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银行发展史

2019-12-2019:16:30东亚银行发展史已关闭评论

大胆改革 开创新纪元

努力借鉴西方先进经验

东亚银行之所以能成为一家卓越的华资银行,并一直保持这个地位,绝非偶然.除前文反复强调的审慎经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运作方式。事实上,东亚银行总是主动并努力地紧随银行业最新发展形势,例如早在1924年,简东浦就曾进行环球考察,了解各国银行的运作。简东浦一行先赴日本,然后走访加拿大、美国,再到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 此行使他们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伦敦及纽约在外汇买卖方面水平非常高,简东浦感到十分敬佩,而海外华人从旧金山汇出大量汇款,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简东浦凭借此行更深入了解东亚银行的海外代理银行,他对美国先进的银行系统尤其感兴趣,并且认识到成立研究部门及物业管理部门是这一先进系统的重要一环。

简东浦还计划派员前往伦敦接受物业管理训练,他认为职员接受海外训练,可以加强银行的运作效率。简东浦此行开了先例. 此后,银行定期派出高级职员往海外考察,以便能及时了解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发展。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在20世纪20年代出国公干是多么辛苦的差事。 简东浦在1924年足足花掉5个月时间才完成他的环球旅程,仅横渡太平洋就要花20多天的时间。花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经受那么多的劳碌奔波,其目的是要引起国外银行对东亚银行的重视及维持良好的海外业务关系,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迫切希望追赶上国际银行业务的最新发展,在当时华资银行中,这种高瞻远瞩的政策,非常罕见。

按照现代化方式重组银行业务

1949~1954年是东亚银行一个重要的改革时期,改革的缘起主要就是简东浦在1948年对美国银行业的一次考察, 美国银行业的最新发展令他大为折服,促使他决心按照现代化管理方式重组银行业务,此次改革涉及行政构架、客户 服务、员工福 利等。改革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征求他们的建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这次改革颇具历史意义,影响深远。

1949年简东浦再次去美国考察,返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高级职员开会。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银行业务水平,鼓励高级职员就行政管理方面提出批评及改革建议。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摆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此后,银行还经常邀请一些较低级职员出席会议。

自此次会议开始的改革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在权力向来高度集中的华商企业,现在也开始把责任逐渐下放,即便是下放的程度在刚开始时还比较有限,这不能不视为一项重要革新。

从60年代初开始的20多年里,东亚银行在广建分行和电脑化的同时,还经历着另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 从内部来讲,行政管理部门经过改组,采用更加现代化和更加有条理的经营方法,以取代过去那种个人专断、有时甚至是随心所欲的家长式管理方法.这种发展趋势是管理高层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因为受过企业管理专业训练的人开始接班掌舵。促成这一变化的还有其他因素:机构日益庞大,业务种类日渐增多以及分行网不断扩大。为了避·免各自为政的弊病,从上面收紧是完全必要的。实行电脑化以后,就更有必要使每一件工作都合理化和标准统一化。

银行方面特别强调标准统一化。毫无疑问,标准统一是控制全盘的关键。 问题是如何兼顾中央控制和离心倾向,也就是说,一方面允许并鼓励分行经理和各部门主管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又要把握全局。

同时,人事管理更加制度化.过去,在简东浦主持银行业务时,即使人事部门已经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由简东浦负责考察全体职员的表现。 现在各部门负责人必须提交书面成绩报告,司理部从中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每个人的表现。另外还制定统一表格,使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统一标准,人事档案也更加客观公允。

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历史大转折的时期,在此期间,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持续上升,到1992年,香港已成为亚太地区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并在世界最大金融中心排名榜上位列第四,仅次于伦敦、纽约和东京。在此期间,东亚银行的董事会也顺利实现新老交替,选举出了年青一代的董事会成员,1981年起,建构起以李国宝为总经理(1986年起改称行政总裁)的行政管理层。1997年,李国宝又被委任为董事会主席兼任行政总裁。李国宝是李冠春之孙,其父李福树20世纪60年代曾任香港市政,立法和行政局“三科”议员,他于1939年3月1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在他出生几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全家很快就从伦敦回到了香港。

和那个时期的很多人一样,李国宝的童年是在战火与动荡中度过。日本占领香港后,李国宝随父母到了澳门,并在那里上幼儿园,直到战争结束才回到香港,进人圣保罗书院读书..15岁时,李国宝被送到英国去就读寄宿学校。他也因此成为人读专以培养精英而著称的渥屏咸学校的首位中国人。

李福树为他设计了一个更有前途,也更符合实际的人生.因此,当李国宝计划继续深造时,父亲鼓励他学习会计。在父亲的不断催促下,李国宝进人到著名的会计师行-库珀兄弟会计师行(Cooper Brothers)学习会计,并在那里整整度过一年的时间。

在那一年里,李国宝虽然勤奋,也学到不少知识,却没有感觉到什么乐趣.他回忆说,那些工作基本上可分成两类:或者是审核一栏栏简单无聊的图表数据,或者是干此繁重乏味的体力工作,例如将发送给公司客户的大量账簿和成捆的信件搬到邮政局。但如果回头看,那段时间的工作实际上为他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比如,学习到了审计核数的知识、撰写报告的技能及办公室的行为准则;另外,因为常常被派到许多公司进行项目审计,因而结识了许多商界人士。这些,都无疑为他日后在东亚银行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但当时的李国宝恐怕没有想到这么多。 到了年底的时候,他决定向父亲表明,会计这一行并不适合自己,同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下一步安排:继续研习数学并进人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

