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实业银行发展史

2019-12-2019:10:48中法实业银行发展史已关闭评论

为“复业”而炮制“金法郎案”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与法、比等国之间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外交悬案一一“金法郎案”。 这一案件迁延近三年之久,当中国外交部发布这一案件终结的消息时,举国哗然,国内各界纷纷通电反对,各大新闻报刊言词激烈,揭露北洋政府蒙骗国人出卖利权。然而炮制“金法郎案”的目的却是为资助法国一家行将倒闭的私人银行, 此案的终结使中国损失上亿两白银。“金法郎案”与这家银行到底什么关系?中国当局为什么甘愿顶着“卖国”的罪名了 结这一外交悬案? 要搞清这些问题,还得从“金法郎案” 的炮制过程和这家银行的来历及其在中国的金融活动说起。

一战后美国率先提出退还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教育和文化交流事业。 所谓退还,并非不继续收取,而是一边收我们的赔付,一边退还给我们。受美国主动退还庚款的启发,中国掀起退款兴学运动的高潮。在此背景之下,一批热心于中法教育事业的人士极力运动法国退还庚款,并得到法国教育总长及部分众议员的同情和支持。 经过一番交涉和运作,退还庚款的提案在法国众议院获得通过,在提案移交参议院审议时,法政府正在商讨资助一家银行复业的问题。原来这家银行就是1913年成立的中法实业银行(Banque Industrielle de Chine),该行名义上由中、法合办,实际上是法国在中国开设的一家私人银行。1921年7月,因一战后法郎暴跌及经营管理不善,该行的巴黎总行以及京、津、沪、汉和香港分行,先后歇业。 为挽救该行,其负责人曾在银行歇业前向法国政府寻求帮助,然而法国战后财政亦陷人困境,加之该行是一家私人银行,法国政府不便也不想以国库介入,但又不愿放弃这个远东经济实体。因此救助资金从何而来就成了该行负责人及法国政府头疼的问题。正在山穷水尽无路可寻之时,退还庚款一案提交到参议院,这给中法实业银行的复业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即是该行总裁又是政府参议院议员的安德烈·白德洛(Andre Berthelot)乘机提议,将所退庚款的一部分拨给中法实业银行作为中国政府应缴而未缴的该行股本余额, 白德洛的意思就是想利用庚款资助中法实业银行。

1921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华盛顿会议,法国总理白理安(Briand)首次向中国代表提议退还庚子赔款,用以振兴教育事业,但要以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整理中法实业银行的借款基金,也就是说,把“战争赔偿”的名义变成了中国“借给”法国银行复业的“启动资金”。 中国政府对法国退还赔款一事深表谢意,并就退款的用途与法国商定了具体办法,即每年提取100万法郎,用于中法教育事业,其余作为发行美元公债担保,发行债券所得3200万美元作为中法实业银行改组之用。到此为止,银行复业资金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然而问题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稍稍动一下脑子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的解决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试问,中法实业银行到底负债多少?它需要多少钱才能偿清债务而后复业?法国所退庚款能不能重新启动该行?对这些问题,该行总裁白德洛最具发言权。1921年月1月,当该行出现危机时,白德洛曾向法国国家银行一一法兰西银行求助,当法国官方派人清查账目时,发现该行股本已亏蚀3/4以上,负债额高达6亿法郎,并且这个数目到了1921年6月(也就是该行歇业前)已增至7.8亿法郎。我们再看看法国所退款余额有多少呢?据估算,不足4亿法郎,很明显,中间还存在一个巨大缺口。 该如何填补这个缺口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经济陷入困境,法郎大幅贬值,纸币一法郎只值现金1/3。根据当时的法郎币值,中国延用汇兑办法,约付常年一半有余的银两即足以付清法国应收的庚子赔款。很显然,法郎贬值对中国较为有利。这种情况,精明的白德洛看得十分清楚,再说侵略成性的法帝国主义也不会甘心让中国捡了便宜。 因此,为获取更多的不义之财以弥补中法实业银行复业资金的缺口,白德洛等人便把目光投到了在金、纸法郎计算上,鼓动法政府强迫中国用金法郎(即硬金)偿还庚子赔款。“金法郎案”因之发生.

