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懋业银行发展史

2019-12-2019:10:00中华懋业银行发展史已关闭评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中华懋业银行是近代最早的一家中美合办银行,这个近一个世纪前成立的银行现在已很少为人所知。但是它短暂的辉煌和突然的倒闭曾令多少人扼腕叹息,也留下一些令人困惑的谜团。

中华懋业银行的倒闭与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金融诈骗案有关。骗案的发生地在近代北方金融中心一一天津。这是一起由中美商人合谋的诈骗案,主谋是当时天津协和贸易公司(TheUnion Trading Corporation)总经理祁乃奚、美商康理琪等。 祁乃奚原是天津一家洋行的买办,后与人合伙筹资7000元,开办天津协和贸易公司,专营土特产进出口贸易。由于祁善于钻营,很快资金就积累到20多万,并在汉口、太原、济南等地设有分店。祁还与天津金融界的权威人士拉上了关系,以此壮大声势。但1926年祁在山东做花生出口生意时,因花生在途中全部霉烂,血本无归。接着又抛售其他土特产品,亏损甚大。祁面对生意亏空,穷极思变,便找到曾任美国驻天津副领事的康理琪,合谋创办瑞通银行。银行由康在天津美国领事馆注册,并由康出任总经理。

名义上,瑞通银行办理一切信托和进出口业务,并拥雀两个大仓库,实际上这个皮包银行,户头上只有协和公司一家,恶由协和公司独家在唱双簧.他们的欺骗伎俩是先由协和公司要求瑞通银行开具仓库货物存储栈单,然后协和拿着这些斯谓栈单,到其他银行进行货物抵押借款。协和内部亏空的消息外界不知,表面上还是天津一家不小的公司,而且又有瑞通银行 作仓储担保,因而各银行都乐意向协和贷款。 为取得客户的信用,协和有时故意虚张声势,做出种种赚钱赢利的假象。其间,中南、中华懋业等银行的经理,都成了协和的股东。 如此一来,不知底细的人认为贷款给协和公司必有利可图,便纷纷向协和放贷。一时间骗款竞高达600万元。骗局持续了近三年。

此案使天津金融业遭到严重冲击,波及京、沪、汉等地的银钱业、货栈业、进出口贸易等。而对懋业银行的打击尤为沉重。据中华懋业银行董事会议记录,协和贸易公司破产时,欠中华懋业银行天津分行债务总计达140万元,懋业银行天津分行对协和贸易公司最多放款时达200万元。经事后清査,仅40万元欠款可能被收回,其余100万元借款的抵押,一半是栈单(即瑞通银行开出的假栈单,将无法兑现),另一半是已贴现票据。实际上,协和贸易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经多方骗得的款项已被当事人挥霍一空,懋业对协和的贷款已成呆账。受此沉重打击之后,中华懋业银行各分行资金周转失灵,业务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懋业银行被桂系军阀控制的财团收购。但在随后的蒋桂战争中,桂系战败。1929年4月懋业又被蒋介石査封,并宣告停业清理。

与银行倒闭时的一片凄凉景象形成巨大反差的是,10年前懋业成立时的情景是何等风光,何等排场,而这似乎又预示着它会有一个“远大之前程”。

1919年底,中华懋业银行在北京举行股东大会时,当时国内各大中英文报纸都相继报道,对其前景十分看好。《申报》报道说:懋业银行12月11日举行股东大会,与会者40余人,代表82500股。 推举钱能训(前国务总理)、徐恩元、施栋与白鲁斯等11人为董事,其中钱能训为总理,唐默思(J.A.Thomas)和徐恩元为协理。额定资本1000万元。第一次缴款50%,业已缴齐。当时中美各大股东对这家银行的前途“极为乐观”.

到1920年2月6日该行在北京正式开业时,<北华捷报>、《字林西报》 对该行的开业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中华懋业银行已于昨日在一片吉祥的气氛中举行了开幕式。该行内挤满了前来祝贺的宾客。 对该行的开业,客人们表示十分满意,并一致认为该行必有远大之前程。 在一千多名 中外宾客中,有中国政府的内阁部长,中国著名的银行家和商界名流,以及北京驻华公使的成员。”

同年9月,汉口和上海分行先后开业。其中,上海分行开业时场面之宏大,与北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海分行位于南京路11号,前往致贺的嘉宾多达两千余人,其中包括政府要员、银行界和商界名流。报界称:懋业银行国外汇兑事业,极为发达,“故该行将来于我国银行界中,必能另放一种特彩云。”査上海有外国银行,有中国银行,从无中外大资本家合组而成此大银行者,有之自懋业始。"

