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茵:收废纸起家的中国女首富

2019-12-1809:18:35张茵:收废纸起家的中国女首富已关闭评论

3万元只身闯香港收废纸赢得第一桶金

张茵祖籍黑龙江省鸡西市,1957年出生于广东贫困城市韶关,父母都是“南下”军队干部。

“文革”期间,父亲受迫害被判刑入狱。张茵身为八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不仅要帮母亲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聪慧、坚毅、好强、大度的品性在她幼年时期已经显露。 军事家说“班长是军队之母”,中国民间说“老姐如母”。张茵作为“一个班弟弟妹妹”的老姐,其经历或许正是她日后驾驭庞大企业的能力之源。

张茵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父母重在启发她勤于思考的习惯,并形成待人以诚、特立独行的性格,这成为她日后能吸引香港银行贷款支持的一大原因。

上中学时,虽然她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每天得走十多里山路上学,但她从没有因此而耽误学习,门门功课名列前茅。

1982年,父亲平反,张茵举家迁居广东,成为那片改革热土的第一批“移民”。在深圳,张茵获得了学习财会的机会。之后她在工厂做过工业会计,又在深圳信托的一个中外合资企业里做财务工作。那家公司的业务包括面向香港的涉纸贸易,这给了她认识“外边世界”的机会。同时,这段经历为她日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她先后担任深圳信托下属的一个合资企业的财务部部长、贸易部部长,她真诚直率,和香港金融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985年春天,27岁的张茵放弃了国内优厚的工薪和住房,仅带了3万元人民币来到香港闯荡。3万元钱在当时的香港来说根本微不足道,一位想聘请她的港商张口就给了她50万港元的年薪。但张茵一心想发展自己的企业,她凭借和香港金融界良好的关系,和别人合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确实艰苦。”面对采访,张茵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至今让她难忘的却是把她领进这一行业的“师傅”-内地某造纸厂的厂长。“开始我并不愿意做这一行,但“师傅'说,废纸就是森林,将来造纸业肯定要从资源造纸向再生纸发展。“师傅'还说,从香港进口的纸浆多掺有水分,品质不高,因此希望我能够改变这个现象。就这样我人了行,并干得很成功。现在“师傅'已经80岁了,我还经常去看望他,“师傅'的孩子也在我的公司里工作。”

由于之前曾受一造纸厂委托去香港收购废纸,张茵开始涉足将稻草浆造纸改为环保造纸这个领域,她很快了解到内地纸张短缺的情况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造纸用速生林建设心重滞后,因此大部分高档纸的原料都需要进口的废纸和木浆(国内废纸收集体系小健全,且级别不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废纸成为解决我国造纸原料瓶锁的重妥途径。 这个门槛不高、被称为“收破烂”的行当吸引了不少客商,香港则成为他们最重要的集散地。

于是,张茵在香港做起了废纸回收生意。在那里张茵遇到了他日后的夫君也是事业伙伴-台胞刘名中。

她打电话向“师傅”问,如果自己能组织不掺假的废纸,能不能直接卖给他?

张茵以东北人的实在,取得了包括“师傅”在内的大陆客商的信赖,迅速打开了业务局面,为她赢得了第一桶金,一年后便有了自己的纸行和打包厂。

自从张茵在香港入了行,就坚持品质第一,改变往纸浆里面掺水的做法。结果触犯了同行的利益,被认为是违反了“行规”,并因此接到黑社会的恐吓电话。

就连合伙人也欺骗她,偷偷往里面掺水,但她没有退缩也没有害怕。最后因为她的豪爽、公道,收废纸的那些人都愿意跟她做生意,愿意把收来的废纸卖给她。

她也经常去看望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尽管张茵的广东话讲得不太好,可这些人都愿意向她诉说心里话。“后来我要到美国发展的时候,他们都不高兴。”

说到这里,张茵露出了笑容。

既然原料在握,为什么不自己动手造纸呢?把自己的事业向下游延伸,从经营废纸到以废纸为原料造纸,这种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在经济学里叫“纵向一体化”。张茵那时不见得听说过这个词儿,但具有极佳商业悟性的她却很早就开始了向造纸领域的进军。

1987年,在香港做了不到两年,张茵就开始在大陆寻找造纸厂作为合作伙伴,和辽宁营口造纸厂的合资很快获得成功。随后,她又在与武汉东风造纸厂、河北唐山造纸厂进行的合资经营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随着资金实力的增长和在大陆相关领域人脉的积累,张茵开始放胆“单干”了!1988年是张茵事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年她在广东东莞建立了自己的独资工厂-东莞中南纸业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生产生活用纸,产品遍及全国各地,其中“BB宝”儿童尿布在1997年全国同类产品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