出口处取得你所要数目的款项),能取得的钱虽然只是小额的,却也方便上街没有带够钱,夜深或假期取不到钱的人作应急之用了。

像这样的银行不是和一般居民拉得很紧,关系很密切么?这只是就生活方面来说,至于经营业务的,要贷款周转,银行就更加不可须臾离了。

而且,只是银行还不够,还有专门办理贷款,接受存款的财务公司。许多还是银行设立的。财务公司的业务不像银行那样受到官方的管制,可以“长袖善舞”。大大小小的财务公司也有三百一十九间。

这些年由于抢劫银行,或抢劫去银行提款人的案件不断发生,十分猖獗,许多公司、工厂、机构都采取了支票发薪的办法,不再向雇员发“银纸”(钞票),只是发一张支票,而把你每月的工资按期存入你的银行户口,后来干脆连支票也不发,把工资存进去就行了,更加省事。这样就不用每月去银行取一大笔现钞发工资,避免了一走出银行或在半路上就被抢去的危险。银行在盗风盛行的年月,又发挥了它防盗的作用。

“银行多过米铺”,显出了香港的繁荣。而另一面,在人们不太注视中,米铺其实是渐渐萧条了。人们收入多了,吃得好,吃的营养东西多,饭就相对地少吃了,米的消耗也就相应减少;超级市场的大量出现,有一袋一袋的米卖,一般不超过十斤,提回家不大费力,放在家里不占地方,用不着米铺几十斤几十斤送米。这就使米铺的生意受到了影响,有些米铺的经营者终于放弃旧业,改做别的生意。“银行多过米铺”,银行是更多,米铺是更少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