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东印度公司
1 东印度公司是如何诞生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 东印度公司显得非常重要, 它是现在资本主义商业公司的开山鼻祖, 现代国际社会上发展风头正劲的跨国公司都带有它的影子。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在这里了解一下它的情况。
历史上, 英国,荷兰都曾建立过东印度公司, 但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影响尤其大。 荷兰的国土面积并不大, 在800 年以前, 这里是一片没有人烟, 而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 泊。 从 12 世纪到 14世纪, 它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400年前,也就是17世纪,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国家,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 “海上第一强国”。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欧洲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种类大大增加, 包括亚洲的丝绸织品、 香料、 棉花、 茶叶,美洲的黄金、 白银、糖、 烟草、 染料、 毛皮, 非洲的黄金、象牙等。 海外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要量急剧增加, 如欧洲的奢侈品、 武器 以及各种手工业品, 这些商品的贸易量都大大 增加了。 当 时的欧洲各国兴起海上冒险, 探寻世界地理, 发展海外的商机,与东方贸易更是人们眼中有利可图的事。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城市威尼斯、 米兰等商业中心的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 西班牙的塞维利亚、 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所取代。 “商业革命” 引起欧洲社会大变动, 荷兰面对“商业革命” 引起航运业和商业空前兴旺的形势, 抓住契机,把发展世界商贸确定为基本国策。
16世纪的葡萄牙在东南亚地区已有殖民地与商业发展。 为了直接到东印度群岛进行香料贸易,不甘落后的荷兰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探险航行。 1594年~1597年,荷兰人巴伦支为探寻一条由北方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路, 曾在北冰洋地区进行了三次航行, 并到达新地岛,后来人们把那个地区命名为巴伦支海; 在南半球, 勒美尔和斯考顿于1616 年到达美洲极南部的合恩角。 荷兰人要沿着葡萄牙人的航线到东方去,必须要有可靠的资料, 可是葡萄牙人将这些资料严加管理。1504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颁布法令, 严禁地图中包含有关刚果航线的任何说明, 凡是泄露这类情 报的早期地图均被 销毁或篡改。尽管如此, 秘密还是被泄露出去了, 荷兰人林索登曾 作为葡萄牙大主教的仆人在印度生活了7年,他于1595年发表了描绘世界地理情况的《旅行日记》,使葡萄牙保守了近一个世纪的秘密变成了常识。
利用这些信息, 荷兰商人开始了往东印度地区的发展。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 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合并成为一家联合公司, 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 西至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 为了融资, 公司发行股票, 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 东印度公司聚集了650万荷兰盾的资金,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甚至, 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成千上万的国民之所以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存在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 一方面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2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制本质
东印度公司虽然已经变成了历史的一道风景, 但它带给西方商业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把人类在军事上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带进了商业运作,这些经验包括决策精准及时、组织结构高效、后勤供应充分、 鼓舞士气恰当以及情报收集和运用得当。
那时的东印度公司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民营企业” , 里面掺杂了皇亲国戚、 地方大员的各种因素,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权贵资本主义” 。 同时它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公司, 而是集政治、军事、 商业为一体的组织机构。 也就是说, 资本主义自崛起时, 就不是纯粹的“政企分开”, 而是“军政企一体”。
这样做, 主要是为了整合当 时的各种资源, 为商业运 作保驾护航。 因此, 整“合" 各种资源于一体, 而不是“分”而又“分”, 这种运作模式是它发展的一个关键。
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是一个皇家授权的垄断企业, 但它也是最早的股份制公司, 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金融操作和管理方法。 刚开始它采取了一种按船队融资的股份结构,后来(1657年)过渡到整个公司的有限股份制。17世纪末(正式的股票交易记录从1693年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就开始在伦敦非正式的股票交易场所公开交易,后来成为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1773年) 后最早交易的股票之一。 除军事强权以外, 这些特点也是现代成功的跨国企业所具备的要素。 可以说, 东印度公司让商业从家族小商小贩时代跃进到现代大规模的、全球化的集团操作。 这就是东印度公司崛起史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股份制公司管理是东印度公司发展最主要的特点。 股份制 实质上就是一种“合作制”, 当然不是“劳与资的合作, 而是 “资”与资"的合作。
认真分析股份制企业的经济结构, 我们可以发现, 从思想意识上讲,股份制兼有“私人经济” 与 “合作经济” 两方面的特点。在股东入股前,其资产属于私人占有, 如同独资经营, 属于私人经济。当股东决定投资某个公司时, 其投入的资产就融入了公司的整体资产中,这里面不光有自身的投资, 还有其他股东的, 是共同的合股资产。 这里产生了两个产权概念: 即 “私人产权" 与 “公司产权”。 与此相对应的思想意识也是两个, 即"私人利益” 与 “公司利益”。
