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发展:古董小店起家
今天的壳牌其实是由来自两个不同国家的两家公司合并而来,一家是设在英国的壳牌运输与贸易公司,另一家是设在荷兰的皇家石油公司。
英国壳牌运输公司起初只是位于伦敦泰晤士河码头上的一家门面不大的古董小店,店主老塞缪尔(Marcus Samuel)是一个犹太人。1833年,他决定在其原来从事古董生意的基础上扩展其生意范围,于是他开始从返航归来的船员手中收购贝壳,开始与远东进行贝壳生意。犹太人的出身使塞缪尔一家在当地备受歧视,生活过得极其窘迫,但是凭借犹太人那种特有的智慧和勤劳,塞缪尔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转。
老塞缪尔有两个儿子:马库斯·塞缪尔二世(Marcus Samuel Junior)和萨姆·塞缪尔(Sam Samuel)。老塞缪尔的大儿子马库斯·塞缪尔二世生于1853年,在布鲁塞尔和巴黎读过几年书,是一个羞怯、性格内向的人,从小就在这间小饰品店里从事简单的手工劳作。小儿子萨姆·塞缪尔则待人热情,喜欢思考,不解难题誓不罢休。小店每天从海上归来的人的手中买些贝壳,然后精心制成衣扣及各种装饰品,再卖给当地的妇女。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兴旺、最繁忙的港口,凭借精致的饰品及多样的品种,这家小店在当地很受欢迎,饰品销路良好,塞缪尔逐渐积累起了第一桶金。
在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兴起所产生的巨大成果使得英国本国生产的商品远远超过了本国国民的需求,其产品只有通过发展海外贸易才能进行消化,于是大英帝国将其触角伸向世界各地,通过各种手段使一些国家与其进行通商,因而当时在英国兴起了一股海外贸易风。
不满足于仅仅在当地做一个小商铺老板的老塞缪尔也同样将眼光瞄向了海外贸易。经过仔细考虑,老萨缪尔决定将日本作为他拓展海外业务的突破口,因为当时的日本天皇正想以西方为标杆发展本国的经济,而作为工业革命开展最早、当时最强大的大英帝国无疑是学习的最佳标杆,于是日本希望大量从英国进口各种机械设备。
1870年,老塞缪尔去世,生意交给两个儿子继续打理。马库斯·塞缪尔二世在伦敦设立了马库斯·塞缪尔公司,萨姆长期居住在日本,并在日本横滨开设了萨姆·塞缪尔贸易公司。由此他们在英国与日本间的业务就被联结起来了:他们把英国的机器卖到日本换回贝壳、珍珠、涂料、雕刻品等饰品,再把这些饰品运到英国贩卖。就这样,塞缪尔家族的生意逐渐壮大,其贸易范围也逐渐扩大,逐渐扩展到了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地。
受当时运输条件限制,海外贸易只能通过货轮运输,而这些货轮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本身就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危险经常不期而至,而且货轮往返一趟往往得耗费很长一段时间,运输过程中商品的损失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因而在当时卖到英国的饰品,运输成本其实是构成其价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时的塞缪尔家族就已经认识到运输成本的头等重要性,经常寻找最近的货源来满足当地的需要。例如,凭借他们在日本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基地,他们可以把日本三井的煤贩卖到亚洲各地以满足亚洲其他地区对煤的需求,这样就没有必要从欧洲把煤运到亚洲来卖。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塞缪尔家族拥有的船数不断增加,他们还可以把船出租或者包给伦敦的掮客。正是由于结识了其中一位名叫雷恩的为罗斯柴尔德家族代办石油业务的掮客,后来塞缪尔家族才和石油业挂上钩,进入石油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