1922年6月22日,法使照会中国外交部,“査金法郎与纸法郎有别”,倡求庚子赔款法国部分改用金元计算,在这里,法国故意用“金元”代替“金法郎”来混淆中国人的耳目。然而中国政府被法国退还庚款兴办教育的口惠所诱惑,并未对法国的这一险恶用心有所觉察。

1922年7月,中、 法双方签订了 《恢复中法实业银行的协定>,这一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将中法实业银行所有财产租让给新组织的“中法实业银行管理公司”;将法国所退庚款逐年垫借中法实业银行,作为该行发行五厘美金公债担保,其用途:一是换回远东债权人所持的无利债券( 中法笑业银行倒闭后把该行存款变成一种无利债券发给了存款人);二是办理中法創教育及慈善事业;三是代缴中国政府末缴清约股本余额;泗是拨还中国政府所欠中法实业银行的贷款

在此协定中,法国乘机偷换概念,将庚款之法郎说成是“金法郎”。然而中国此时仍认为此“金”字是金本位之金,是~一种巌金而非实金。 法国见中国政府方面对“金法郎”提议毫无反应,便于7月13日明确提出“庚子赔款系属金债券,不能以当时通用之贬值纸币偿还”。实际上,法国根本没有金法郎这种货币。如果照金法郎偿付,中国将损失关银6200多万两,紧随法国之后,美、比、意等国也向中国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消息传出,学国一致反对法国的无理要求,北京政府迫于舆论,于12月26日据理驳复美、法、比等国。 此后一段时间里,中法两国之间在用金用纸问题上相持不下。

法国方面自中法复业协定签订后,便把该协定方案提交法国上下两院审议,至1923年1月9日才获通过, 按照法国宪法规定,凡各案经公布后,满一个月不实行者,作为无效。法国以此要挟,声称中国政府如不于2月10日正午以前承诺用金偿付,则将复业协定取消,而庚款用金法郎偿还一节并不因此协定取消而变更。当时中国政府的一部分官僚,如王克敏、周自齐等都有巨款存于中法实业银行,自然也希望该行早日复业。在法方的威胁和利诱下,2月9日;北洋政府决定以金法郎计算赔款。认金照会发出之后,全国上下群起反对。慑于民情,外交部再次拒绝各国要挟。

不达目的,法国绝不会善罢甘休。1924年初,法国联合与庚款有关的诸国发起了新的外交攻势,一是法国公使傅乐猷经常到外交部大吵大闹,坚决要求中国以“金”为准来清偿庚款,并且指使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F.A.Aglan)与之相配合,放出风声:欲将法、意、比、西四国庚子赔款,每年法郎都照金计算,自关余、盐余尽数扣除,直至金法郎案解决,方能提用。二是法国政府对中国驻法公使百般威吓, 声称如不迅速予以承认,法国不但拒绝批准“九国公约”,还将考虑变更对待北京政府的态度。原来1921年华盛顿会议曾决定,中国可以召集二五加税的关税会议,但必须取得全体条约国的一致同意才可以付诸实行。 当时中国政府上下交困,"欲图补救,惟冀关税会议成立”.然而其他八国早已批准,唯独法国借机要挟中国解决金法郎案,延不批准,以致关税会议召开无期。

由于国内舆论压力及北京政权的擅变, 金法郎案终成僵局。1924年10月24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囚禁,段祺瑞出而执政。 这时法国公使又到外交部催促开议金法郎案,当时法、意、比、西四国扣留的盐余款已达1500万元以 上。 而段祺瑞自执政以来,财政日益支绌,不得不筹划财源以笼络军阀维持政局,因此段氏极渴望收回此款以资弥缝,因此金法郎案又在秘密交涉之中。 经过一番秘密交涉,1925年4月12日,陷于财政困境的段祺瑞临时执政府不顾国内人民的强烈反对,擅自与法国签订协定,确认中国政府对法国庚子赔款余额,“按照1905年所采用之电汇方法计算,并加以汇兑或有之盈余,一并折合美金”支付。为蒙蔽国人,此协约中只字未提“金法郎”字样,但约中所谓的“一并折合美金”,实际上是对金法郎的变相承认。法国在所谓“金法郎案”中,取得了它所想要的一切。

金法郎案的解决,中国所受损失极巨。其中因金、纸法郎折价不同,中国损失了8600万两。同9月10日意、比、西三国的庚子赔款也援例以同一条件解决,仅此一项,中国约计损失亿元以上。金法郎案解决的消息传出后,遭到了全国人民一致的声讨,各界纷纷通电反对,揭霹政府舞文弄墨,欺骗国人,拒绝承认中法协定,但反动政府当道,金法郎案您究未能推翻.

金法郎案与中法实业银行复业本属不相关的两件事,但在交渉过程中却牵合为ー,正像当时中国一位评论家所说;“中法实业非清理远东之债务,则无由复业,欲清理远东之债务,非假手庚子赔款不可, 而庚子赔款非付金则其债务将不足资清偿,是中法协定与金法郎实有同其生活存在之关系.,”法国政府极力维持的中法实业银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金融机构?为什么中国政府如此的软弱可欺负?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