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新上任的徐继庄,才33岁。他原是中国银行职员。父亲徐青甫是蒋介石的老师,其叔徐圣禅曾任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财政厅厅长。当蒋介石的任命一出后,许多 财经界的人士纷纷探问:“这个徐继庄是谁呀?”几乎谁都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陌生人感到很惊讶!
这位徐继庄做上农民银行的总经理却大有一番来历。
郭外峰死了之后,中国农民银行的总经理职务立即空缺起来。蒋介石先是想请德高望重的奉化老乡 叶琢堂当总经理,但是,这“叶老”怎么也不肯赏脸做这个新银行的掌门人。没办法,蒋介石只好转而请自己幼年时的塾师徐青甫来当这个“ 肥差”,算是报答当年的“教导”之恩。谁知这个徐青甫也回复不愿干。
银行总经理可是个让许多人垂涎欲滴的肥差,谁当谁发财,对于这位穷教书匠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个金砖,这徐青甫是不是有点傻呢?其实,这徐青甫并不比谁傻,甚至比一般人还聪明十倍呢!原来,他爱子甚于爱己,想让时任中央银行汉口分行经理的儿子徐继庄来干这个美差。
这位徐继庄对于许多认识他的人来说,却是一位很有趣的人物。
他虽是奉化溪口出生,说的却是一口杭州官话。他在杭州私立安定中学毕业,在青岛上过一年大学。 可是身分却不同一般, 他既是蒋介石塾师徐青甫的儿子,又是外交部长黄郛的干儿子,江海关监督俞飞鹏的世侄,总司令部经理处长徐桴的侄儿。他年纪轻,官却不少做,做过外交部的科长,江海关二五附加税处处长,总司令部经理处科长,而且还是一个上校;1929 年就是安徽蚌埠中央银行经理。 大约在二十岁左右就开始做官。在做蚌埠中央银行经理时,他曾以廉洁之名为同行震惊。
据说,当时总司令部经理处有很大的一笔款子存在江苏银行,结了有12万多元的利息,照例可以进腰包,而这位青年经理毫不迟疑地说收公账,这确是难能可贵。 因此,这个廉洁的青年经理,在金融界的小圈子里,一时知道的倒不少。
蒋介石中原大战前,中央银行只有南京一个分行,徐州、蚌埠两个支行。这两个支行经理,可以称得起哼哈二将,为了发票子,想各显神通。可是,中央银行的票子在徐州并不吃香,兜个圈子就从新地都回来了。但是,在蒋介石的高压之下,中央银行票号常被摊派下去,结果,在徐蚌之间,徐州发的票子,商人往往捎带到蚌埠去兑现。因此,蚌埠又成为徐州的尾巴。发行的成绩是徐州的,兑现的义务是蚌埠的,哼哈二将之间,暗暗地却有这样的一个矛盾。
当时的银行总是老一套,请吃饭,请打牌,找余兴。但是,徐继庄经理正襟危坐, 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大家啧喷称羡,说正是当代的柳下惠,一尘不染。
徐州支行的经理是常州人。 常州系在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这年的秋天,济南设分行,徐州支行经理高升了。徐蚌两个支行都改了办事处。可是徐继庄很快也由蚌埠支行调为南京分行做副经理。对一般人来说,这却是了不起的。但对徐继庄来说,却有点郁郁不得志。但是南京终究是国都,分行经理又是一位钱业出身的老先生,怕见官,尤其怕见洋气冲天的宋子文。徐继庄到了南京分行对他也是当仁不让。这时京行的大户头是总部经理处,都是一班“阿拉”同乡,别人是不大好伺候的,对徐继庄说,这却是“老娘家”,得心应手。在宋子文面前,他常常挖挖那位经理的墙脚,这位老先生经理碰过好几次钉子,吓得不敢上财政部去。1930年的夏天,蒋冯打起仗来。徐州虽是一个办事处,解付军饷,动不动就是上百万,繁忙得不得了。 那一班银行最难对付的要军饷的军需处长。于是,徐继庄以京行副经理的身份,来徐州督导。这次去,他还是一件青布长衫,外加一小箱子的书,都是唐宋笔记。徐继庄有一个脾气,他做什么,也要手下人跟着做什么。他看书,一定会抛一本书给别人看。这种古书,没有圈点,别人看得吃力;但是他看得很快。有时,他随便谈点内容,却是文不对题,弄得别人不好意思谈下去。
这时,徐州这个小办事处,担子却是不轻;一面要预备大量的钞票解决军饷,一面要预备同样多的现洋应付兑现。军饷解决得越多,票子发得越多,兑现的也越多。而且仗打得不好,票子出去得更快。蒋介石总司令部就设在专车上,飘忽不定。二个上尉军需常常拿着蒋总司令的手令来提款。上面写着“支发现洋一百万元,徐州分行",下面签着小小的“中正”,两个歪歪斜斜、不中不正的字。这样的搞了好多次之后,上海总行实在有点吃不消,来了一个电报;“任何借款,非经总行核准,不得擅付。"
这一下,小小的徐州办事处主任,左右为难了,只好硬着头皮面见“总司令”嗫嚅地说了一句:“总行来电,此后付款,得先核谁。”
想不到蒋介石这时正仗打得不顺手;专车上很热,天天闹牙痛,火气很大,拍了台子大骂:“你知道什么叫总司令!他是管着党政军一切大权,拿百来万块钱,还要总行核准么?你打个电报告诉宋子文,他干不了,我有人干。钱得立刻付,不付就枪毙你.”
