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轶事几则

2019-12-1611:35:27中国农业银行:轶事几则已关闭评论

农业合作银行正式成立后,开始规模已有,但是,知名度却不高,甚至许多人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知道的也不知道主要是做什么业务的。一天, 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刘景范就农业贷款问题绐南汉宸行长一封信,询问有关农贷的一项政策,南汉宸批示由农业台作银行主办。

何松亭收到信后,吩嘱综合科的计划研究室起草复函,并说:“文字要简明扼要,不得超过百字。"

计划研究室王真主任与计划组组长夏万青商讨后,决定由农行的“笔杆子”夏万青执笔。夏万青写好后又经反复思考,不到九十个字,自感比较满意,于是呈送南汉宸行长签发。几天后,这封复函退回进行存档,夏万青一看发现复函已经南行长亲自修订了,文稿仅有七十字,其特色言简意赅,简明精练。

何松亭知道这件事后, 叫人把来函与复函均刊载于《农村金融通讯》第二期。

何松亭这一举,既是叫人注意宣传农业合作银行的业务范围,使人们熟悉农行,同时又是促进农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得更好。

农业合作银行主要是面向农村,为农村金融工作服务,要到乡镇一级普遍建立银行营业所和推广农村信用合作组织, 这就需要增添大批农村金融工作的新手。

于是, 何松亭考虑到急需加强金融理论与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他决定编写一部以全国第一次农村金融会议精神为主线的《农村金融工作手册>。

按业务分工,这份工作又落实到综合部门计划研究室主办。 经何松亭与王真研究确定由石晓 钟和夏万青承担,石是学农业技术的,夏是学农业经济的,一老一少,相互配合各取所长,历经一个月编纂成书。

最后,该书由乔启明副经理审定,南汉宸行长亲自作序,1951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第一版。发行后,一万册很快发完,次年一月又再版发行一万册。

农业合作银行成立后,曾经几次搬家。

第一次是1951年9月。农业合作银行由西交民巷27号迁入50号的中国农工银行旧址办公。

中国农工银行于1918年创立,原名大宛农工银行,1927年改组为中国农工银行,新中国成立后清理停业。该楼于1922年建成,该建筑地上两层,立面用花岗石装饰,大门入口处作柱廊,内装修豪华,现保存完好。可是,这一次搬家后,又进行了一次搬迁。11月,农业合作银行又由西交民巷50号迁人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39号的麦加利银行旧址办公。

麦加利银行系英国大商业银行,亦译为“渣打银行”。1853年创立,总行设伦敦。1858年后陆续在上海、北京等地设分行。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的分支机构除上海分行由中国政府指定经营外汇业务外, 其余先后结束。该楼建于1918年至1919年,该楼为砖石结构,地上3层。农业合作银行搬到东交民巷后,就固定下来了。

农业合作银行建立后,未设分支机构,基层农村金融工作仍由人民银行办理。 但是,随即它在“三反”运动中刚刚启程的脚步嘎然而止。

全国就迎来了“三反”运动,何松亭为纪律检查小组组长,领导农业合作银行“三反”运动,夏万青是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宣教工作,充当何松亭的秘书。

“三反”运动后期即进行“组织制度建设”阶段,按照中共中央1951年12月发出的《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精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精简机构,于1952年7月撤销农业合作银行,农村金融工作归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农业合作银行结束后,何松亭调任人民银行总行教育司司长兼干校校长,继之调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 夏万青随王真转入农村金融管理局。农业合作银行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