他的努力争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父亲的期望,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福树依然坚信会计知识的重要性,并要求他至少要参加并通过特许会计师的中级考试,而且还提出一个比较诱人的奖励计划:如果通过考试,就奖励他5000英镑和一辆汽车。

特许会计师的中级考试将在11月举行,而剑桥大学10月就要开学。他既不想违背父亲的愿望,又想得到奖励,还想坚持自己的兴趣与理想,这种一举三得之法最后还是被他找到了办法。

他首先到剑桥大学完成了注册,然后向学校请了几个星期的假,并把争取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特许会计师考试的准备上。几个星期的拼搏下来,他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剑桥梦想,而且顺利通过了会计师考试。 至今,他依然是英国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学会资深会员、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澳洲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李国宝有着很敏锐的商业眼光与极其出色的运作能力,剑桥大学则成为他施展这些特长的第一个平台。在剑桥大学,每个学生都需要有一辆自行车,以便在分散的不同校区之间便捷地往来。因此,很多新生入学后都要买自行车,很多毕业生也要在离校前卖掉自己的自行车。而且,新生买车和毕业生卖车都是在校园之外进行。新生会直接到商店买车,毕业生的自行车也都是卖给二手商店,然后由商店涨价几倍后再转手卖出。多少年来,剑桥大学的学生对此已熟视无睹。但李国宝从中发现了商机,并下决心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他很快就积极行动起来,并且合理利用了当时可以调动的一切有利资源。他用累计高达50%的分红权,将学校一位会修车的自行车棚的管理人员拉人到自己的旗下,合伙做起收旧车卖“新”车的生意。他自己出资,并负责从即将离校的毕业生那里低价收购旧自行车,然后将收来的自行车交给修车师傅打理一番、旧车变“新车”,最后把翻新的自行车暂时存放在学校的自行车棚里.待新学年开始时,再将它们一辆辆卖给人校的新生.年仅21岁的李国宝就这样把生意经营得相当成功.

1969年,东亚银行迎来创立50周年纪念,李国宝也于同年正式加盟东亚银行。当时,李国宝已获得相当丰富的商业和会计经验,所以很快就熟悉了业务,成为董事会最信赖的人之一。当银行的总会计师去世后,李国宝接替了他的位置,而且干得相当出色。

担任总会计师一段时间后,李国宝被任命为总经理助理。不久,当时的东亚银行总经理即李国宝的叔叔李福和宣布,他将于1976年底退休,并提出由东亚银行另一创始人家族之代表简悦隆担任总经理,由李国宝出任副总经理.到了1981年,年事已高的简悦隆宣布退休,董事会选择李国宝出任银行总经理(1986年起改称行政总裁)。

李国宝掌舵之后,就带领东亚银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营变革。

变革的最重要一条,就是要团结更多的积极力量,将东亚银行带到发展的新境界。东亚银行的股份虽然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已在香港股票市场买卖,但整个银行却一直由参与创办的几大家族控制,垄断经营。 这种安排有利于形成稳定力量,确保银行在创立初期以及动荡的环境中保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在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

李国宝曾说:“归根结底,银行业之运作乃是一门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学问。”他的这个理念可运用于不同层面。就对外层面而言,他深刻认识到,单凭东亚银行一家,财力是有限的,如欲接受时代的挑战,将东亚进一步做大做强,就需要经常筹集更多的资本,时时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与之结成“战略性的盟友”。凭借东亚银行的声誉,筹集新股本从未遇到过任何困难。事实上,由于东亚银行非常成功,曾引起某些财团的垂涎而成了收购的目标,但李国宝在与新伙伴周旋时,一直坚持自己的底线:既要保持东亚银行的独立性和华资银行的特色,也要防止东亚银行落在那些可能损害其根本利益的人手上。为此,他一直处事谨慎,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正因如此,虽曾有众多人士和财团对东亚银行虎视眈眈,东亚银行仍能化险为夷,保持了香港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地位。

“银行运作就是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这种理念表现在对内层面,就是注重吸纳.培养与善用人才,通过高效率的队伍让银行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持稳健与高效经营。李国宝掌舵东亚之后,突破家族经营方式,开放银行的高层管理者职位,聘请几大家族以外的贤士能人出任重要职务, 他极力贯彻东亚银行的传统信念:一切以人为本,因此不惜花费大量时间于人事方面。每次拟提升某职员职位时,他必与该职员 面谈。 他认为, 要先知人 而后方能 用人,方能授人以权力。

“银行运作就是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该理念还表现在如何对待客户的层面。东亚银行从创立起就以优质服务而著称,李国宝领导银行后,更将这一传统优势发挥到新的水平。 这也与李国宝本人的为人有关。 他为人谦恭温和,有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个真实的小细节:一位年轻的香港记者曾经采访过他,稿子出来不久,即收到李国宝的亲笔回信,毛笔字,落款竞是“国宝弟”。拜访和答谢客户是他经常做的功课,如香港 SARS最严重时期,他就坚持每天拜访客户,并留出一些时间,亲笔用英文和中文给曾会面的人写信致谢,更是李国宝不改的习惯。人们常说,有怎样的老板,就有怎样的下属。老板都这么为人着想,东亚银行的职员 们,自然也会对客户多一份真诚。

李国宝对东亚银行提出的发展战略是:服务世界各地的华人,力争做华人世界最好的银行。“全世界华人都有同样的文化背景,我们清楚地知道华人最需要什么。 我们会用优质的服务和广泛的营销网络来加强竞争力。”李国宝说。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