开业时空前的盛况,极高的期望值,与其短暂的存世之间巨大的落差怎不让人汗颜。谁能想到,在筹建这家银行时.曾经几代人经历晚清、民国两个朝代和数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才终于将它由一纸蓝图变成现实的,却在转瞬之间土崩瓦解?中美合办中华懋业银行存在的时间是从1919年12月11日到1929年5月27日,前后不到10年时间,但它的酝酿却经历了“33年之久的悠悠岁月”,即从清末就开始了,其过程是一波三折,经办人几经轮换,终于到民国八年才正式成立,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虽然华俄道胜银行是中外合办银行中最早成立的(1896.年),但筹建计划出台最早的还是中华懋业银行(1887年).中美两国合办银行的最初设想者是李鸿章。1885年10月,已经办洋务二十多年的李鸿章计划修筑关内铁路、架设电报,为了筹集资金,奏请开办银行。当时的中国只有几家外国的大银行,而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银行。李鸿章的最初想法是建立一个中外合资银行,既不会遭非议,又可借外人的资财和管理经验。

于是便有了1887年的米建威(MitkiWig)计划:华美共同集股创办,行名为“华美银行”,资本为美国银元一千万,华美各半;银行有权优先承办中国国家的借贷;银行有发行钞票权。 但由于中方股本一时难以筹足,全部资本都来自美方,因而中方不得过问董事长一职。这是以“合办”为招牌的美国银行。李鸿章批准了该章程计划,并派马相伯去美国筹措所需资金,马去美国受到了热烈欢迎,并很快筹借到大笔资金。但没想到此举遭到了国内外一致反对。英法等国唯恐美国借此扩大在华特权影响到他们的在华利益,因而尽力阻挠、干涉。 而清廷内部对于李鸿章的“擅自专断”,极为不满, 进而导致多名御史联名上书对其进行弹劾。甚至连洋务派的一部分官僚也不赞成。至此华美银行计划宣告破产。

到清末的1910年中美合办银行又被提上日程,这主要是中美商会互访的结果。如果说米建威计划是李鸿章代表官方直接操办的, 那么中美商会的互访则完全属于民间交流。活动的策划者美国的罗伯特·大来(Robert Dollar)1905年就在上海设立了大来洋行,为进一步扩大业务,同时也是为迎合美国西部资产阶级向外输出资本的要求,他于1910年9月15日率美国商会代表团来到上海。

在大来组织的访华团中,有美国西部外贸业和金融界的巨头。 在美团来华期间达成的中美合作项目有:设立中美货品陈列所、中美联合银行和中美交通轮船公司。当时报界称,此次互访“实为中美实业家联合之起点”。此后,中国商界开始为中美银行制订章程,招集股本。 中美银行额定资本为上海通用银洋1000万元,中美各半,至1911年7月间已招股300万元。 清政府有关各部均表赞成,农工部和度支部还分别拨款给予补助。 但这一活动随着清廷的灭亡而终止。

后来到1914年4月, 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讨论了中美商会在清末所拟定的全部项目,一致通过了建立中美银行的议案,并于次年11月全国商会临时代表大会上形成决议:招股由上海总商会担任300万元,6个月内招足,其余由各省分担。“中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股章程”规定:资本仍为1000万元,中美各半,在中国度支部和农工商部注册;总行设于上海,分行设于旧金山;中美双方各举董事7人,再从中各举总理1人、分总行经理1人、查账员3人,办事权限彼此平等。

但是中美银行于1920年在北京以中华懋业银行的名称开业时,其主创人员却由商界变成了中国政府的大官僚。由于中国商界的政治经济力量不足,股本久招不齐。 还由于中方原赞助者张謇成了民国政府的农商总长,原主持中美银行一事的张振勋于1916年去世,商界无人接办,筹办工作随即落到北洋政客徐恩元手中,成为军阀、官僚和政客争权逐利的对象和投机的工具,美国资产阶级也由主要联合中国工商资产阶级,转向主要联合中国政府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新动向。

1919年11月,为加紧筹建中华懋业银行。徐恩元以中国股东代表的资格赴美,美国资本家白鲁斯(E.B.Bruce)、施栋(Galen.L.Stone)韦耿(Albert.H.Wiggin)也分别代表美国太平洋拓业公司 (The PacificDevelopment Corp.,New York), 波士顿银行 (Hayden,Stone & Co.,New York &Boston) 和大通银行 (The Chase Nat1Bank,New York) 等美国财团与徐氏接洽偕同来华。11月26日,双方在北京签署《太平洋拓业公司借款合同》,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太平洋拓业公司借款550万元,用于中国政府拨充欠发军费以便编遣军队及清还到期债务之用;

该借款以全部烟酒税款为抵押,并委任一美国人为烟酒公卖会办,协助管理中国烟酒公卖费的使用.被内定为烟酒税署稽核会办的是在美国驻华领事馆任职达15年之久的卫家立,而卫家立是继唐默思之后的懋业银行美方协理。 后来懋业银行专门成立一个“政府借款及证券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政府贷款等相关事宜。因此可以说懋业银行将承担美国对华贷款,而他们可以借贷款之机,通过烟酒税收的抵押把持中国政府的烟酒税务。

1919年12月11日,懋业银行在京举行股东大会。 至此,“懋业银行之计划今已和衷实施。”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