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在德国赫尔佐格的小镇,鞋匠克利斯多夫的家中,诞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缔造了阿迪达斯体育品牌传奇的巨人阿迪 ·达斯勒。
克利斯多夫原来是一个编织匠人,娶了妻子波林娜之后,很快他们的第一个儿子鲁道夫就出生了。 可是随着女儿玛丽,还有第三个儿子阿迪的加入,克利斯多夫的钱包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克利斯多夫只得放弃不景气的编织业,改学鞋匠的手艺。
克利斯多夫成为手艺高超的鞋匠之后,胼手砥足,一做多年。 他秉承了德国工匠的一贯精神:古板、严肃、手艺纯熟。 为追求至臻的鞋匠手艺,克利斯多夫不惜将大量时间用在工作中进行刻苦的完善和学习!
用克利斯多夫的话来说:
一个人可以不买编织品,却不能不穿鞋, 做个鞋匠一辈子总不至于饿肚子吧?
克利斯多夫的想法是好的,却生不逢时,他正当壮年的时候,赶上了德国经济大萧条的时代。 克利斯多夫虽然技术纯熟,但工厂日渐缩水的工资,还是让他有一种入不敷出的感觉。 很多时候,克利斯多夫都是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接着,沮丧地抱着酒瓶子,喝一点劣质的白酒,然后倒在床上,沉沉地睡去。第二天天不亮,克利斯多夫不声不响地披上衣服,又直奔鞋厂上班去了。
波林娜为了贴补生活,在不足3000人的小镇上开了一家洗衣店。尽管她的手被碱水泡得遍布血口,但她却很乐观,每日工作之余和镇子上的妇女们谈天说地,丝毫看不到生活加在她身上的沉重压力。
阿迪在这个贫困的家庭中长大,他沉默寡言,继承了父亲身上坚韧、顽强、不肯向困难低头的性格。 而阿迪的哥哥鲁道夫正好和他相反,鲁道夫的性格来自母亲,即使面对一个陌生人,他也可以喋喋不休、神采飞扬地说上个把钟头!
欧洲有一句名言: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的民众立刻陷入了恐怖、窘迫和慌乱的状态之中。 战争恶魔手中狂舞的利剑,也彻底斩断了阿迪中学毕业后继续求学的道路.
阿迪小时候跟在父亲身后,曾去过几次鞋厂,当他看到父亲手拿工具,变魔术似的制作出一双双漂亮鞋子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羡慕。
他暗暗发誓:
将来自己一定做个出色的鞋匠,做出各种各样好看的鞋子来,让全世界的人,都对自己的手艺表示崇拜和叹服。
这天傍晚,阿迪给父亲的酒杯中倒满劣质的白酒,克利斯多夫几杯酒下肚,不苟言笑的脸上刚刚露出点笑容;阿迪就说:“父亲,我,我想跟您学制鞋的手艺!
克利斯多夫却断然地摇了摇头,他用生满老茧的大手,摸着阿迪的头说:
“别学这门手艺了,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失业啊!"
克利斯多夫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充满了疑问,人们可以不使用编织制品,但不能不穿鞋一一因为爆发战争的缘故,大量的青壮年男子应征入伍,开赴前线,他们脚上穿的鞋子由军队统一供给,而留在后方的妇女,因为战时的贫穷,她们竟开始自己做简单的鞋子。阿迪问道:“父亲,您说我应该做什么工作?"
克利斯多夫想了想说: “你到面包房当学徒吧, 人们可以不穿鞋子,但面包总会吃吧?
阿迪相信了父亲的话,他第一次让别人帮自己选择了命运-一到面包坊当了一名学徒工。
在面包坊当学徒,可不是谁都能干的,因为那个活儿太累、太辛苦。 每天夜间一点半,阿迪就得从热烘烘的被窝中爬起来,然后沿着一条起伏不平的鹅卵石路,一路小跑,来到那间名叫威斯的面包房上工.
