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冲基金经典投资案例

2019-12-1819:41:09国外对冲基金经典投资案例已关闭评论

1992年狙击英镑

在1992年之前,没有人想到对冲基金可以强大到挑战国家。而且是大英帝国。

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西欧国家的欧洲汇率体系(Exchange Rate Mechanism, ERM)。在这样一个汇率体系中,各国的货币不再钉住黄金或美元,而是相互钉住。每一种货币只允许在一定的汇率范围内浮动,一旦超出了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买卖本国货币进行市场干预,使该国货币汇率稳定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这种联系汇率制度的问题在于,两个国家必须采取相似的货币政策和相近的利息率,否则人们可以通过购买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和沽空低利率国家的货币来对利息率的差别进行套利。但是两个国家往往会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状态,需要不同的货币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增长缓慢,失业率增加。英国政府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以降低企业借款成本,让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增加产量,并刺激居民消费以振兴经济。而两德统一以后,原民主德国的大量基建工程刺激了德国经济发展,德国财政上出现巨额赤字。德国需要抑制通货膨胀,因此不顾其他国家的反对,反而提升了利率。这样就引发了外汇市场抛售英镑而抢购德国马克的风潮,致使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汇率开始大跌,逼近欧洲汇率体系所规定的下限。索罗斯大量放空英镑,据说他通过杠杆一共调度了100亿美元。

英镑的狂跌使英国政府乱了阵脚,于1992年9月16日清晨宣布提高银行利率2个百分点,几小时后又宣布提高3个百分点,把利率由10%提高到15%。一天两次提高利率在英国近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英国政府做出这种反常之举的目的是要吸引国外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对英镑的需求,以稳定英镑的汇率。但是这么高的利率无疑将抑制本国经济发展,没有人相信它可以持续,英镑继续暴跌。9月16日晚上,英国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降低利率3个百分点,17日上午又把利率降低2个百分点,恢复到原来10%的水平,英镑狂泻。英国人把1992年9月16日称作“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经济学家》杂志称其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接近10亿美元,在这一年,他的基金增长了67.5%。

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市场中的投资机会来自于政府对市场的错误干预。1992年狙击英镑的成功,正是因为英国采取了不适合其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应该说,索罗斯也不过是顺势而为。很多人认为对冲基金的狙击虽然从短期来看拿走了英国纳税人的钱,但从长期来看却帮助无能的英国政府纠正了错误的经济政策,对英国其实是好事情。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