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几大交易所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发展自己的衍生品市场,尤其是股票期权。如纽交所NYSE通过并购方式进行扩张,以2009年计算,NYSEAmex、NYSEArcaOptions和NYSELiffe的单一股票期权合约数达到5.9亿张,约占全球的17.4%,ETF期权2.25亿张,约占全球的23.5%。纳斯达克(NASDAQ)2006年9月推出了自身的期权市场,2009年其单一股票期权合约数达到5.9亿张,约占全球的13.5%,ETF期权1.75亿张,约占全球的18.4%。再如我国的香港市场,通过自身的发展,股票期权的年交易合约数为4000万到5000万张之间,ETF期权年交易合约数12万张。另据统计,当前NYSE、 NASDAQ分别占到美国股票期权市场和ETF期权市场的20%左右。
可见,境内由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期权是大势所趋,是竞争力的体现,也最为符合中国资本市场当前结构和国家发展战略。
我国发展股票期权市场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是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从国际经验来看,历史上场内衍生品市场对现货市场有着天然的稳定功能。场内金融期货和期权,特别是基于现券交割的ETF/股票期权,不仅可以通过其明确、高效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更有效地配置,也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直接的帮助。例如,ETF/股票期权能够为实体经济的股东减持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从而有效降低“大小非”减持的冲动,确保资本市场的稳定。另外,ETF/股票期权还可为上市公司间的兼并重组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工具,为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做强做大提供支持。
加快发展场内期权市场,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升资本市场效率的基本要求。
我国场内期货市场已取得一定发展,但场内期权市场尚未启动。积极稳妥地推出场内期权市场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环节。场内期权(特别是基于现券交割的ETF/股票期权)的推出,有利于解决股票估值偏离、IPO定价效率不足等市场问题,降低股票市场融资成本,有利于股票市场更好地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切实的、直接的帮助,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期权市场是服务证券金融机构、提升证券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场所。我国证券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证券金融机构的业务也开始逐渐分散化,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可全面促进其经纪、自营、资产管理、做市商和场外业务的发展,为我国证券金融机构更加成熟、专业地发展奠定基础。
期权市场是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广大投资者的重要载体。期权特有的市场化风险转移机制和多样化交易策略,可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适合自身的投资选择,是社保基金、保险等长期资金进行风险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
加快发展期权等场内基础性金融衍生品,是建立衍生品市场集中统一监管体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鉴于衍生品市场的可替代性和路径依赖的特点,如果不加快发展境内场内衍生品市场,境内场外衍生品市场和境外基于中国内地标的的衍生品市场将有取而代之之势。近年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惨痛经历表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无序发展,不仅可能对场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形成巨大冲击,也将加大监管机构对衍生品市场的监管难度,加大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境外市场的领先发展也将使我国丧失金融定价主导权,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我国推出股票期权的条件基本成熟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层次日益丰富,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初步形成,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平稳推出,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加速推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市场对股票期权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推出股票期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市场参与者对股票期权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
投资者的需求是金融衍生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基于现券交割的股票及ETF期权不仅有助于广大投资者实现管理风险和增强收益的功能,还可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适合自身的投资选择和交易策略,存在广泛的市场需求。
对上市公司股东而言,通过股票期权可套期保值,从而能有效降低“大小非”减持的冲动,维持资本市场稳定。此外,上市公司股东普遍存在市值管理的长期需求,推出股票期权产品,将便利大股东基于自身持股参与期权交易进行市值管理。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股票期权可为其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交易策略、仓位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关键环节的高效运作,为市场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与便利性。
股票期权产品具有良好的现货市场基础
股票期权标的必须具有规模大、流动性佳、抗操纵性强等特点。我国股票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培育出一批市值规模大、交投活跃、价格波动适中的大盘蓝筹股,为推出股票期权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现货市场基础。
股票期权产品具有充分的投资者基础
股票期权的本质是为现货市场投资者提供“保险”,其主要参与者应该是现货市场投资者。从境外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有股票期权投资需求的投资人都是现货市场参与者,与期货市场投资群体存在很大不同。
当前,现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II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共同参与的格局。截至2011年底,67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净值2.2万亿元。在上海市场,2012年4月底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总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分别为14%和30%。这些专业投资者具有良好的衍生品市场投资知识和风险管理体系,为股票期权产品提供了充分的投资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