股东关心自己的私人利益是应该的, 这也是 “私有制” 能够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原动力。 股东可以处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私人产权” 财产, 即股票投资额, 可以转让、 出售, 可以 增持,也可以通过规定的途径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 管理。 但是股东不能对“公司产权” 的其他部分, 即超出自己投资额的其他产权 进 行处置。 因为这是属于其他投资者的公共财产, 否则就是侵 犯其他投资者私人产权的行为。 因此, 在股份制公司中,股东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东印度公司的诞生催生了股份制公司的管理规则,首先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变 化, 创立了"公司利益”这个概念,提出了处理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关系的原则, 即股东(私人) 自觉维护公司利益, 并通过公司利益的最大 化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 股份公司的建立, 不仅仅是扩大了经济规模, 而且调动了公司内部各 股东共谋公司利益的积极性,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整合了公司的内部资源,使各方面都为实现公司整体利益而统一行动。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从个人经济行为向群体协作迈进了一大步。
同时, 股份制公司为股东及经营管理者的 行为制定了严格的规范, 以维护公司正常的运行秩序。 这种规范通过 订立公司章程, 确立公司的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成员的 行为,构建群体协作的运行秩序而得到体现。 它使公司成员 行为规范、 合 作有序, 秩序正常, 机构运行最优化, 既能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又能确保股东利益不受侵犯, 使合作( 股 ) 经营能够正常进行下去。 这种途径体现为同股同权、 平等对待, 股东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参与经营, 监督、管理公司的权力以及入股自由、 转让自由的利益退出机制。 与东印度公司同时兴起的还有资本证券市场。 这种市场的兴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强化与保障了股东权益, 分散了股东投资风险, 从而使得股份公司迅速扩大和成熟。
事实上, 我们考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崛起史, 就会发现, “国家" 在东印度公司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公司成立时, 政府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政府持有股份, 有为战争支 付薪水、 与外国签订条约、 铸造货币、 建立殖民地等权利,在近200年的时间里,对世界贸易有重要的影响力。 东印度公司每年给政府分红18%, 直到1800年公司正式解散, 其财产和债务由巴达维亚共和国承担。
3 东印度公司的见证
近代东印度公司的兴起, 代表着股份制商业公司的兴起。 股份制公司的产权基础是私有制, 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但是东印度公司带来了一个新变化, 那就是把几千年来互不相属的个体经营融合到了一起, 变成了基于私有制的合股经营。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变化, 合作经济这个新生事物出现了, 同时也带来了 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即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共同化。 观念的变化,使得人们在处理个人与公司利益时有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 即个人自觉维护公司利益, 并通过公司利益的实现来实现个人利益。 因为这一点, 资本主义公司就具有凝聚力, 资本主义股份制公司成为许多人的利益共同体, 变成许多资产者共同的集体事业, 使得国家、军队、 学校、 科研院所、工厂、 商店等融为一体, 从而调动许多人为这个共同的目标而统一行动。 因此, 资本主义的事业不但力量壮大了, 而且队伍扩大了, 变成了社会的群体协作事业。
最初创立的股票可不是为了给人投机或制造风险的, 而是一种为了有益的目的而降低风险的措施。 那是在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很多人知道靠帆船做海外贸易能赚很多钱,但最初只有国王或贵族才能负担得起。 很多老百姓也想来分一杯羹, 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少有人能独自负担得起一艘船的费用。 另外, 即使负担得起, 万一船沉了或被海盗打劫, 那就倾家荡产了。 于是人们想到大家合伙投资远 洋贸易, 每个人都可以入股, 这算是 股票思想的雏形, 但其实即使这样也不保险。
莎士比亚笔下《威尼斯商人》里的安东尼奥是一个富商, 和别人合伙弄了好几艘船出海。 他的朋友巴萨尼奥问他借3000块钱,他却拿不出,因为都投资到船上了, 于是只得向犹太人夏洛克借。安东尼奥心想,自己有这么多船,到时候肯定还得起, 便答应夏洛克如果还不出就割下身上的一磅肉。 结果很不巧, 船竟然都沉了。好在巴萨尼奥要这3000块钱是为了充门面,去向富家女鲍西娅求婚。 最后靠着女人的力量, 大家终于化险为夷。
莎翁的故事出版于1600年。 两年后, 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人把所有类 似于安东尼奥的商人联合起来, 同时为了筹措更多的资金, 面向全社会融资。 每个人手头只要有闲钱, 都可以去东印度公司投资, 公司则承诺有收益就给大家分红。于是, 连女仆都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而荷兰政府是公司的大股东。 由于东印度公司规模庞大, 不确定性大大降低, 即使有那么几艘船沉没, 也不会有 任 何一位股东倾家荡产。
之前我 们已经提到, 荷兰这家股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只属于东印度公司一家, 数年之后另一家名为“荷兰联合西印度” 的公司也成立并上市了。 顾名思义, 前者在东方做贸易, 后者在西方做贸易。 由于都是靠做贸易赚 钱, 自然而然就需要找大宗货物的买家。一艘船从出海到回航至少好几个月, 经理们总不可能先在家睡上几个月的觉, 等到船靠岸了再开始找货物的买家。 他必须在空闲的时间内找到买家, 但此时他手里并没有货, 他是在卖手里没有却预计有的东西。 于是期货交易市场便诞生了。这段时间内, 他要找到下家, 并确认以下这些内容: 货 物种类、 数量、 交割地点、 交割日期、付款条件, 同 时再收取一些保证金。 我 们看到, 这些内容正好是一张现代标准期货合同列出的所有内容, 也就是说,当年的期货交易市场和现在并无多大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