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剑:建造空中楼阁的狂人

2019-12-1809:19:45吴志剑:建造空中楼阁的狂人已关闭评论

弃政从商,一路坎坷不平

吴志剑退伍后就在常德市公安局工作,主管宣传,他写了大量反映公安干警生活的新闻报道,并且还利用闲暇的时间创作了电视剧本《白金杯》、《黑影》,还分别拍成了电视剧。

当时,祖国大地刮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吴志剑这个不甘于过“安稳”的生活、一心想乘改革东风创造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不知是当时的一时冲动还是在经过了深思熟虑后,便向公安局党委递上了弃政从商的辞职报告,从此便走上了创业之路。

据吴志剑的一位老友回忆:1985年2月,决心已定的吴志剑谢绝了领导和同事的好心挽留,谢绝了亲朋好友的劝说,便开始了自谋职业的创业路。首先他掏出了自己的2000元稿费,与当年一同插队回城的知青朋友联手办起了养鸡场。天公不作美,没想到闹了一场鸡瘟,吴志剑的2000只鸡一夜之间全部死光。之后他又与临澧县广播局协作办起了一家广播开发公司,结果因对方的中途退出,事业又遭夭折。不久以后,吴志剑又办起了水泥预制板厂,但由于质量不过关,销路堵塞,很快就停产歇业了。

1985年的秋天,吴志剑带了8个伙伴,凑了800元钱一行人带着一腔热血去了深圳。知情人说,吴志剑在深圳有一个熟人,而这个熟人也只有一间铁皮屋。于是,他们就狠了狠心,买了几块床板、几张席子,凑合着能铺开挤下9个人,晚上便“移兵”公厕。当时那个公厕的回廊上,白天放着许多用于盛尿的塑料桶,一到晚上,他们就把塑料桶抬出去放在墙边,然后铺开他们的“统铺”挤着睡下。这种环境不但时刻要受成群蚊子的袭击,味道也是可想而知的。可吴志剑却一再用“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同舟共济”的话来鼓舞士气。

很快,他就敏锐地发现了一条生计之路。有个小孩躲着人捡拾易拉罐的“镜头”,使他灵机一动:小孩如此积极地捡易拉罐,那肯定是必有价值的!一打听,那东西一个便可卖七八分钱,八九个大汉在众多的弃罐中捡它个百儿八十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于是,他们便分兵行动,果然一天下来卖个七八元钱,至少能换得个饱肚子。两个人捡也可维持糊口了,余下来的就去“跑业务”,他们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吴志剑知道越是大的酒店易拉罐就会越多,于是他就进去捡,于是他们便成了几家大酒店“常进常出常来常捡”的顾客。

机遇一到,财富挡不住

虽然靠捡易拉罐勉强可以维持生活,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就在吴志剑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得知了深圳市政物资公司濒临破产的一个商场准备把地方承包出去的消息,他们经过努力的争取,居然揽下了承包权,在经过自己动手将“破地方”装饰一新之后,便开门营业了。开始的时候,他们先是折价处理一批原来积压的服装,收回了一笔资金。然后,他们又掌握了内地因需要一大批彩电、冰箱等电器的消息,于是就快速地连续做成了几笔电冰箱、彩电批发的大生意。

1986年10月,吴志剑受常德市政府委任,与深圳市政物资公司联营,办起了政华公司,吴志剑出任公司的总经理。

政华公司一经挂牌营业以后,业务量就大增,原以为就此苦尽甘来了,谁知道波折连起,风云突变:公司由于用人不当,从广州招聘来的一名业务员居然拐走了公司的巨款;在处理台胞过境的20多种家用电器时,因为不了解有关政策被罚款100多万元。事件一出,公司就受到通报批评,由利润喜人到负债50多万元,直至面临倒闭的危险。当年一起来深圳睡过公厕、靠捡易拉罐为生的朋友,有的携款远走,有的失意返乡,有的另投门户,可谓是困难面前各自飞。但性格倔强的吴志剑并不甘心就此罢手,正在他前途攸关的时刻,常德市政府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外贸局也支持他继续干,并从家乡派来一批精兵强将协助他。

在经过那次波折以后,吴志剑更加成熟了,他采用了多种经营、全方位出击的策略,以大大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他一方面在政华公司办起了招待所,另一方面将原来的两个商场扩充为了三个,并筹措到了500万元资金办起了一家彩色印刷包装厂。这家印刷厂4个月后又转卖给另一家公司,净赚300万元;他又成立了国内当时唯一一家生产真皮的深圳泰华真皮精制有限公司,并在湖南常德开设了常德真皮加工厂;他在广东湛江兴建了水晶宫大酒楼;他成立了政华常德分公司,组织内地农副产品的出口;他又根据中国电子工业飞跃发展、而国内却无人生产印刷电路板的基本材料——敷铜板的情况,投资1亿元,在深圳兴建了中国最大的敷铜板厂,该厂年产敷铜板63万平方米,年销售额1600万美元;1988年8月,他又成立了国润小汽车公司。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