当学徒实在是考验人忍耐力的一个苦活计,不仅没有工钱,而且扫地、揉面、劈柴、生火,事事都得抢着干。
凌晨时分,面包出炉,阿迪还要抖擞精神,马不停蹄地将新烤熟的面包送到镇子中的几个销售面包的店铺。
机械地干完每天18个小时的工作,阿迪腰酸背疼, 回到家里,往自己的床上合衣一躺,用不到五分钟,就能沉沉地进入梦乡。
阿迪每周工作六天,到了星期日才能休息一天。 可是阿迪根本不想待在家里睡懒觉,他早早地帮家里干完力所能及的活儿, 然后和镇子上的同龄人一起,到镇里的一个广场,呼朋引伴地参加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和比赛。
阿迪在读书的时候,身体并不十分强壮,学校的体育老师就告诉他,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骨骼肌肉的生长,还能强心健肺,改善人体内部的血液、呼吸和消化器官的各项功能。
阿迪当学徒的时候,虽然每天参加体力劳动,但他觉得还是远远不够,所以他还是每个星期都坚持到镇内的广场上,参加赛跑、篮球和足球等各式锻炼和比赛。
阿迪不仅体质得到了增强,而且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得到了强化。
面包店的其他几名学徒,在凌晨出去送面包时,有时会因为躲避匆匆的行人或者在街上急驶的马车,而将手里拎着的面包掉在地上,有时也会被撞伤·····阿迪因为经常参加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都比其他的学徒要强,所以他不仅在送面包的时候没有发生过任何危险,而且在当学徒的一年时间中也没有因为患病而请假。
1917年10月17日,阿迪早于其他学徒,拿到了威斯面包房给他颁发的面包师的结业证书。
可是还没等阿迪将自己的面包房开起来,“一战” 就爆发了。 随后他应征入伍,扛枪上了前线。 在战场上的这两年,阿迪即使在紧张的战斗间歇,也没有忘记坚持锻炼身体,蛙跳、 俯卧撑,甚至在行军中,·他也会抢着帮体弱的战友背行李,从而锻炼自己负重跑步的能力。
体育锻炼对一个人强健体魄确实是大有功效,阿迪的不少战友,因为生病、负伤或者行动缓慢而被敌人俘虏,或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两年后,德国虽然战败,可是阿迪还是健全地从战场回到了久别的赫尔佐格小镇。
这时候的阿迪,已经是20岁的大小伙子了。 按照父母的意思,他应该开一家面包房,烤出香喷喷的面包,然后凭此成家立业,成为镇子上一个拥有事业、受人尊敬的人。
可20岁的阿迪,步入成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未成年之前,父亲替他选择了人生的道路,虽然烤面包的手艺不错,但那不是他的择业方向,他最爱的工作就是做鞋。
阿迪讲出自己的理想时,他的父母竟一起摇头, 他的妈妈波林娜说: “阿迪,你是不是在战场上打昏了头, 咱们家已经不缺鞋匠了,有你爸爸一个人就够了!"
克利斯多夫为了生活,这些年一直在默默地坚持,可是他在鞋厂打工的结果是,收入和努力并不成正比。 可以说,克利斯多夫是手艺上的成功者,却是事业上的失败者。
阿迪首先肯定了父亲 “人人都得穿鞋"观念的正确性,但同时也否定了高超的手艺、聪明的才智却为庸人打工的正确性。
也就是说,想要在制鞋的路上做出点成绩,必须要建鞋厂自己干!
阿迪迎着父母惊诧的目光,用一种坚定的、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我不要做鞋匠,我要开一家鞋厂,我要将鞋卖遍德国,卖遍全世界!"
