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发展建立“现代”王国
20世纪50年代末期,郑周永的建筑事业刚具规模时,他发现水泥是影响建筑业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和提高“现代建筑”的竞争能力,他决定开办一座现代化水泥厂。1958年10月,他在丹阳买下了总储藏量为8200万吨的五个石灰石矿井,并指派刚从美国毕业回国的三弟世永负责水泥厂的筹建工作。
1964年7月,丹阳水泥厂竣工生产。由于建厂时,郑周永就考虑到未来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他全部引进美国的最新设备,获得使用KS标记的权利。同年12月,该厂生产的“虎牌”水泥打入国际市场,为他赚回40万美元。水泥厂的成功,使郑周永的“集团化”欲望更加强烈。
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值朴正熙政府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政府极力支持发展汽车业。1962年韩国发布汽车工业保护法,并制定了发展汽车工业的五年规划。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韩国的汽车业一直停滞不前。
1966年4月,遍布世界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为了在韩国占有一席之地,曾派员到汉城进行考察。靠汽车修配立业的郑周永,很早就想在汽车界干出一番大事业,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指派正在美国联系水泥业务的郑世永速就此事与福特公司商谈合作。
福特公司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调查后,认为郑周永对汽车业不仅了如指掌,而且还是行家。1967年2月21日,双方签订了一项技术合作协定,同意联合生产汽车。
1967年底,郑周永投资5000万韩元在蔚山买下一块地,1968年3月破土动工建厂,当年11月他们合作生产的首批产品——“柯蒂那”牌轿车就冲向了市场。这种高效率就连福特公司也大为震惊,因为他们预言量产的时间最低也要3年。
1970年因汽车零件自制率问题,郑周永与福特公司发生严重分歧,向来满有骨气的郑周永,一气之下与福特公司分手。他向“现代汽车”发出了全部自制的命令并亲自带队前往欧洲、日本寻求技术转移、网罗人才。
1976年1月第一批完全自制的“福尼”牌轿车出厂,韩国成为世界上第16个汽车自制国。“现代汽车”也很快成了日本、美国、德意志联邦等同行的强劲对手。
20世纪60年代末期,郑周永在深思熟虑地研究后,对造船业开始感兴趣了。尽管他对造船业一窍不通,但他认为,造船与建大楼似乎有共同之处,轮船无非就是能在海上行动的“钢铁大楼”罢了。
来自英国权威机构调查证明,随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石油运输业将会突飞猛进,油船的供需失调将会更加严重。预计1975年,世界船舶总吨位需求达7600万吨,到1985年,更高达11900万吨,而世界目前各国的造船能力是远远满足不了的。这样,郑周永决定插足造船业。
1970年3月,郑周永成立“造船事业部”,同年12月他与副社长权奇泰出访西欧,经过与挪威、德意志联邦、英国等造船商接洽后,1971年9月,他与英国的埃普勒道公司及斯克特里格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1972年3月,现代集团“蔚山造船厂”开始筹建,到1973年3月,先期工程准时完工,郑周永便一边建厂一边造船。
一年之后,蔚山造船厂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和首批建造的两艘超大型油轮命名仪式,韩国总统朴正熙与夫人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出席了典礼仪式,总统夫人陆英修女士分别把两艘油轮命名为“峨特尔莱蒂”及“伯伦尼斯”号。
轮船在一片欢呼声中下海启航了,它象征着郑周永的“现代集团”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政府为了表彰郑周永的杰出成就,同年4月,授予他韩国企业界最高荣誉勋章“金塔产业勋章”。
继汽车、造船业之后,郑周永在国内又实施了一系列的兼并和开发计划,到20世纪80年代初,郑周永名下的公司,已有现代建设、现代汽车、现代造船、现代重机、现代精工、红川制铁、高丽化学、亚洲商船、京一产业等26家企业。在美国杂志统计的500家大企业中由1977年的278位一跃成为第98位了。
1980年,现代集团的营业额更突破1兆韩元的大关,并开始进军电子业。郑周永正是靠着这一永不休止的开拓精神,在韩国的工商界中建起一座财气灿烂的金字塔——“现代”王国。
郑周永事业上的成就,使他成为国内外知名人士,他先后获得过韩国庆熙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忠南大学名誉经济学博士学位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名誉经济学博士学位,也多次获得各国政府颁发的奖章。
1987年2月9日,郑周永退居二线,担任“现代集团”名誉会长,将“现代集团”的大权转移给三弟郑世永。郑周永既有五弟一妹,又有八子一女,这为“现代集团”的家族管理提供了方便。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现代集团”的高层领导逐渐由创业的“永”字辈过渡到第二代的“梦”字辈,然而作为“现代集团”的创造者,郑周永只要一息尚存,“现代集团”这条巨轮必然仍会沿着他所开创的航线前进。
郑周永作为一位大企业家,其经营哲学自是丰富多彩的,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信誉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策略;其次,他有远见,能掌握趋势,使他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巅峰;而他的毅力、韧性与魄力,同样不可忽视。
从他的白手起家的经历中,留给世人的仿佛是一幅雄才大略者的典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