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金融危机

2019-12-1618:19:20俄罗斯金融危机已关闭评论

危险的“休克疗法”

豪气盖世,声名赫赫的彼得大帝18世纪初的改革图新,使俄罗斯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俄罗斯百年来的落后状况。 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对彼得大帝的改革推崇至极,评价为“使俄罗斯腾空而起”。

冷战时期,前苏联也曾辉煌一时,成为当时能和美国和西方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苏联东欧剧变后,俄罗斯经济社会动荡不止,陷入深深的困境之中。政治强人叶利钦,或许能控制任复杂的政局,但对经济却一筹莫展,翻身无术。

然而,困局中又祸不单行,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大的金融风波(危机)。尽管这三场危机的规模和影响无法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相比,但三次金融风波的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垮台,甚至波及全球,产生全球连锁反应。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经济就不断发出告急和求援信号。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国内经济恶化,8月份俄罗斯金融体系到了濒危边缘。1998年8月17日,由于俄罗斯政府无法支付巨额到期债务,俄罗斯总理基里延科与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提高“外汇走廊”"上限,导致卢布贬值幅度高达50%。这一决定正好打开了“泄洪口",凶猛的洪水几乎摧毁了俄罗斯整个金融体系,俄金融市场投资者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已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引入经济领域, 当时玻利维亚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无止境地攀升,经济出现百分之十几的负增长,民不聊生,政局动荡。 萨克斯临危受聘,向该国献出锦囊妙计:放弃扩张性经济政策,紧缩货币和财政,完全放开物价,实行自由贸易,最大限度地实行私有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上述一反常规的硬措施,短期内造成经济的剧烈震荡,仿佛病人进入休克状态。 但随着市场供求恢复平衡,经济运行回归正常。两年后,玻利维亚的经济趋于稳定,逐渐步入健康的轨道。 萨克斯的反危机措施大获成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于是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 ,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形象地称为“休克疗法”。

前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俄罗斯联邦问题丛生,还背负着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经济发展之路泥泞坎坷。 叶利钦总统认为,俄罗斯要重振大国雄风,就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迅速扭转国内经济形势。 随即,叶利钦提拔年仅35岁的少帅盖达尔为政府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共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放开物价,是“休克疗法” 的重头戏。 第二步,实施“双紧”的财政 货币政策。这一步几乎和第一步是同时进行的。 第三步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

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 初期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可没过多久,消费品价格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上涨近70倍,引起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财政紧缩政策与物价改革几平同步出台。主要是开源节流 ,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统一税率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军费和办公费用,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 在货币政策方面,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理,企图抑制通货膨胀。

可是,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 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量是1991年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在大规模地推行私有化的过程中,通货膨胀加剧物价贬值,资产价值急速贬值,引起人们的恐慌,纷纷出售分到手中的资产,引起市场秩序进一步混乱,导致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

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GDP几平减少了一半,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投资环境也愈发恶劣,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百亿美元。 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排挤,俄罗斯产品仅占不到1%的份额。 居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一成,国民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 当时,身为总统的叶利钦在电视上大谈节俭度日的诀窍和经验,一时成为西方报刊嘲弄的笑柄。 据估计,俄罗斯人均GDP要达到葡萄牙 ,西班牙这些中等市场经济国家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还需要15年的时间。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