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划地自限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刚刚恢复元气的郑周永,试探性地向海外涉足。1963年他派三弟郑世永前往越南、泰国活动,因为当时美国在越南的战争不断升级,曾靠承建美军军营起家的郑周永,仍然希望在越南、泰国再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然而,由于缺乏国际竞争经验,在几次投标中,均因报价过高而相继败北。
1965年郑周永亲赴泰国,几经较量,终于打开了泰国、越南的建筑市场,然而迈向海外的第一步就出师不利。
由于国外的施工条件艰苦,质量要求苛刻,再加上后勤工作不能得到及时保障,他在泰国、越南及其他的海外工程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麻烦。因而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海外挣扎了近十年的“现代建设”,尽管打开了一点点局面,但是损失惨重,在60多亿元的承包工程中几乎全都出现赤字,最终亏损数亿韩元。
有着远大目光和执着追求的郑周永,对此并未过分在意,他认为这些损失不过是“现代建设”冲向海外所预交的一点点“学费”。如果就此止步,损失将是绝对的;只有大胆地向前迈进,才能换来成功。
尽管郑周永对开拓海外的前景充满信心,但是他这种冒险精神还是在“现代集团”内部引起了不同意见。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现代建设”是否进军中东问题上,郑周永与公司第二号人物其二弟郑仁永之间发生了严重分歧。
郑仁永性格和顺,老练稳重,自他担任公司二号人物以来,一直主张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发展策略。他认为“现代集团”发展到现在已具一定规模,不应当再有大起大落,要尽可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风险。十几年来,“现代建设”在海外并未得到什么甜头,况且,中东的主客观条件更为复杂,不久前进入中东的“三焕企业”已经知难而退,因此,他竭力反对进军中东。
郑周永急于打进中东,则有他的另一番想法。早在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各国展开石油战以来,就引起了郑周永的注意,他曾向许多中东问题专家进行咨询,得知阿拉伯国家在石油涨价之前,就秘密制定了一个“美元回归”政策,拟定出一项预算高达3400亿美元的中东开发计划,目的是使因石油涨价而迅速流入中东的美元能尽快用出去。
当他看到“三焕企业”和“韩国建业”先他进入中东时,便十分着急。后来“三焕企业”在中东受挫,他则认为与以前他在泰国一样,属于经验不足,不是什么决策上的失误。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到中东去冒险。
1976年2月,郑周永飞抵巴林,亲自谋划指挥了一场充满惊险的“朱拜勒产业港工程”的竞标战。
由于此一工程规模宏大,造价昂贵,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建筑商的垂涎,通过严格筛选,美、英、法、荷兰、德意志联邦等国家已有九家著名公司人选投标,郑周永的“现代建设”则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才好不容易补进投标队伍。强手林立,竞争激烈,能否中标,形势难料。
“现代建设”在中东以前除了承建过巴林“阿拉伯船舶修配厂”和“沙乌地海军基地”两项工程外,它再没有任何业绩能作为竞争资本了。因此,要打胜这一仗,必须依靠周密的谋划。郑周永决定采用“冒险”与“策略”相结合的原则同对手一比高低。
首先,郑周永利用“假情报”的方法向竞争者施放烟幕弹,以虚假的投标情报扰乱对手阵脚。这项宏大工程,按当时一般报价,至少要在15亿美元以上,按照投标规定,中标者需要预交工程投标价格2%的保证金。竞争者各自报价都相当秘密,都想透过对手筹集保证金的数目来判断其报价。
