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切纸工到彩印王,从“偷”取果蔬脆片信息到“吃”掉航空公司,从参与西气东输工程到创立亚洲最大柠檬产业化基地,从贷款11万到《福布斯》中国大陆亿万富豪,夏朝嘉是怎么写就这些传奇的呢?
由于在高原生活太久的缘故,胖胖的夏朝嘉看起来肤色很健康,红黑色。夏朝嘉是商人,却是儒商。不仅谈吐儒雅,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且诗词作赋居然得心应手,丝毫不亚于文人墨客。 据闻夏朝嘉是陶渊明的第96代后裔,母姓陶。在20多年的商场生涯中,56岁的夏朝嘉也一次又一次地书写出漂亮的大手笔。
从切纸工到彩印王
“永争第一,只争第一”是夏朝嘉的座右铭,也正是这句话才使得他有了今天的如此成就。
由于出身问题,刚14岁的夏朝嘉失去了迈入学校的资格。
次年,夏朝嘉跟着一群大男人上了开往青藏高原的车,修路。43.5元天文数字般的工资,是家中的母亲、姐姐的希望。 即使是今天的青藏高原,在我们的眼里,环境还是十分恶劣的,更何况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在这里,夏朝嘉待了8年。
23岁,夏朝嘉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天府之国。
1977年,夏朝嘉在一家从事生产糖果袋、西药袋和信封的街道企业谋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月薪45元。 在当时这已是不错的收入。 但在这个当年闻名成都市的“太婆组”里,体健如牛、别无选择的夏朝嘉有些不知足。 他慢慢了解到,包装工业在大陆还是一个新兴而陌生的行业,多数人毫无包装意识,但在国外,包装却早已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 他认定包装印刷将很快大行其道,谁抢得先机谁发财。 他决定在这间油毡棚里,开始他的包装事业。
想了便做,一纸申请,街道办支持后,夏朝嘉决定去银行贷款,数目为11万元。那年,夏朝嘉即将“而立”。街道企业的其他人员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抱有相左的意见。 无奈中,将现有资产做了评估,计6000元,夏朝嘉东挪西借,凑够了分给了大家。于是,空空的装潢组成了夏朝嘉的个人产权,沉沉的11万贷款成了他独担的债务。 但,那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时代。
1980年,11万巨款终于到手,夏朝嘉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第一件事,挂出厂牌:成都市西城区包装印刷厂;
第二件事,制定生产经营方针,产品质量高于大厂,产品价格低于大厂,生产周期短于大厂,服务质量优于大厂;
第三件事,招工:1.父母必须是街道企业职工一这样的人更能与企业相互认同;2.高中以上文化;3.试用期满10天后,送成都军区印刷厂培训。 广告一出,应者云集。 在紧锣密鼓进行员工培训的同时,购进内地最先进的印刷机械和配套的模切制版设备。
很快,夏朝嘉接到了来自阿坝州的第一份订单:5万张药品标签,印刷费2500元。产品小心翼翼送到阿坝。
不料几天后,阿坝药厂一纸电报称:产品质量有问题,误差0.4毫米,本应退货,但鉴于你厂是家小厂,故不予退货,但需降低价格。
按常例,0.4的误差通常是不计的。
夏朝嘉很清楚这是对方压价的策略。同时他深知藏民豪爽、重义气、喜交友,便险用一招。
他回信道:
1.如果能信得过我,全部产品无条件重印。
2.如果这些产品不用,烧成灰也得寄回。
3.如果用了,我厂将上法院起诉你厂。
阿坝制药厂大出所料,但随即被夏的真诚和强硬所震动。
不久,药厂厂长亲临成都访夏,两人促膝谈心,相见恨晚,生意不但按原价结算,还签订了全厂一年的合同。
企业日甚一日地长大,夏朝嘉觉得“天天都在赚钱”。与此同时,大陆开始推行对亏损中小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政策。1983年底至1984年底,夏朝嘉一举兼并了4个比自己大得多的街道企业。 他终于顺利地拥有了宽大的厂房和更先进的设备。 企业资产猛增数倍,更名为成都市精印包装厂。
1984年年关,在员工大会上,夏朝嘉宣布,对于300名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弱病残,实行全民企业职工退休制度,也就是说,将来每月都有退休金,享受全民退休职工所有福利待遇。来年,不到100人的精印厂赢利100万元。
“偷"来的机遇
一笔长达5年的大生产终于从起点跑到终点,夏朝嘉几乎是孤注一掷。
1989年,夏朝嘉同四川工商进出口公司一位朋友闲聊,对方在夏面前谈到自己手中有台湾省的“果蔬脆片加工”项目的线索,敏锐的夏眼前一亮。
第二天一早,一夜未眠的夏朝嘉带着助手直奔海南,辗转找到当地代理商郝进舢,郝奇货可居,开出设备转让天价。
双方谈判僵持了三天三夜,互不相让。 这一天,谈判正酣,夏提出看看台湾包装的产品。郝乐得在夏面前炫耀一番。此时,夏朝嘉向助手使了个眼色,助手便死记硬背下包装袋上的台湾生产厂电话号码。这个号码价值不菲!
