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互联网泡沫

2019-12-1618:12:202000年互联网泡沫已关闭评论

网络泡沫的“温床”

列夫·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对于经济泡沫而言也一样:所有的市场繁荣都是相似的,所有的泡沫破裂却各有不同。纵观世界经济中,危机产生的重要根源,在于某类资产在市场"繁荣” 时往往被高估,而当形势反转需求下降时,就会随即贬值,并引发大规模经济社会动汤。 从17世纪"郁金香狂热" 中的郁金香球芝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 中的股票,引发经济危机的资产重量似乎越来越轻,而到了20世纪末本世纪初,引发美国股灾的“元凶"甚至变得伸手不可及,无影无形了一一它就是互联网。

“荷兰郁金香" 之后, 人们初次认识了“泡沫"危害,而“南海事件” 的发生,人们对“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 倍感警觉。当人类发明互联网之后,“泡沫"和“经济"的关系升级了,双方似乎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永远不可能分开。到目前为止,描述“早期互联网"最佳的用语大概用“泡沫”" 一词最为确切。 互联网发展太快 太神奇 也太刺激,已经超出了人类常规思维理解的范畴。 纵观世界金融危机史,"狂热投机一吹大泡沫一疯狂抢购一恐慌抛售一泡沫崩塌一市场崩溃" 的金融戏剧层出不穷,轮番上演,本世纪初发生的互联网泡沫更是迄今为止最独特的一部作品。

网络泡沫固然客观存在,但网络泡沫不可能一夜突显,它的出现必然有良好的催生环境,而这个环境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二板市场一一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新兴公司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成长初期,这些公司往往缺之理想的融资渠道,因为风险大,银行不愿贷款,上市又不够标准。 在此背景下,“二板市场"应运而生,专门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或快速成长的新型企业提供筹资途径而设立,也逐渐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相对宽松,盈利要求较低或者根本没有盈利要求,对上市公司的规模要求也比较低;“二板市场具有较高风险,对信息披露, 上市保荐人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主要股东出售股票有更严格的限制。"

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始建于1971年,是一个完全采用电子交易, 为新兴产业提供竞争舞台 ,自我监管 ,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场。作为首家电子化的股票市场,它是世界上主要股票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每天在美国市场上换手的股票中有超过半数的交易是在纳斯达克上进行的,有5000多家成长性公司在这个市场上挂牌交易,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如微软, 英特尔, 戴尔等均在此上市。

纳斯达克实际上并非平常意义上的“二板市场"。由于吸纳了众多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而这些高科技企业成长迅速,因此,纳斯达克已经被公认为高科技公司的孵化器和成长的摇篮。正是这种特性使它成为新兴网络公司上市融资的最佳途径,有不少网络公司的年轻创业者,公司刚一上市,身价就已上亿了,而这种“神话"频繁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演。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