尽管郑周永的“现代建筑”是一个迟到者,但是,他的参与还是免不了引起他人的恐慌。因此,有的公司表示愿意与他合作,一起承包工程;也有的干脆提出,只要他退出竞争,马上支付一笔可观的现金作为补偿,法国的斯比塔诺尔公司最为积极,他们委托郑周永的朋友“大韩航空公司”社长赵重勋劝说郑周永,15亿美元之巨的工程,一旦失手,“现代集团”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重勋的劝说没有效果,然而法国人却借此接触,知道此时的郑周永正在为4000万美金的保证金而奔波。法国人立即判定“现代建筑”的投标报价可能为20亿美元左右,至少也是16亿美元。然而,这正中了郑周永的反问计,他故意透过赵重勋的嘴传播假情报。
报价到底应为多少?郑周永也尚未确定。报的过高,显然没有竞争能力;过低又有亏损的危险。事实上报价问题确实使郑周永为难。因为承包这种大工程,对于“现代建设”而言这是第一次。该工程分水陆两部分,特别是水上部分的海上油船停泊设施,“现代建设”别说是营造、估价,就连见也未见过,要拿出科学而精确的报价谈何容易。
不过由于事先从工程说明书上知道水上部分是由钢铁结构组成,他们只好把在韩国修建广播发射台的经验作为参考,同时参考了其他建设公司就该工程的报价情报,初步定为12亿美元,但是郑周永仍没有最后确定。他一向认为,在投标报价问题上,不同于比赛,它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要想得标,报价一定要有充分的竞争力。因而,郑周永对原拟报价12亿美元先后进行了两次削价,最后定为8.7亿美元。
郑周永愿冒此巨大风险,不是毫无道理的,他感到此次投标成功对他意义重大。首先,一旦投标成功,他就在世界强手面前成为赢家,这对于“现代建设”立足中东及世界将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其次,一旦工程承包后出现亏损,对“现代建设”来讲也未必就是损失,因为至今“现代建设”还没有承建过这种工程,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了今后的发展,再交一次“学费”也是值得的。
郑周永的报价实在太低,低得连一向不敢违背指令、此次负责投标工作的田甲源迟迟不敢落笔。他认为至少应当保持在第一次削减的标准上,即9.3114亿美元才是合理的。然而,郑周永毕竟是会长,他在“现代集团”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到底该按会长的8.7亿美元投标还是按自己的标准投标,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投标开始了,郑周永一行来到会议室,与其他对手一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结果揭晓。就在这最后一刻,不容田甲源多想,他毅然决然地自行其事,在标价价格表上写了9.3114亿美元,他实在不想看到郑周永呕心沥血建起的“现代”大业遭受损失。他下定决心,一旦失败,宁愿投海以谢同仁,但他感到这个价位也大有获胜的可能。
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郑周永有些坐立不安,田甲源更是如坐针毡,当他听到主持人说美国布良埃得鲁特公司,报价9.444亿美元时,不由眼前一黑,脸色苍白的到走廊上自责。
就在这时,一名助手郑文涛举着用手指组成的“V”字,激动万分地从会议室跑了出来:“我们胜利了!”。原来美国的报价分两部分,仅水上部分就是9.444亿美元,现代建设获得了承包工程。
郑周永就这样打开了中东局面,除了阿拉伯等国家之外,就连一向与朝鲜保持密切关系的伊拉克,也把韩国的这位建筑商视为座上宾了,使他成为伊拉克头号建筑承包商。
“现代建筑”从此得到了长足发展,1976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大关,达1261亿韩元,1977年在美国杂志评选世界500家大企业时,它一举荣列第278位;1978年在世界最大建筑公司排名中,“现代建设”列第4位。
郑周永事业的成功,除了他与同仁们共同努力之外,还与郑周永自身所具备的两大特点分不开,那就是无畏的冒险精神和广泛的事业兴趣。
正是由于这两点的有机结合,使他连续不断地从兴趣中产生梦想,从梦想中凝聚胆量,以胆量驱动执着的追求和探索,从而使他的事业由点到面,由小变大。郑周永靠汽车修配立业,靠工程建筑起家,但他并没有把自己仅限制在这些行业之中,实际上,他心中早就勾画出自己事业的轮廓,他要创立一个多角化的集团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