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银行业
1902年,克罗琳达的父亲约瑟夫.克涅尔在两人婚后第十年不幸去世,这大大改变了阿马迪的命运。当时,他32岁,凭借岳父留下的股份,阿马迪.基安尼尼进入哥伦布银行的董事会担任董事。
他换下了作为中盘商行业的注册商标——深蓝色牛仔布工作服,这身装束一直让他觉得很自豪,穿上时髦的白衬衫和黑西装服,意气风发地走进了码头附近的哥伦布街上的哥伦布银行的董事室。阿马迪虽然在短期内便得到了下属的尊敬和爱戴,但常因为意见不一致,和该银行的创建者夫坎西发生激烈的争论。
两人发生争论的原因,并不在于阿马迪年轻气盛,而在于两个人大相径庭的对银行经营方针的看法。夫坎西根本就不赞成阿马迪的建议和设想,因为他对这位年轻人一直有成见,几经摩擦,明争暗斗,阿马迪终于不幸败给了夫坎西,向银行提交了辞呈之后,阿马迪迈着大步跨出了哥伦布银行,同时心里盘算着:“大不了开一家属于我自己的银行!”
然而,创业的艰辛和风险有许多是阿马迪始料未及的。此时,大量从欧洲来的外国资本纷纷涌入旧金山,造成了当地的美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互对峙的局面。
美资银行中主要包括意大利裔移民夫坎西创建的哥伦布银行和沙巴波洛的意大利美国银行,以及经营铁路发迹的由查尔斯.库罗卡创建的库罗卡银行和作为夫坎西的坚强后盾的内华达银行。
而外资银行,则主要有三家英法银行,包括金融势力十分强大可支配伦敦、巴黎、维也纳和汉堡金融界的犹太人金融资本体系中的罗斯查尔银行,由法国人经营的伦敦及巴黎美国银行,由英国人经营的盎格鲁美国银行。旧金山的贸易界,当时被这三家外资银行控制着,但这些银行的兴趣根本不在储蓄和贷款上,而在投机事业方面。
在法国人开办的银行中,银行经理根本不屑于用英语交谈,而英国人开办的银行则压根儿看不上意大利移民众多的北海岸等地。
整个旧金山的金融界,这个时候呈现出一派战云密布、欲一试高低的景象,但在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旧金山开办一家新的银行,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阿马迪遇到的第二个大问题是创业资本来源不足。当初他转手出让自己的中盘商经营权时,得到了将近10万美元权利金,但距离创建一个银行所需要的资本,还差得很远。
阿马迪只好去找一位曾就业于美国国家银行的朋友,他是一位爽朗的爱尔兰人,名叫詹姆士.法根,已至中年,却笑口常开。阿马迪在经营中盘商生意时,曾在他所服务的银行里开过户头,两人的关系很好。因此,阿马迪总是模仿意大利式称呼亲昵地叫他“贾克摩”而不称“詹姆士”。
一走进屋,阿马迪便迫不及待地说:“我决定开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能不能教我开银行的方法?”贾克摩一如既往,二话没说,先是哈哈大笑起来,但笑声立即打住,因为他被阿马迪的眼神所震慑,阿马迪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瞪着双眼,像要吞噬对方似的。
那次谈话的结果,连熟知阿马迪的贾克摩也感到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他咕哝着:“没有大股东的银行,这哪是正常人的想法。”但事实上,这决非是不可思议的事,阿马迪.基安尼尼和别人打出的牌不一样,他通过让鱼贩、油漆工等1000多个股东的加入,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并确立了为大众服务的银行宗旨。
一位常以报道内幕消息而闻名的优秀作家约翰.根舍就这样评论过他:“基安尼尼并没有个人资产,这是与摩根不同之处。基安尼尼终其一生,从未去过俱乐部,也没有加盟银行工会,这并不是因为美国社会孤立他,而是他脱离了美国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