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童年
阿马迪7岁以前的生活,一直是清寒但欢愉的。清寒磨练出勤劳,而欢愉则来自奋斗后的收获。阿马迪每天早晨5点就得起床,除了星期天,每天早上他都要和父亲一起将杏子用货运马车拉到运河岸边,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当时,在旧金山的码头形成了一个拍卖市场,这是由于各种蔬菜和水果都要从运河岸输出。第一班船在早上7点半开出,如果迟到就不能交货,所以父子俩人每天天没亮就得起床,赶完早市,阿马迪便到圣母院小学上课。这是一所小得不能再小的学校,它总共只有一间教室。
阿马迪在学校的成绩中等,他对于如富尔顿发明汽船、或富兰克林发明印刷机这样的课程,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倒是数学成绩很突出,一直是全班第一。放学以后,从下午直到黄昏,阿马迪都在田里帮忙犁田、引水灌溉,样样都干,是父母不可缺少的好帮手。辛勤的工作、规则性的生活和父母勤劳奋斗精神的影响,为阿马迪日后成功、扬名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77年的一天。在阿马迪和父亲辛勤耕作的田地里,突然“砰”的一声枪响,震耳欲聋,似晴天霹雳。阿马迪顺着枪声传来的方向跑去,只见父亲倒在田间,鲜血流了满身。“爸爸!”阿马迪拼命叫唤着,然而父亲躺在他小小的胳臂中,再也不能回答了。
葬礼过后,阿马迪才从母亲那里得知,杀害父亲的凶手是同村种植葡萄的意大利移民,而动机仅仅是为了1美元的借款。长大以后,阿马迪.基安尼尼并不常提起父亲因为1美元而招致的杀身之祸,然而这件事在他心上烙下的伤痕是无法抚平的。
父亲去世后,母亲维吉妮娅这个坚强的女子,她一人将三个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40英亩的果园也弄得井井有条,称得上是女中大丈夫。7岁的阿马迪身上的担子也不轻,每天要代替死去的父亲在田间浇水、除草,骑着马在田间来回奔忙。现在,他每天起得更早了,清晨4点半左右他就同母亲一起搭乘货运马车,把杏子送到运河岸边。
这时,同村的意大利移民中,有一个26岁名叫斯卡蒂那的青年。他在圣诺耶的货运马车行工作,十分同情维吉妮娅母子的遭遇,便把自己的马车借给他们用,那是他当时的惟一财产,他也用这辆马车在城中承揽运输业务。
斯卡蒂那非常爱这位22岁年轻漂亮的寡妇,尽管他知道维吉妮娅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仍然向她求婚。维吉妮娅答应了他的求婚。阿马迪和斯卡蒂那虽是继子与继父关系,斯卡蒂那却把小阿马迪当成知己好友;阿马迪则叫他“爸爸”,这个称呼里仿佛隐含了“老板”的意思,此后,阿马迪一直叫他“爸爸”,直到1929年斯卡蒂那病逝。
1879年,即维吉妮娅和斯卡蒂那结婚后的第二年,他们将阿尔比索的果园和房子卖掉,带着三个儿子搬到了圣诺耶镇。维吉妮娅之所以想搬家,主要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想趁此机会去碰碰运气。
三年以后,大约是1882年左右,维吉妮娅劝说斯卡蒂那说:“到旧金山去吧!在旧金山你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旧金山很快就要发展起来。”于是,斯卡蒂那在旧金山买了一栋两层楼房,并到一家名叫葛里商行的果菜批发商店里工作。
过了不久,维吉妮娅又一次向斯卡蒂那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早些辞掉货运工的工作吧!亲爱的!你不妨试着自己当批发商!”对于12岁的少年阿马迪.基安尼尼来说,这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批发中间商的生活极不正常的,而且十分辛苦,他们必须在半夜12点,或者说是凌晨零点开始工作,每当夜深人静之际,人们还在甜蜜梦乡的时候,斯卡蒂那父子俩喝过浓浓的咖啡,就赶着货运马车来到瓦夫码头,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等候船只的到来。
黎明前,首先到达的是沿圣瓦金河和萨克拉门多河顺流而下的船只。早上8点钟左右,从阿尔比索开来的船只靠岸。在瓦夫码头,拍卖市场的交易在船只一靠岸就开始进行了,喧嚣的人群随着每一艘船的靠岸而来回涌动。在充斥着买主与卖主讨价还价的嘈杂声的拍卖市场中,阿马迪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向继父请教,继父很有耐心,总是不厌其烦地把拍卖用语、辨别果菜品质及喊价的方法教给阿马迪。
拍卖结束后,他们便顺道在瓦夫的小摊上吃完早点才回家。瓦夫码头的早点对阿马迪而言是别有意义的,因为早餐经常有生蟹和生鱼,总是吃得不亦乐乎。阿马迪回到店中后,还要清洗完马匹和货架后再到学校去上课。
阿马迪小学一毕业,母亲就送他进了一所六个月的短期实务学校。这时,在维吉妮娅的再次鼓动下,斯卡蒂那卖掉了旧屋,买下了旧金山格林街42号的房子,新家坐落在被称作北海岸的旧金山湾八口处附近,位于旧金山市街最北端。这一带的意大利移民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此地也是旧金山被称做“约尔巴.布耶那”时的港都发源地。新家形状像海湾一样,窗子向外突出,很是壮观,在少年时代基安尼尼的心目中,这是最引以为荣的。
继父开了一个店,店名叫“斯卡蒂那商行”,做的是中盘生意,这是父子俩最擅长的行业,阿马迪只上了5个月便提前从实务学校毕业,到店里工作,成为一个好帮手,开始了父子联手创业的时代。虽然这时他才15岁,但已有一副成年人的体格了,他身高6英尺(约185厘米),体重170磅(约77公斤)。
阿马迪.基安尼尼长得极像生父路易斯.基安尼尼,高挺的鼻子,稍长的四方脸,轮廓分明,瞳孔很深,两眼之间几乎没有距离,三角眼睛总是从深处泛出冷冷的光芒,这点倒是酷似母亲维吉妮娅。此外,15岁的阿马迪性格快活爽朗,从不叫苦,这大概又是来自乐天派的父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