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口述
在“铁饭碗”“大锅饭”已经不存在的今天,砸“铁饭碗”、破“大锅饭”这样的词句已渐渐被人淡忘。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深圳率先进行了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对全国影响极大,当时确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深圳最早的合资宾馆
1980年,香港有家企业叫妙丽集团,这家集团的老板叫刘天就。刘先生得知深圳将出台用土地、厂房与外商合作的政策,元旦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经罗湖桥来到了深圳。过桥后,一片田园风光,没有大巴,更没有的士,他找来一辆自行车,一路颠簸来到市政府临时办事处。
他说明来意,要在深圳办宾馆,洽谈合作事项。我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经过简单的洽谈后,当天下午,市政府就批准了这个合作项目,这就是后来的竹园宾馆。这家宾馆是深圳建市和成立经济特区后与港方合资举办的第一家宾馆。
那个时候,深圳办事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效率非常高,中午与港方洽谈后,下午市政府的批文就下来了。
1981年的时候,竹园宾馆是深圳最早的中外合资经营宾馆,也是唯一一间设备较好的宾馆。开业不久生意很好,许多外商来深圳都指定要住竹园。但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旅客越来越少,有的外商在深圳宁愿住条件差的旅馆也不住竹园。合资经营的港商刘先生为此失去信心,要求终止合同。
竹园宾馆的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呢?市政府领导同志要求我们财贸办派工作组去调查处理。我与饮食服务公司的温富同志到竹园宾馆蹲点,发现生意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水准不高。本来合资港商刘先生对服务态度和水准要求相当高,聘请了香港管理酒店很有经验的陈怡芳先生负责管理,还对员工进行培训。当时要求的服务水准,现在看来只是非常一般甚至是起码的要求,如洗手间保洁要做到无臭味,要喷香水;不论旅客是否退房,每天都要换床单枕套;服务员要笑脸相迎等。但有人却提出,这是外商资本家对员工的苛刻要求,还把厕所要喷香水作为笑话传。
而当时中方的服务员,由于长期工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营服务单位,都认为没有必要每天清理卫生,十天半个月清理一次就足够了。另外,港方要求女服务员每天都要抹口红。而中方管理层认为,那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还有就是服务员上班懒散,作风慢慢腾腾,总认为国营企业就是这样。
这下,港方可不干了。他们认为,宾馆就是靠服务、靠微笑来换取经济效益的。由于初始的合作不愉快、不合拍,后来港方的刘天就先生准备撤资,不办宾馆了。
当时市主要领导叫我带工作组到竹园宾馆调查此事,争取留住刘先生。
进驻宾馆后,港方还是坚持要按照香港的管理办法来管理竹园宾馆:每天必须清理一次客房,换洗一次床单;服务员必须面带微笑做好工作,为顾客提供服务。宾馆曾组织部分员工到香港酒店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回来后对宾馆进行整顿。但有少数员工不愿这样做,教育不听,批评不改,不来上班,工资照领。这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那些想做好的员工也坚持不了,迟到早退,很难管理,服务态度和水准仍然上不来。经理考核服务员没有尽职尽责就要“炒鱿鱼”,也就是解雇工人。
当时,我方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充分就业,解雇工人岂不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吗?但港方执意要这么做,我方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而且还为此重新选派了中方总经理温富(临时工作组副组长)。
用工和工资改革
我们再三与刘先生研究,接受他的意见,任命工作组成员温富为宾馆总经理,着手进行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
首先,把工资、奖金与职务和工作好坏挂钩,不论新老职工都根据工作能力和表现重新任职,签订任职合同,从总经理到普通工人,定出12个薪级,按级发工资,按表现发奖金。同时对各岗位的任务分解若干工序,定出奖金扣分制度,被扣100分者即扣除一部分奖金。还制订出员工违纪处罚规定,有警告、严重警告直至解雇等五种处罚。
进行上述改革后,绝大多数员工积极拥护,但仍有10多名员工照样旷工、违纪。若按规定处理阻力很大,若不按规定处理,用工和工资制度改革便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开会研究时,宾馆领导提出要解雇12名表现不好的员工,遇到强烈反对。
持反对意见者说:“你们一次解雇10多人,10次就要解雇100多人,如果有10个单位这样做,就要解雇1000多人。有这么多人失业,经济特区还算不算社会主义的特区?”
而支持改革的人则认为:“如果真的敢解雇,违纪的人肯定会减少,而不会越来越多,宾馆的管理水平肯定会提高。”
最后,对10多名违纪的员工分两批解雇。第一批解雇六人,坚决执行。
解雇名单公布后,震动很大,一时间被炒者大吵大闹,有的电话指责,有的向上告状,说这是搞资本主义的一套,是开创社会主义大批失业的先例,要立即停止执行。解雇名单中,还有一位是地委领导干部的亲属,当时压力很大。如果撤销解雇决定,改革便将废除,宾馆继续亏本,外商将会终止合同,并将影响到特区引进外资工作,那是绝对不行的。宾馆领导最后研究决定,坚持解雇已公布的六名违纪员工。
这一次坚持改革,效果很好。几个月后,员工看到违纪的真的被解雇,表现不好的改正,不遵守制度的变成遵守制度了。原准备第二批解雇的六人,因改正较好,决定不再解雇。宾馆上下齐心,面貌一新,服务水准提高很大,合作双方都很高兴。后来,连续几年竹园宾馆被评为省和全国的先进企业,竹园的酒店管理模式也逐步在特区酒店行业中推广开来。
一套香港用工管理办法实行了,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人们议论纷纷。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港方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宾馆效益的提高,员工的收入也提高了。
这就是深圳第一家与港资合作的宾馆——竹园宾馆的用工制度改革。它打破了“铁饭碗”,更重要的是,工资由过去按资格发放改为按职务高低发放,奖金由过去平均发放改为按表现发放,而且工资和奖金各占二分之一。工资发放的老办法被打破了,干部、职工的界限也打破了。职工干好了可提拔为管理干部,也就是现在的管理人员,而干部干不好就要降为一般员工。
效益好了,工资高了,竹园宾馆的这场“改革”取得了成功,为整个深圳乃至全国饮食服务行业的改革起到了探路的作用。中央组织部为此派人来总结竹园宾馆的经验。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专门发了文件,鉴于竹园宾馆的历史作用和在深圳人心中的特殊地位,明确:无论今后如何改制,竹园宾馆的名字不能改,因为它开我国饮食服务业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的先河,载入深圳改革开放史册。
要砸“铁饭碗”、破“大锅饭”,就要对工资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这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
深圳在竹园宾馆和友谊餐厅进行劳动用工和工资改革试点,用工实行合同制,工资与效益挂钩。蛇口招商局也开始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劳动保险最初是让员工缴交工资的20%作为保险金,有些员工当时还有抵触情绪。1981年,国家劳动部一位副部长来深圳调研了半个月,后又到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调研,之后对深圳的做法给予肯定。当年,深圳市政府就发了文件,要求全市的国有企业都推广合同制。此时,合同制在合资企业中已经全面实行。
1983年3月,全省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会议在深圳召开,当时的市委书记梁湘在会上介绍经验。之后,劳动合同制在全省推广。1984年11月,劳动部在郑州召开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深圳在会上介绍了劳动合同制的经验,之后,劳动合同制便在全国推广。1985年,劳动合同制推广到集体企业,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