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餐饮服务成功,明白了自己的优势所在
玛莎以为自己嫁入了豪门,可丈夫安迪·斯图尔特家的生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虽然似乎两个人也确实相爱,但发现实情后,失望开始像硫酸一样腐蚀着他们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婚后,分别在不同的城市上大学。玛莎不得不把自己的事业和教育中断一年,搬到纽黑文和安迪住在一起。
一段时间内,他们的情况极为窘迫,玛莎和安迪不得不到父母家蹭饭。一到那里,他们就要迎接父亲艾迪虎视眈眈的双眼。艾迪直言不讳地表示,他可不稀罕自己的女婿到家里来吃白饭。玛莎更烦恼的是,丈夫安迪的父母实际上远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富有,而且他们非常小气吝啬,玛莎根本靠不上他们。
玛莎重返校园后,希望能重新和模特公司签约,但就在此时,她怀孕了一一这一夜之间改变了一切。多年来,尽管人们对玛莎·斯图尔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我们从未听说过她对自己的孩子和蔼可亲,充满爱心。事实上,玛莎根本没有做好准备迎接孩子。安迪后来对他们夫妇做过这样的评价:他们不是称职的父母,甚至连关心孩子都谈不上。
平静安适的生活固然是一种幸福,但是对于一颗不甘于平静的心而言,太过平静又会变得单调、枯燥。玛莎·斯图尔特在等待,等待一个改变命运的转机到来。
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是西方女权主义发展的高潮时期。妇女们渴望被尊重,渴望投身职场,实现自已的社会价值。家庭与工作、传统与潮流的矛盾开始凸现。如何在做个成功职业女性的同时操持好家务,成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好女人呢?玛莎不但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让自己变成了这个答案的完美化身。
1971年,斯图尔特夫妇在康涅狄格州郊区西港土耳其山路买下了6间农舍,又买下了这块土地。从此以后,玛莎指挥着丈夫和朋友在这儿开垦荒地布置花园,建立了“家居王国”的舞台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各地每个家庭都发现,由于石油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和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口,为了维持生计,妻子和母亲必须重返劳动大军。于是,美国女人们必须在好妻子、好母亲与好职员之间的矛盾中做出选择。
这时,玛莎与人合伙在西港办了家餐饮店,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玛莎餐饮店的卖点是“自己动手做家事”。譬如一位主妇要宴请12个人会餐,她希望给客人留下这都由自己一手操办的印象。餐饮店的人会事先来她家拿走锅碗瓢盆,在外面备好菜肴,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回来布置餐桌,把一切东西放进微波炉。等到客人来到,开始上莱,俨然是由主妇自己操办。
今天看来,这一切滑稽得很,干吗不去饭馆而要在家里做饭呢。但在当时,那些在事业上能干而在生活上却没有能力的美国主妇们,急不可待地想蒙混过关,或取得一点自信。所以玛莎这一招还是很灵验的。
玛莎下面的招数更显现了她的企业家才能。她说服一家西港高级时装店的老板让她在门口摆一张桌子卖自制的馅饼和蛋糕,而且摸透了当时身居西港的富有雅皮士的心理:“你只要把价格抬高反而能把东西卖出去!”
幽默的事情确实发生了,譬如,一位当地的公司总裁去时装店买领带,结果买了一块包装非常精美的玛莎饼干。让他纳闷的是,它竟要20美元,而自己竟会去买。
生意如此之好,让玛莎再接再厉。既然高昂的价格就能使人产生产品质量超群的幻觉,而不是产品本身真的有多好,玛莎便在当地的报纸登广告,让那些在家里烘烤饼干和小甜点的主妇把东西卖给她,然后由她再将食品作为“自制的食品”卖出去。
一个循环完成了,从提供“自己动手做家事”到被提供烘烤饼干和小甜点,这一切符合玛莎的时代特征:表演和装扮。
玛莎的餐饮服务店很快红火起来。这个餐饮店的成功不但证明了玛莎出色的商业才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使玛莎清楚地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 人生的广阔视野在面前展开,玛莎·斯图尔特自信满满,跃跃欲试。
她在思考:关于生活,她有太多自己的设想。怎样优雅舒适地生活,如何在举手投足和点滴生活中都透出品位和格调,是她的兴趣,也是她竭力实现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玛莎明白,这正是崇尚财富和享乐的美国中产阶级人士的兴趣所在。她又一次感觉到了市场和需要的存在。
玛莎试图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影响整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