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银行,最初是蒋介石“剿共”的产物。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毅然走向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道路。毛泽东等人在江西井冈山点燃起燎原星火,中国革命从此又走向一个新的高潮。蒋介石在用武力制服各路新旧军阀后,突然发现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已成为心头大患,可是,从1930年开始,他亲自坐镇汉口、南昌组织几十万大军对红色根据地进行“围剿”,结果,损兵折将,屡次败阵而归。
1932年冬季,蒋介石进行第三次“围剿”又遭到失败后,为了准备第四次“围剿”,决定从经济上支持逃亡地主“还乡”,以此来击败红军,稳定自己在农村的统治。但是,这些逃亡的地主与共产党作对,有的田地被分了,有的房屋被分了,“回家” 就需要钱, 并且组织地主武装买枪买弹药也要钱,于是蒋介石积极筹备了一个农村金融组织。
不久,他以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的名义颁发了一个<匪区内各省农村金融救济条例》,并且,发布“训令”,说:“本部当经决定,创办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并制订农村合作社条例、章则,颁布施行。"然而,成立四省农民银行,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并不是一件易事,最快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农村地主豪绅,经过战火,又急待救济,因此,蒋介石又指令“剿总”在四省农民银行还没有成立之前,先在“剿总”内部设立了两个训练机关,一个是农村善后讲习会,一个是农村合作人员训练所。
1932年10月,两个训练机关相继开学,农村善后讲习所专门召集登记的县长和中央政校毕业学员参加讲习,为期两星期。 讲习内容是“三省总部新法规精义”及“三省政制改革与财政改革"诸内容,尤其注重“农村金融救济及农村合作问题”。农村合作人员训练所,在豫鄂皖赣四省中各招考一百人,受训四个月,实习两个月。训练内容,差不多完全是合作金融方面的课程。这两个训练机关就是为了农村合作及金融设施预备人才。11月,蒋介石义设立三省总部农村金融救济处。这个救济处主要是办理农村金融紧急救济,一是帮助地主豪绅“还乡",二是促使农民从速恢复生产。
农村金融救济处成立后,豫鄂皖三省又根据“剿总”的命令,在15个县分别设立了救济分处。这组织虽然不大,贷款也不算很多,但是收效很大。至于办理干部人员,完全是农村善后讲习所的学生。
两个月后,筹建四省农民银行的工作就开始了。“剿总”农村金融救济处与四省农民银行筹备处在汉口宁波同乡会开始办公。
农村金融救济处共分三个组, 即:调查组、稽核组、总务组。 四省农民银行筹备处附设在总务 组内。 救济处包括筹备处共约 50 多人。
1933年春,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又惨遭失败。为发动第五次“围剿”,又经过几个月的所谓“经营缔造”,1933年3月,宣布成立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
同时公布条例,指定农村金融救济处处长郭外峰兼任四省农民银行总经理。
这个郭外峰,是蒋介石的浙江宁波老乡,他是个混血儿,其母是日本人。郭外峰在日本开豆腐铺子起家,辛亥革命前,他在日本横滨任道清银行买办。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时,他曾设法把一些革命宣传资料带回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在上海与虞洽卿、闻兰亭效法日本,设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标金、公债、股票等业务。这是中国第一个最大的买空卖空的投机场所。当时,蒋介石仕途无进,失意落魄,与陈果夫、戴季陶等人在交易所进行投机买卖,做了该交易所第四号经纪人陈希曾的代理人,在交易场上买空卖空,蒋郭两人就是在证券交易所认识的。
不久,蒋介石交易所投机失败,负债累累,在上海无法立足。这时正好孙中山在广东招兵买马,蒋介石于是决定一走了之,到广州投奔孙中山。临行前,郭外峰送给他一笔数目不少的旅费,并且代蒋了结了上海的债务。因为有这样一段关系,蒋介石一直就把郭外峰视为救命恩人。1932年,“剿总”成立农村金融救济处时,蒋介石就任命他为中将处长。现在,又派郭外峰兼任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总经理。
蒋介石之所以迫不及待设立农民银行,目的就是用金钱笼络人心,防止共产党的思想在农村渗透,“务使人人......成为三民主义之忠实信徒,即使奸党有意煽动阶级斗争, 亦无所施其技。 故农村应 致力防止阶级斗争,实现永久和平"。
4月1日,四省农民银行正式宣告成立,并且开张营业。
郭外峰手下的农村金融救济处的绝大部分人员都被任命为四省农民银行的“官员”,救济处的业务和账表都由四省农民银行接了过来,但是,见过世面的郭外峰嫌原办公地点太少于是从宁波同乡会迁移到湖南街。原来,农村金融救济处没有牌子;现在,它在门口还挂上了“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的牌子。实际上,四省农民银行一出笼,农村金融救济处就不存在了。但救济处的“关防”图章还继续使用,一直使用到1935年4月1日,四省农民银行改组成为中国农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