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奇力
斯卡蒂那商行的业务发展迅速,不久便赚了很多钱,这是由于店面坐落在靠近瓦夫的华盛顿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更重要的,则在于斯卡蒂那父子的苦心经营。
黎明前瓦夫码头总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船只或货运车抵达后,多色人种便混杂到一起,有意大利人、爱尔兰人、中国人、葡萄牙人、叙利亚人、黎巴嫩人、罗马尼亚人、智利人等,另外还有俄罗斯人和犹太人,简直如同一个大战场。
中盘商最忙碌的阶段是凌晨到正午前这段时间。正午时的店里是空无一物的,因为在正午前就必须把从瓦夫买来的商品卖给批发商,这些批发商们乘货运马车到店中取货。
中盘商成功的秘诀,在于讨价还价,尽早分辨货物的品质,确切掌握批发商的需要,并且在不赔的情况下,比其他的中盘商抢先一步降低12美分的卖价,这些都要依靠长年累月的经验才能培养出来的商业敏感,而阿马迪很快就抓住了窍门。
不仅如此,每天正午以后,阿马迪总是向店里一位名叫提姆的苏格兰籍老掌柜请教,不久,他们成了好朋友,并且阿马迪从老掌柜那儿学会了簿记,增添了经营管理的才干。
斯卡蒂那商行逐渐兴旺起来了:它凝聚着阿马迪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精神,15岁的他已被人们刮目相看,称做“斯卡蒂那小开”。
阿马迪被同行们称做“斯卡蒂那小开”后不久,又赢得了“凌晨的商业奇才”的雅号,而这时他不过才17岁。
商业奇才最初得出的“基安尼尼商法”第一号秘诀是,详细记录在瓦夫码头靠岸的船只种类和靠岸时间。他在记录中写道:“凌晨四点,罗马尼亚船到站开始拍卖蕃茄,要特别小心罗马尼亚人,因为在他们的蕃茄中曾经发现蛇,中国人和犹太人对价钱锱铢比较,中国人甚至比犹太人更苛刻一些,叙利亚人、黎巴嫩人也对金钱相当仔细;但更要小心不要被阿拉伯人骗了……。”
作为经营果菜生意的中盘商,“基安尼尼商法”的第二号构想是,在未收成前就与农民订立收购作物的契约,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社会对果菜的需求量愈来愈大,这时,阿马迪的着眼点已不再是拍卖市场,是供应果菜的新开发地区,而销售目标则集中在萨克拉门多。
他直接骑马到内华达山麓溪谷地带的萨克拉门多盆地去做契约买卖,与每天清晨站在旧金山的瓦夫码头上等待顺萨克拉门多河而下的果菜船比较,一方面可以取悦于农民,另一方面价格也便宜了许多。不过,由于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这种投机商行为势必要冒很大的风险,阿马迪时常思考着这个问题,该如何将这种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阿马迪总是亲自骑马前去做生意,而不采取搭船溯萨克拉门多河的方式,这是因为散落在萨克拉门多盆地的农家,并不只限于萨克拉门多河畔。而且骑马前去,速度比乘船快得多。虽然那时候还没有“时间就是金钱”这个口号,但阿马迪总是把时间看得胜过一切。
一到达目的地,他就立刻展开谈判。“霜害的可能损失,由双方共同负担,我所出的价码可以说是最公正合理的了。你不吃亏,我也不至于平白损失,而我绝对没有想占便宜,大捞一笔的意思。”听了阿马迪这番颇具有说服力的话以后,大多数农家都首肯交易。
阿马迪从不说谎,因此很受对方信任,尽管其他中盘商也极力想和农家达成买卖契约,但他们都不是阿马迪的对手。常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阿马迪每签完一份契约,就在这户农家的门上贴一张大纸,上面写着“您辛苦了!该农家已签订契约。斯卡蒂那小开上。”晚了一步的中盘商看了纸条,都恨得咬牙切齿地说:“这个乳臭未干的混小子!”
“商业奇才”的另一项得意之作是,使原本在加州极为罕见的柳橙和葡萄柚成为加州的特产,使葡萄柚占领全美餐桌。
1887年的一天,刚过正午,斯卡蒂那商行店里空了下来,阿马迪整理完床铺,清洗完马匹,便坐到桌前专心致志地在纸上书写着。“喂!阿马迪,你一个人埋着头在写什么?对啊,你年纪不小了,是该写情书了!”斯卡蒂那站在阿马迪背后笑着问道。
“不错!是‘情书’!你知道吗?听说最近市场上对柳橙和葡萄柚有了新的需求,说到柳橙和葡萄柚,听说圣阿那的塔斯丁公司的品质最好,我们买进来看看,好不好?”阿马迪说。
“柳橙、葡萄柚?圣阿那?那不是在洛杉矶以南30英里的地方吗?”
“我打算和他们直接交易,所以才写‘计划书’的。反正塔斯丁公司也不可能把货运到拍卖市场吧。”“傻瓜!天下哪有这种笨蛋会大老远地把柳橙从圣阿那运到旧金山来呢!”
“圣阿那的人口少,所以需要量不多,不过,只要能运到旧金山来,售价一定会提高很多,这种新品种的水果扣掉运费后也一定还大有赚头。”
斯卡蒂那对直接经手新产品柳橙和葡萄柚的构想,事实上很感兴趣,但仍用半嘲弄的口气开玩笑道:“要是真的赚了大钱,我就给你买金表!”
不久,柳橙和葡萄柚从圣阿那送到了斯卡蒂那的店里,阿马迪的“情书”攻势果然奏效了,此举不仅使柳橙和葡萄柚成为加州的特产,使葡萄柚成为全美家庭早餐不可缺少的食品,同时也使斯卡蒂那商行名声大震。于是,斯卡蒂那眯着眼,高高兴兴地进城给阿马迪买金表去了。而这时的阿马迪,年仅17岁,真是个令人惊异的商业奇才。
1892年,22岁的阿马迪通过不时地送去鲜花和拿手的情书战术,战胜了情敌,赢得了一位年轻女孩的芳心,终于与克罗琳达.克涅尔结成眷属。后来他们俩生了三个孩子,长子叫马利欧,次子叫巴基尔,女儿取名为克蕾亚。
克罗琳达家在旧金山北海岸是个有钱人家,阿马迪的中盘商事业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就经济状况而言,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但是,克罗琳达的父亲作为哥伦布储蓄暨贷款银行的创始人,却对阿马迪后来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银行界巨子起了积极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