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金德尔伯格《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和史蒂芬·韦恩斯《恐慌与机会》成书时间相差几十年,但关于股市周期的描述几乎一脉相承,而股市周期描述得如此详细,今天我们稍加整理完全适用:
第一阶段:经济周期开始于某种对经济系统的变革性冲击,这种冲击往往会给一个经济部门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这可能是一次外部冲击,比如一场革命、选举或者战争,更有可能是为经济和人类未来关系紧密的技术变革,比如铁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兴起、机器人、人工智能等。
第二阶段:该阶段开始于经济繁荣,然后随着银行的信贷扩张,货币供应量增加,繁荣的动力增强。
第三阶段:随着人们手中现金持有量的不断增多,投机交易不断增多,由于期望未来价格上升而进行的大量投机交易,或者通过保证金买入投机资产而导致的高杠杆融资等出现。
第四阶段:通过投机交易获取可观利润的消息瞬时传遍整个市场,很多人在看到别人致富之后也会去模仿,或者至少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转而行动起来也去寻求致富的道路,资产泡沫因此产生。那些以前根本没有考虑过投资股票的人,也义无反顾地冲进股市。
第五阶段:股票的新闻登上非财经类报纸首页的时候,真正的危险恐怕就要到来了。在20世纪90年代股市繁荣期的最高点,一幅共同基金的图片赫然登上了《花花公子》杂志的封面,预示了危机的爆发。
第六阶段:大量非专业投资者的出现,不仅扰乱了股市秩序,并且导致大量新股的发行。在资金“过剩”的局面下,新股以令人咋舌的高价疯狂融资。同时,洐生品也出现了交易高潮,那些保证金杠杆交易产品的增加无疑推高了市场的投机性。
第七阶段:随着泡沫的不断膨胀,股市越来越脱离其所代表的真实资产价值,传统的估值方法已经无法解释当前的股价上涨,股票分析师们纷纷抛出“这次与历史完全不同”的论调,市盈率变成了过时的估值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市梦率”。
第八阶段:诈骗、违规以及其他不合规的事件开始出现,即便这些还没有立即引发市场恐慌,至少也是一种先兆了。
第九阶段:机智一点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该退出了。而新手还摸不着头脑,会继续停留一下。随着大量投资者的撤出,不断上涨的股市开始刹车。变现的趋势一旦发生,股价进一步下跌,抵押品价值损失增加,银行催收贷款更为频繁。
第十阶段:市场的颓势开始全部展现,即便那些铁杆做多的投资者也意识到大势已去。在这种情况下,当还有部分投资者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大部分人已经开始全力撤退了。某些标志性的事件为投资盛宴画上句号,比如某家证券公司倒闭,或某上市公司或基金公司诈骗败露。
第十一阶段:资金加速撤离,股票价格从高高在上变成一文不值,完全不理会企业收益提升、政府救市等一切利好,投资者对股票厌恶情绪加重,熊市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