经过战场的磨炼、炮火的洗礼,阿迪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伙子,成长为一个富有开拓和担当精神的年轻人。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心思定,百废待兴, 参战的大兵们面临转业,他们将脱去沾满战争尘土的旧靴子,人们穿在脚上的旧鞋子,也必将迎来一次淘汰的大潮。
可以说,阿迪的鞋厂一旦建成,就有一个购销两旺的大市场在等待着他。
阿迪说服了一贫如洗的父母后,开始投身鞋厂建设当中。
没有厂房,阿迪就动员母亲将每月只能赚点辛苦费的洗衣店让出来,然后将简陋的制鞋设备装进去; 没有制鞋原料,他就亲自坐火车、乘汽车,或者骑上自行车,将国内最好同时也是最便宜的鞋料买回来; 没有钱给工人付薪水,他就通过父亲的老关系,雇来了三名手艺高超的鞋匠:
汉斯、 卡尔和约瑟夫。
这三名鞋匠失业在家,生活困难,但他们也被诚实可信的阿迪感动了,他们决定帮助阿迪一起创业,四个人八只大手相握的时候,一个风云际会的品牌开始酝酿,一个享誉世界的大公司,终于发出了即将震惊世人的第一声大吼一一我来了!
阿迪建鞋厂绝对是背水一战,不管他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理想,是为了父母的殷切期望,还是雇员的百般信任,三方面的因素都不允许他失败。
阿迪将自己关在屋内三天,设计出一款不仅新潮,而且实用的帆布面、黄皮底运动鞋。 为了保证自己设计的这款鞋能够得到顾客的青睐,阿迪拿着图纸四处征集意见,几经修改后,这款鞋的外观设计定型。
为了增加这款鞋鞋底的耐磨度,他还采用了铁匠齐格林提供的鞋钉。
这款售价不高、款式新颖、结实耐穿的运动鞋一经推出,立刻就流行起来,方圆百里的鞋商都抢着找他进货,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德国赫尔佐格的小镇因为地处偏远,再加上战后电力紧张,所以经常停电。 阿迪为了加快制鞋的速度,就将小型发电机装在了自行车上,他们四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就得有一个人蹬着自行车发电。
建厂一开始,工作非常辛苦,工人们挥汗如雨,阿迪更好似上紧了发条,忙得团团转。 为了完成鞋店老板、经销商下的厚厚一叠订单,他不得不再请工人,进一步扩大鞋厂的规模。
鞋厂的高速发展使一个阻碍鞋厂做大的短板日益突出,阿迪眼光独到,沉下心来,静静地思考,然后准确地预测出运动鞋今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阿迪有思想,能设计,坐得住冷板凳,但他最不擅长的就是和人打交道。
而阿迪想要将生产的鞋子顺利地卖出去,却少不了要和鞋商进行交流,最让阿迪头痛的就是去见那些大客户,换句话来说,阿迪可以用鞋的质量来征服他们,但却无法凭借口舌之利,让那些非常挑剔的大客户们在合同上乖乖签字。
阿迪没有故步自封,为了实现自己将运动鞋卖遍德国、进而卖遍世界的辉煌理想,他请自己的哥哥鲁道夫来自己的鞋厂工作.
阿迪让鲁道夫加入鞋厂的目的不是让他帮自己干活,而是取其所长,让他负责接待客户,尽可能多地将运动鞋卖出去。
在商企管理中,不能说哪种性格好,哪种性格坏,哪种性格会成功,哪种性格会失败。 曾经有位四色性格专家,将人分为:
黄、红、蓝和绿四种性格,在一家企业中,红色性格的人喜欢挑战,天生就是领导的好材料; 黄色性格的人执行力一流,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以干经营部部长;蓝色性格善于思考,可以当科技部的部长;绿色性格的人天生随和,天生就是干公关部部长的好材料。
很显然,阿迪的性格是蓝加黄,而鲁道夫的性格却是红加黄。 果然阿迪和鲁道夫经过性格互补,竞争力明显增强。 1924年7月,他们两兄弟正式成立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 1925年,经过鲁道夫的努力,兄弟二人的鞋厂跟当地一家体操俱乐部签署了一份数额巨大的运动鞋供货合同。
阿迪不仅是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业余的运动健将。 他总是在思考,如何能花最少的钱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这个机会终于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时来到了。
德国短跑名将阿瑟·约那(Arthur Jonath)准备参加100米决赛,阿迪就赞助了这位名将达斯勒鞋厂的最新产品一一步云跑鞋,这位短跑健将不负众望,以10.4秒的成绩取得男子100米铜牌。 达斯勒兄弟的产品一下子从一个乡野产品,变成了在德国名声大振的运动品牌。
