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个童年小伙伴的中暑身亡,让阮鸿献埋下了“要把最好的药给老百姓用”的梦想。从收购金银花开始,到收购药厂、开连锁药店,这位“滇南药王”已经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25年前,一个少年站在昆明市的药材收购站的门口,对着一张小广告发愣,广告上写着“收购金银花,每公斤6元”。
15岁的阮鸿献这时候感到心跳得很厉害-他的老家到处都是金银花,而且当地的收购价仅仅是1.5元一公斤。
25年后,阮鸿献站在西南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心堂”药城门口,这个药城是只是他手下的产业之一。 “一心堂”医药连锁店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成为云南医药界中当之无愧的零售领袖。
这个当年被妈妈担心会“找不到饭吃”的内向孩子,现在被同行尊称为“云南药王”。 年轻的他,成为商界的一个奇迹。
天生商人
15岁开始做云南弥勒的药材代理,20岁被圈内人呼作“滇南药王”,阮鸿献的创业史极富传奇色彩。
阮鸿献出生在云南省弥勒县,一个距离县城60多公里的小村庄里,父亲是一个农村供销社的药材收购员,上山采药、进山收药、进城卖药是他的谋生三部曲。
少年时的阮鸿献经常背着一个大大的箩筐,随父亲一起进山采药。
阮鸿献也自己种过甘蔗卖,而收购金银花则使他真正进入中药材行业。“那次经历是我最难忘的。它让我与药材结下了不解之缘。"阮鸿献回忆说。 1981年,阮鸿献为了多赚几块钱,将收获的十几吨甘蔗装上火车运到昆明去卖。 卖完甘蔗后闲逛时,意外地看到了那则收购金银花的广告。
回家后,他用两天时间采集了40公斤金银花,卖了240元。当时的240元钱,是厚厚的一沓,阮鸿献从里面抽出8毛钱,买了一碗过桥米线犒劳自己。
从昆明卖金银花回来的第二天,阮鸿献又有了另外的打算一一他告诉村里的乡亲:“你们快去摘金银花,我帮你们拿到昆明去卖,那里两元钱一公斤。 ”听说昆明能卖到两元钱,比本地整整多5毛,乡亲们自然很高兴。 虽然阮鸿献还只是个孩子,但大家还是积极响应。 当天,四五十个人就采到了100多公斤金银花。
从金银花开始,阮鸿献的财富积累之路顺利开始了。他走街串巷,到处收购药材,然后上上下下地在家乡和昆明之间奔忙,一年以后,红河州内全部药材都经由他手发往昆明,他成为不折不扣的“总经销商”。
从16岁到18岁,他每年骑坏一辆摩托车,然后换成微型车,20岁时换成私人小轿车“蓝鸟”。20岁,阮鸿献在省内药材商人中被称作一一滇南药王。
但阮鸿献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生意人,他心底还有一个未实现的梦想。
阮鸿献的梦想跟金钱无关,他想改变云南缺医少药、假劣药品泛滥的状况,让云南人吃到安全、有效的药,让生命不要因为缺医少药而无奈消逝。
危机中发展
1986年,阮鸿献在开远注册了“鸿翔”药材经营部,1991年在昆明菊花园成立中药材经营部,1994年鸿翔中草药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收购华龙商社···
从表面上看,鸿翔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在开远开了鸿翔药材经营部后,因为当时云南搞药材经营的并不多,且没有一个专业的药材市场,而当时的市场需求很大,包括市药材公司和省药材公司都从我们这里进货,量也很大,经常用车来拉,生意一度相当红火,我和伙伴们都很兴奋。
但好景不常,到1991年,菊花园中药材市场成立了,更多的买主有了,而卖主也有了。 我该怎么办?”在经过半年的思索后,阮鸿献进入了菊花园中药材市场,成立了鸿翔中药材经营部。“这下我们不能一车一车卖了,只能一斤一斤卖。
但我们慢慢发现,在昆明有个集中并且固定的场所,进行药材零卖赚的钱比原来更多,很多医院、药店都到我那里进货。但一年后,国家的一个文件,让我再次陷入了危机。”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文件要求,相关医院和药材公司在进药材时,必须从正规公司进货,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假冒伪劣产品。
“当时按政策我自己办不了公司,只有想办法承包一个。”阮鸿献狠狠心,花每年20万元的挂牌费承包了一个属于乡镇企业的公司-鸿翔发展公司。 从那以后,他的药材销售大幅增加。
1996至1997年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形成了大量的“三角债”,阮鸿献的公司也遇到类似情况,一两千万的货款收不回来。
有欠他货款的人说:“你要钱我没有,要药你就拉走吧。”阮鸿献再次有了对策-以货代款,先挽回部分损失再说。 他在云南省工商局注册了华龙商社,拿到了经营中西成药的许可证,这样一来,他收回来的成药就可以再找合作对象卖钱了。 他开始考虑自己办个零售药店。
连锁称王
1997年,鸿翔中西大药房在北京路开业。“那时候我做好了亏损半年的准备,没想到,头一个月药房就有7000元的利润。”阮鸿献在喜悦中开始了经营零售药店的梦想,随后,他又陆续收购了十多个药店。
考虑到当时市场上合格的中药饮片很少,阮鸿献自己投资办了一个中药饮片厂,向各家药店和医院供应中药饮片和汤药。
他还成立了红云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塑料袋包装、科技含量较高的药茶,如甘雪茶、薄荷菊花茶、玄麦茶、生脉茶,等等。
2001年,鸿翔药业走进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当年1月15日,云南鸿翔药业有限公司、一心堂医药零售连锁公司成立,从此,以“一心做事,以心换心”为经营理念的“一心堂"走近了昆明百姓。
“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它必须利用各种优势整合资源,这种资源包括自己的和别人的。别人的资源你无权整合,但你可以将它变成自己的-收购。”
阮鸿献的这一理论在2004年得以全面彰显。 这一年,鸿翔“疯狂收购”,不仅收购了四川攀枝花益寿堂医药连锁公司、云南英茂连锁药店,还收购了昆明生达制药有限公司,又收购了镇雄新都制药厂,成立了鸿翔红云药业公司。
收购自然比培育来得快。
就像之前“收购金银花比自己采购金银花少了很多工序,赚的钱也要多些”一样。收购药厂和连锁药店也比自己重新构建划算得多。
2005年,中国医药连锁行业最高级别的年会,由鸿翔药业承办并在昆明召开,奠定了位居大陆连锁药店16名的鸿翔药业在行业内的前沿地位。 阮鸿献和他的鸿翔又站在了另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同时,阮鸿献深以云南的药文化而骄傲,“在杨林有个纪念明代云南医学家兰茂的纪念馆,我还专门在杨林开了一个连锁店。”
他现在最想做的是修一个云南中医中药博物馆:
把我们的药物优势以博物馆的方式展示给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