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伟大的策略一旦为公众所知,优势都注定早晚要消失的,这就策略的“优势衰退效应”。
1997年,刚刚在狙击泰铢中大获全胜登上人生巅峰的索罗斯,一边宣称看空俄罗斯卢布,一边大举投资俄罗斯的债券和股票。但当年8月俄罗斯政府宣布债券违约,导致索罗斯基金损失了15%,也就是10亿~20亿美元。
1998年,索罗斯再度出击港元,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香港政府大举干预反击,令索罗斯再次受挫,据传损失了10亿港元。2000年4月,索罗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量子基金当年下跌了21%,并宣布自己退休。
“优势衰退效应”也发生在做空美国次贷的保尔森身上,2011年他旗下最大的两只基金Paulson Advantage和Advantage Plus净值分别下跌了36%和52%,成为当年全球业绩倒数第一的基金。
据《Time》杂志称,他对中国嘉汉林业的投资被评为“2011年世界十大商业失误”之一。嘉汉林业被另一家专业做空的美国浑水公司发布做空报告,称这家北半球最大的私人林业公司为一个“巨型机构诈骗案”。保尔森恰恰是这家公司股票的净持有多头,持有该公司12.5%的份额。“大空头”保尔森竟然折戟在自己最擅长的做空领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嘲讽。
另一个“优势衰退效应”的例子是量化对冲基金的王者——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由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黑箱”交易中寻找财富秘码,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量化对冲交易的魔力似乎消失了。
2016年,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宣布关闭旗下一只对外部投资者开放的基金(该公司大部分基金仅对内部员工开放),该基金拥有10亿美元资产,自2007年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2.86%,2015年的年化收益更加仅有1.75%。其平平的业绩表现令投资者大失所望,也难以吸引新的投资者。但是,西蒙斯在2010年的及时退休,让他保持了“量化对冲之王”的美誉。
成功的制胜策略一旦广为人知,“优势衰退效应”就会快速到来。值得注意的是,博弈强度越高的策略,衰退速度越快。
为了防止优势衰退,一些量化对冲基金在某种公开策略上进行特殊子策略的开发,子策略往往是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出的一些特殊参数。这些特殊参数是基金公司最为核心的机密,从来不愿对外披露,甚至采取各种极为严格的保密手段来保护自家参数的秘密。
2011年1月,27岁的华裔分析师蒲一浩因被判定盗窃对冲基金公司Citadel大量交易机密,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14年2月,对冲基金单位Two Sigma Investments将28岁的华裔前量化分析师高康(音译)告上法庭,称他涉嫌窃取其曾供职的对冲基金所使用的算法交易模型信息。
然而,随着鲨鱼的进化,在游动过程中将水吸入更加节省能量,事实上就是“撞击”海水使其进入嘴里再通过鳃裂排出。这种呼吸方式称为撞击换气。
大部分鲨鱼可以根据它们行为的不同在口腔抽吸和撞击换气两种方式中交替变换。但是一些鲨鱼习惯于用口腔抽吸或撞击换气的方式来呼吸,另一种呼吸能力已经彻底退化了,这些鲨鱼如果停止游动和停止撞击海水就真的会被淹死。
“鹰策略”基金停止创新,就如同某些鲨鱼停止游动,必定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