这一席话,吓得这个小办事处主任面如土色,抱头回行,请求去上海总行述职。
谁知,到了上海,他却真的也见着了宋子文。小办事处主任颇为天真,稍稍透露了一点“总司令"的口风。可是,他却想不到宋子文说:“他是强盗,这次打完仗,我也不干了。”
其实,“总司令”也罢,强盗也罢,这倒不要紧。“部长”讲得很清楚:一致对内。 得打完仗;才不干。 但是小办事处主任,却已满头大汗,魂不附体,以为闯下了大祸。 但是终究见到了“总裁”这样的大人物,等到惊魂渐定,又觉得这样的郎舅之争,自己竟能亲眼见到,实在是值得荣幸的。想通了,回来的时候,他又变得沾沾自喜。
徐继庄去过一次前方,面见了蒋总司令,蒋介石还没发问,他就说:“徐州行里准备得很充足,现洋钞票都有,毫无一点问题。 ”
蒋介石一听,连连说:“喔!喔!你来很好。”
徐继庄回来很高兴。 之后,条子还是照常地飞来,一面陈报,一面照付,倒也没有碰到报而不准的时候。这个手法,逐渐地运用得圆熟起来了。为了敷衍总行,他们往往是电准之后再入账。总行也很知趣,加上兵荒马乱,也没派人来查库。
很快传说前方价钱讲好了。冯玉祥手下有倒戈将军出来了。 于是,战事一番风顺,蒋介石直捣郑州。蒋总司令部的专车由陇海路开郑州转平汉路回汉口,然后,蒋介石坐着兵舰回南京,在“双十节”前一天,在南京举行庆祝大捷。 徐继庄也马上赶回南京过“双十节”。
“朝廷无人莫做官”。京行的老先生经理拼死拼活进行保发军饷,但是却被发配到了济南。可是,徐继庄并没有能够上得去。这个首席分行经理的位子,却落到原徐州支行经理的手里。 哼哈二将又碰在一起,二马不同槽,不到几个月,又是这位老先生经理倒霉,再左迁到芜湖支行。 这样一来,徐继庄就由京行副理升任了济南分行的经理。这时,他才25岁。
到济南上任的时候,徐继庄还是蓝布罩衫,布底鞋,没有变。但是,唯一的变化是这次他是和夫人金氏同去的,夫妻俩形影不离。行里的女眷们又啧啧称羡,说:“徐经理真是一位模范丈夫!”
但是,不久,徐继庄在济南又有一个小变化,就是很少看书。星期天,他总是率领大队人马,游山玩水,吃吃小馆子。由他自己出钱,没有算在公账上,这点界线,他仍然分得很清楚。
济南是山东“土霸王”韩复榘的天下。 这里有省银行,又有钱局,山东人很懂得赚钱的窍门,从银元券到铜元券都有发的。中央银行除了依靠洋人的盐务稽核所的盐税可收之外,倒是很清闲。徐继庄在这里当经理不到一年,又荣升汉口分行的经理。
汉口是蒋介石“行营”所在地,徐继庄这一跃很惹人注目;有的说他的升迁是由于蒋介石的暗示,并由“部长”亲自决定的。
但是,汉口在发行上是不易对付的。 上海的国门开得 很大,洋货源源而来。为了还洋账,由内地把银元集中到汉口,从汉口东流到上海,经上海地从吴淞口出国。汉口分行大部分的时间需要上海款子,票子搬运比较方便,于是都把票子搬聚到汉口,平汇上海。“中央票”一直在市上不易扎根。汉口是个收票子的码头。徐继庄想出奇制胜,要停止平汇,实行兑现,要求上海西运几百万现洋去汉口,作一次兑现的豪举;要恢复多年来各种钞票停兑的信用。谁知这却使得总行发行局长大为恼火。现洋是总 行的命脉,也是发行局可以向同业存存放放的命脉,骂徐继庄浅薄无知。为此,这位局长还不放心,又托人带信给他:“如果再疯狂下去, 就签请撤他的职。"
本来,徐继庄在中央银行内的人缘不好,总对他有点轻视。英美留学生觉得他不懂洋文;行庄出身的觉得他不懂行市;没有来头的觉得他靠来头吃饭;有来头的比不上他跑得快也有点嫉视。而徐继庄却更轻视那一切轻视他的人。这种情况,到汉口之后,表现得更尖锐。
这时候,中央银行总裁已经换上了孔群熙。而徐继庄却对这个总裁瞧不起。因为在中央银行十分的不开心,于是他就想换个“位子",结果,这一次农民银行总经理郭外峰病死,余了一个空缺。这正好为想跳出中央银行的徐继庄提供了一个机会。
徐青甫为让儿子做上农民银行的总经理,自己推辞之后,立即暗中叫徐继庄找到时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的黄郛,请他向蒋介石推荐。几天之后,报纸上就登载出蒋介石在庐山召见徐继庄。没有几天就有徐继庄继任农行的消息。这样,1934年8月,由蒋介石直接指派,徐继庄就任农民银行总经理,时年才33岁。
上任后,徐青甫即向蒋介石发了一份电报,事后,蒋介石回电:
汉口,四省农民银行朱理事守梅、徐总经理子青,号电悉,N密。 就任至慰。 农行艰难缔造,粗具规模,深盼各竭其才力经验,推进业务,益图发展,是所愿望。
中正敬秘牯印
民国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蒋介石“爱师及子”,徐继庄出人意料地由一个小小的分行经理在人们的惊讶之中一跃进人了全国“大银行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