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雷厄姆式选股的适应对象
格雷厄姆是一代宗师,自然要有所主张,他的立论完全建立在保守和谨慎的基础上,价值投资的根本观点是他予以明确,那就是利用价格和价值的偏离产生的安全边际进行交易。
而价格之所以会偏离价值,主要是因为人类天性中走向极端的倾向,市场先生其实是价格走势和群体心理交互在作用的结果。
至于“安全空间”或者说“安全边际”则是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值,格雷厄姆的时代是一个有形资产为主的时代,资产的增值速度远远慢于今日,所以他自然是以资产而非收益为主来判断价值,这种评估价值的方法我们认为是建立在静态基础上的。
他也知道公司的价值不仅存在于现在,更取决于未来,但是由于对投机泡沫和人类天性的顾忌,所以他基本上拒绝了那些不能定量化的东西进入他的研究视野中。在他晚年的时候,也就是第一颗芯片研发出来前后,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最为重要的推动因素有两个:第一,无形资产比如商誉,知识产权等开始与有形资产分庭抗礼;第二,会计制度的完善,财务和证券分析方法的普及,从业者素质的提高以及大量专业金融机构的出现,使得那种利用账面资产价值与内在价值偏差获取所以的方法慢慢在竞争中丧失了当初的效力。特别是后面这类变化使得格雷厄姆在晚年认为自己当初创立的证券分析方法已经失去效力了。
格雷厄姆不光是精算化投资和组合投资的先驱,更是现代主流金融投资理论的开拓者。格雷厄姆思想的当代发展必然导致市场有效理论的出现,格雷厄姆的思想最后演变成了各种资产定价理论,要知道格雷厄姆是第一个从实践上确定精确价值的人,但是却不是第一个提出价格和价值二元辨证关系的人,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应该获得如此殊荣。
从格雷厄姆那里,第二代大师们更多的是学到了这点,也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波动的原因是群体心理和价格的交互作用,投资就是要利用这一点,其实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换了些概念而已,并且更加强调心理和价格的交互作用。所以,无论是马克思这样的经济学家,还是格雷厄姆这样的证券分析大师,以及索罗斯这样兼具哲学和金融头脑的大鳄都是在运用近乎相同的框架来观察这个世界,从中获取见解和利润。
格雷厄姆代表了一种严谨的追求确定性的终极追求,想确定性靠拢是价值投资的沿袭风格,越是希望确定的人,越是厌恶风险,所以格雷厄姆的方法非常适合那些寻求低风险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对厌恶风险的投资者而言,预期是可怕而不可靠的,所以他们需要根据过去的历史来确定价值,在任何一场投机风暴的崩溃中都不可能出现格雷厄姆式投资者受损的情况。格雷厄姆从1929年大股灾中学到最为重要的一课就是对于未来的东西和无形的东西不要太放在心上,这在他的投资方法上已经体现出来了。
所以,那些谨小慎微的投资者可以尝试着去发觉一些隐蔽资产或者市净率较低的资产,长期来看这种方法的收益还是非常客观的,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教授对格雷厄姆的方法进行了检验,他采用了从1974年到1981年的数据,他发现如果仅仅局限于那些大公司板块的话,格雷厄姆的方法并不见得有效,但是当将各种规模的公司都包括进来时,格雷厄姆的方法在每一年都很出色。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初步的结论:第一,格雷厄姆的方法是有效的,是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实际价值的方法;第二,格雷厄姆的方式的有效性依赖于充足的分散。
从这点来看格雷厄姆的方法更像是保险精算,在格雷厄姆和当代价值投资大师以及资产定价理论家三者之间,可以看到格雷厄姆和资产定价理论家的关系最近,如果格雷厄姆活得足够久,他一定会反对费雪式的方法,一定会赞同市场有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