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在奥运会上出了一次风头后开始高速发展,可是阿迪却看到了“未来”的危机。 哥俩生产的运动鞋,如果只在赫尔佐格的小镇卖,那么他们拥有的技术足够; 如果生产的运动鞋,在方圆几百里的地区卖,他们生产的运动鞋的款式也可;
但想要卖遍德国,跟其他几家生产运动鞋的德国工厂进行竞争,就需要有更高的技术、更精的质量,生产出一款真正能打开市场的“拳头式"的产品。
阿迪将鞋厂里的70名工人交给了自己的哥哥鲁道夫管理,而他则去Parmesans制鞋学院,开始全面而系统地学习制鞋技术。 阿迪以他的聪明和勤奋,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两年的课程。
学习制鞋理论的同时,他还拿着一个小秤亲自来到赛场,肩靠肩地和运动员进行交流。 用他的话说: 他要为运动家们设计制作出最舒适的运动鞋。
哪种材料最轻、最结实、最适合做成运动鞋,阿迪经过这样反复地思考,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设计运动鞋的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飞速的提高。终于,阿迪成了一位手艺超绝的运动鞋设计师。
1936年,一个让阿迪真正扬名世界的机会来了。 美国短跑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要参加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阿迪经过对欧文斯以往成绩的比较和评估,认定这位极具潜力的运动员有可能会获得世界短跑冠军。
于是,阿迪就拿着自己设计的最新式的钉鞋,找到了欧文斯,并向他简单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告诉他这种钉鞋一经穿用,必将对训练大有帮助,他的比赛成绩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由于当时德国的执政者是希特勒,很多外国运动员都对德国的品牌心有抵触,故此,欧文斯对阿迪的试用请求,一口拒绝。
阿迪并没有气馁,接下来,他以一个业余体育健将的身份和欧文斯进行了接触,然后以“在训练中可以穿阿迪的钉鞋,比赛中可以不穿"为切入点,打开了欧文斯“摒弃德国货"的心结。
欧文斯以漫不经心的态度接过阿迪的钉鞋,但他马上眼睛一亮一一轻,阿迪的钉鞋要比自己穿的钉鞋重量轻不少。这时候,欧文斯已经不再犹豫,他将这双鞋穿在脚上,当时的感觉就是舒服。他让自己的教练拿着秒表,自己一个全速短跑下来,成绩竟有立竿见影的提高,欧文斯的态度立刻开始转变,他伸开双臂,给阿迪来了一个熊抱,口中连叫-Very Good.
欧文斯得到了阿迪钉鞋这件秘密武器的相助,竟在这次奥运会上接连斩获了四枚金牌,被称为“黑色的闪电”的欧文斯震惊了全世界,这位美国短跑运动员的实力不容置疑,但阿迪钉鞋无疑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阿迪的钉鞋,随着刊登在各国大报头条上欧文斯夺冠的照片,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48年冬天, 因为经营方向问题,达斯勒兄弟发生了严重分歧,随后他们分道扬镳,鲁道夫创建了彪马(PUMA)品牌,而阿迪用自己姓名的头两个音节组合而成了品牌阿迪达斯(adidas),阿迪达斯在运动品牌的发展道路上,从来也没有停止探索·.....20世纪90年代,中国曾经做过一次国外品牌知名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可口可乐、 奔驰和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勒虽然在1978年逝世,但他创立的原则,依然是阿迪达斯公司员工们所遵从的圣经和宝典。 阿迪达斯的精神就是创新,它通过不断的创新,帮助许多优秀选手发挥出了最高的水平。 阿迪达斯秉承了“更高、更强、更远”的体育精神,它也是很多运动员挑战极限所离不开的伴侣。
不管你到了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在晨练人们的脚上,都会发现阿迪达斯品牌-胜利的三条线,它还是让我们想起了阿迪达斯那句曾经感动过无数人的广告语Earnit-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