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言
1.奥康不追求企业的规模最大,不在乎财富多少,而是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人类的进步而服务。
2.人的一生中,花钱和赚钱同样重要,做企业要赚钱,成立慈善基金会则是为了花钱。只有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人生才有意义!
3.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退出财富榜,进入慈善榜。
4.我现在的梦想是:用爱心在地球上建筑一座世界上最高、最稳固的“慈善大厦”,而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构建这座“慈善大厦”的每一砖、每一瓦。
5.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做起,让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同步发展,从而推动浙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王振滔,1965年出生于温州永嘉,自小家境贫寒。1988年,王振滔以3万元起家,将一家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企业主导品牌“奥康皮鞋”成为中国皮鞋行业的唯一标志性品牌。曾荣获“中国民营工业企业行业领袖”、“中国十大魅力英才”、“中国最聚人气企业家”、“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慈善特别贡献奖”等多项殊荣。并受到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王振滔有“中华慈善大使”的美誉。同时,经过中国国务院和民政部的批准,他还成立了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第一个个人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王振滔慈善基金会。
王振滔兄妹四个,家境贫寒。在他刚刚读到高中一年级时,虽成绩优异,只因自己是兄长而退学,以减轻家庭负担,全力供弟妹上学。十六七岁的王振滔外出谋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跟着堂舅学木工。这样一种居无定所、食无守时的“游方木匠”生涯,对少年王振滔来说是一种磨难,也是一种磨炼。做木匠的王振滔在湖北见到了不少温州老乡,他们在推销电器、服装、皮鞋,而收入比自己做木工多了几倍,于是王振滔决定改行做皮鞋推销生意。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王振滔推销皮鞋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时,1987年的一场围剿“温州鞋”的暴风骤雨席卷全国。南京、上海、湖北等地查抄的温州鞋堆积成山。杭州的武林门广场上,当众一把火烧掉5000多双温州鞋……温州鞋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火烧“温州鞋”的风暴,使温州许多皮鞋厂纷纷易帜,但王振滔却没有退缩,他以“产品体现人品、人品决定产品”的质量观念,办起了“永嘉奥林鞋厂”,就是要用“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办厂准则,走出温州众多鞋厂靠仿“名牌”起步的园囿,创出温州的品牌。从此,火烧“温州鞋”的这个耻辱,变成了激励他奋力前行的动力,他也顽强地等待着为温州鞋雪耻的那一天。
1999年,在杭州市郊中村,经过数年卧薪尝胆,已经使奥康赢得市场美誉的王振滔和浙江省温州市领导在那块让温州人蒙羞的土地上一起点燃了第二把火,把从全国收缴的假冒温州鞋付之一炬,为温州人正了名,也为温州正了名。王振滔说,这把火他等了12年。这把火载入了温州经济发展的史册,2001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以“新鞋子旧鞋子”为题,彻底宣告了温州制造的胜利,王振滔作为唯一的业界嘉宾对亿万观众“忆苦思甜”。
与此同时,王振滔高举温州制造这杆大旗,挺进了上海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个别温州企业不敢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注温州字样。2001年3月,王振滔在素有中华第一街之称的“南京路”上开出了温州鞋业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在上海引起了极大轰动,为温州企业进军上海做出了榜样。
1998年,他率先在鞋业界导入连锁专卖特许经营制,到2003年,已在全国成功开设2000多家专卖店,并刮起了中国皮鞋业实施连锁专卖特许经营的旋风,也为中国皮鞋营销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借鉴。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说过:“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容易耽误商机。”
人都有笼统的排外性,家族中更是如此。尤其是在家族式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使他们的心态永远只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另外,由于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更高层次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企业的经营绝不能是家族制,毕竟光靠一个家族,是培养不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而且,这些亲人很容易让其他员工感到害怕和被边缘化,人才就难以聚集。
正当王振滔为亲戚们大大小小的事情焦头烂额、迟疑不决的时候,温州一家非常有名的制鞋企业突然倒闭了。据说这家企业曾经风光一时,是温州最大的制鞋企业,这个企业的老总也是温州第一个开宝马车的人。王振滔听说这个事情后非常震惊。就在两年前,他和这家的老总还一起到韩国开会,同住一家酒店,并且一起探讨过家族企业的问题。当时,王振滔问他:“你是公司的董事长,你儿子是总经理,女婿是副总经理,你夫人是财务经理,一旦出现矛盾,该怎么处理?谁听谁的?”当时那位老总哈哈一笑说:“有矛盾就有矛盾呗,大家都是一家人,难道还真的打起来不成?”结果还真的打起来了。儿子和女婿谁也不服谁,都坚持己见,结果闹得不可开交,管理混乱得一塌糊涂。最终,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迅速走向了衰败,在家族争夺战中轰然倒塌了。
这件事在温州甚至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王振滔心里也有些惶恐,从那家已经倒闭的企业身上他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弊处。他深切地意识到,如果不能改变现状,那么就必将步入这家企业的后尘。这让他在短时间内毅然决然地咬牙割掉了企业身上的毒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