夏朝嘉转身飞回成都。此时已是1990年,为了促成此项目,他不失时机成立了禾嘉集团,扯起了以农业为主攻方向的大旗,然后,一个电话打到原产地-台湾。
1991年5月30日,设备发明人台湾的邱耀瑞先生坐的飞机终于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 谈判通宵达旦。
1991年6月5日,双方技术设备转让签字仪式在锦江宾馆举行。技术设备转让价190万美元,夏朝嘉的产品70%由邱包销海外。邱要求夏立即开具不可撤销信用证。夏回答:“只能开具90%不可撤销信用证,并在香港交易。
货到香港后信用证在香港贴现,试产成功后付清全款。”双方都抱有戒心,一切谈判剑拔弩张。为防万一,夏朝嘉决定委托四川工商进出口公司代理。年底,技术设备顺利到手。
1993年5月,禾嘉集团生产出内地首条生产线,670万元的售价远远低于外进价格。各地订单一张张飞来。一年半后,此项目收入9000万元。
渐渐地,夏朝嘉喜欢上看似冒险、实则远期利润巨大的长线投资,开始实施其战略家身份的历险。 他开始研究国家大政方针,从中寻找商机。此时,他已完成了从彩印行业到农业高科技产业的艰难转型。
柠檬是一种神奇的水果。 其皮油、籽油、柠檬酸皆可提取不同化学材料,附加值奇高无比。全世界只有6家企业拥有全部柠檬深加工技术,世界市场也被这6家企业组成的共同体所垄断。
1993年,当夏朝嘉了解到近在咫尺的四川内江、安岳、威远一线,竟然是内地最大最好的柠檬种植带时,他确信未来的机会就在绵延起伏的丘陵深处。他立即跟踪国际先进技术,这一跟,就是8年。2000年4月,国家终于立项柠檬深加工项目,内江市提出“甜城变酸城”口号。
于是夏朝嘉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市柠檬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一第一次战略布局开局成功。1996年,禾嘉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即,禾嘉集团A股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当年内地仅有的两家上市私营企业之一。
同年,夏朝嘉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展开了合作,把杂交水稻种子卖到了孟加拉国。
1999年,当耗资1200亿的西部大型管道工程众所周知之时,禾嘉已成功兼并了内地唯一能为此工程提供适用球形阀门的企业-素有“亚洲球王"之称的四川飞球集团。
瞄准天空
1998年底,中国的市场已经很大幅度地对私企开放,而未来将会更加如此。 有人说,天空里飘满了钞票,就看谁能看得见。
此时已有20亿资产的夏朝嘉获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上海的华龙通用航空公司可进行海上引航、医疗救护、海上救助、航空摄影、空中游览、商务包租等业务,前景无址。 但由于体制限制,办了14年几乎没有开展业务,而外国轮船进入上海滩没有中国直升机引航更是损失巨大。 按国际惯例,外国轮船进入别国港口,从公海抛锚到码头靠岸,必须由该国引水员上船,升国旗引航入港。 但大陆多年一直用快艇将引水员送到船上,将国际上用直升机只需要20多分钟的时间,延长到3个多小时,如天气不行,快艇还停开。
机会就在咫尺。
夏朝嘉立即飞赴上海,找到华龙公司主管单位上海市经委。 经过艰苦努力,上海市和国家有关部委终于在夏朝嘉的报告上盖上大印,华龙公司易帜禾嘉。 夏踌躇满志,公开宣布:“以直升机外航为标志,禾嘉集团将大举介入交通航空领域。”
夏朝嘉汇集专家反复论证:上海港目前的引航能力仅为总吞吐量的1/4,而外国船只年吞吐量为30至40万艘,并以27%的速度递增。 如果以直升机引航,以最低收费每船次2万元人民币计,禾嘉每年至少可收入7亿元!
1999年,有“空中美女”之称的民用s-76C+的直升机,蜻蜓点水般降落在荷兰籍货轮上。
至此,夏朝嘉结束了中国没有飞机引航的历史。
2000年8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与禾嘉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夏的航空公司与东航邯郸公司合并,组建东方华龙通用航空公司,拥有10架直升机及飞行员、机场和所有后勤设施。禾嘉占55%的股份,夏朝嘉出任董事长。中国航空史上第一家本业与私营企业合作的通用航空公司诞生。
随后,夏朝嘉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广州、大连、青岛、天津等中国大港......
多方进取
人们在讨论夏朝嘉的亿万身价在财富榜上的上升或减少时,夏朝嘉却在埋头苦干,进行产业扩张,悄悄完成了一连串战略布局.
近些年来,禾嘉这家总资产接近20亿的大型民营集团,在内地产业已经涉足了十多个领域:收购“成都博美装饰城”;吞并“君涛电脑”;早在1997年便创办了四川禾嘉学院,后又控股四川最大的民营教育集团。2003年,夏朝嘉还开辟了“国内首创”的通向美国的“阳光通道”:“美国禾嘉中国产品免税加工区”和“美国禾嘉中国汽车零部件国际配送中心”,禾嘉是绝对控股方。
“屁股决定脑壳”,这是夏朝嘉20多年奋斗得来的理论。
他解释称,将才只有屁股坐在你的板凳上,他的脑壳才可能替你思考。
2003年10月,夏朝嘉把禾嘉集团22%股权,将近5亿元转让给了10名高管人员,被大陆媒体称为中国富豪吃蟹者。
他给出的解释是:“这10人年龄都已经在50岁上下,是这些人和我一道把禾嘉集团发展到了今天总资产30多亿元,功不可没,但是他们的知识和才能到现在都到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是该退休了,他们都逐步要从一线退出,但退出前必须肯定他们以前的功劳,只有平衡了他们以前的贡献才容易心甘情愿地退。
股权当然是最好的平衡办法,这也能给后来者带来希望。
夏朝嘉目前还没有把禾嘉集团的股份分配给唯一的女儿,夏氏千金仅仅是禾嘉集团在美国的商务代表而已。
夏朝嘉曾表示,自己的女儿能否成为禾嘉集团的统帅还得看她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