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青ks
大连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继经济特区后在中国大地上诞生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她以中国北方最具开放特色的城市母城大连为依托,以辽阔的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为腹地,是大连、辽宁乃至东北经济发展的龙头,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导区,中国东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中国环渤海经济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连、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导区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大连开发区最为红火时,国内外客商一提到大连开发区,无不竖起大拇指,她以“神州第一开发区”而闻名中外。
但在当时,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试验区,大连开发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必须勇于试验、敢于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适应开发区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新路。
班车、财务、医药费……
开发区建立之初,我担任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是机制体制改革大胆尝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和许多同志共同在开发区的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践,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管委会机制体制改革的新思维、新举措,先后在车辆管理、财物、医疗、干部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试验。
在车辆管理方面,当时,从大连市内到开发区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出租车,无论外商还是民众想从市内来开发区办事,乘坐小客车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路途长,办事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管委会领导责成我与大连市交通局领导研究,最终拿出解决方案:将接送人员上下班的机关班车和企业班车实行联合运营。以往,班车司机在接送员工上下班时间之外就没事可做,但实行“联营”后,中间空出来的大部分时间所有班车都可以用作“公交车”。这样一来,既改变了以往班车和司机“干一会儿闲一天”的状况,又有效利用了人力资源,节省了政府在这方面的费用支出,更解决了市内与开发区的双向交通问题。“联营”班车还对原有站点进行了重新布置与分配,设置了科学的线路,不仅布点多,还延伸了线路,使所有的班车都不再绕行,从而大大节省了所有乘坐班车人员的时间。
在管委会机关方面,我们借鉴了日本丰田公司当时的做法,丰田公司管理层是全部乘坐地铁上下班的。我们参照他们的办法,实行了统一派车和公里票制,既保证了正常工作用车,又节约了油费。除管委会副主任以上同志派有专车外,所有局、处以下的工作人员全部乘坐班车上下班。凡是一项大的改革,大都会遇到阻力,当时就有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但既然我们认准了,就坚持做到底。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在当时,既是大胆创新,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机关财务方面,我们实行包干制,到年底,节余下来的很大一块资金转到下一年。在医疗方面,打破原来实报实销制,改为所有机关干部统一标准,个人承担一定比例费用。上述几项改革,大大降低了机关开销,同时也使机关干部转变了作风,形成了节俭意识。
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我们实行聘任制,许多年富力强、30岁左右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被聘为中、高层管理者,真正做到了能上能下、能出能进。记得在一次给聘任干部出考题时,我和其他四位领导同志颇费脑筋,几乎熬了通宵,最后饿得实在受不了,五个人吃了四个鸡蛋、两袋方便面。开发区的干部制度改革,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系列机制体制改革的新举措,为管委会机关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些管理改革的尝试,在当时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